茫然和郁闷中,祸兮福之所倚,那段时间因为机缘,我读了大量的报纸书籍。从《童话大王》《故事会》到《读者》,《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知音》,甚至到《湖南日报》《人民日报》,当时主流的报纸杂志让我囫囵吞枣地读了个遍。通过这些阅读,慢慢让我的精神世界慢慢充盈。虽然还是懵懵懂懂,但是我朦胧地知道,改变命运的方式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这段机缘,其实来自我当时所处的窘迫的生活环境。我爸在邮电局工作,住在单位宿舍。住房条件极其简陋,只有一间房。而我,只能在一个类似报纸杂志分发中转室的地方借宿。因为每个片区的邮递员过来拿报刊杂志的时间不同,所以会先放在一个中转站,临时存放,最多第二天,各个片区的邮递员必须要将报纸杂志拿走。这个房间,非常简陋,那些报纸杂志就零零散散按照片区,放在地上。白天是工作室,晚上就是我睡觉的地方。晚上的时候我就会拿起其中的一本书,速度飞快地阅读,有时候一个晚上就能读完一整本杂志,因为这些,第二天可能就会被邮递员拿走。这也练就了我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能力。
这些书籍,是我那段时期最珍贵的精神补给,慰藉了我灰暗的少年时光。
粗略地估计,在那个书籍和各式信息匮乏的时代,我每年的书籍阅读量远远超过了100万。在8-12岁这段成长的黄金期,对我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起了非常正向的作用。所以即使后来的经历更苦更难,但因为我人生的底色是善良,积极和上进的,所以总能在我低谷的时候帮我逆风翻盘。
在28推第6期公益培训的学员里,很多人能够记住我的名字,是因为没有人的起点比我更低:我是真正地贫寒出身,从“0分起步”,到后来我拿到高额奖学金,入读了大部分人望尘莫及的世界前100的英国名校。这种强烈的反差,给学员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这段小学时大量阅读获得精神滋养的经历,为我后来渐渐走向人生高光时刻奠定了精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