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06贴子:87,731,763
  • 6回复贴,共1

佛教对“自杀问题”的看法——星云大师讲(节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世间上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最残忍的行为是杀生。人为了维持生命,想出种种的方法来保健与养生。例如,为了健康,三餐饮食讲究均衡营养之外,还要辅以药补,以及从事种种运动;为了让生命活得洒脱、舒服,更是透过种种方法来修练身心。但是另一方面,却有不少人想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真是令人百思不解。
自杀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举世共同的隐忧,甚至不但人会自杀,连动物也有自杀的行为。根据澳大利亚联合新闻社报导,澳洲有一只袋鼠企图跳海自杀,后来被四名海滩救难队员连哄带骗,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把它救上岸。报导幽默指称,这只袋鼠为何要跳海,原因恐怕没有人会知道。
其实,在佛教看来,自杀仍然是杀生,是不道德的行为,佛法不允许人自杀。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并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这具血肉之躯,最初是由父母结合而生养,并且从社会接受种种所需以茁壮、成长。生命的完成是社会大众的众缘所成就,当然也应该回报于社会大众,因此每一个人都有义务使自己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但是没有权力毁灭任何的生命。
自杀甚或带著别人一起死,这种行为叫愚痴、邪见,也是不道德的。人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建筑在别人身上,也不可以把自己的痛苦感染给周遭的人。我们看历史上很多有德的君子,纵使自己内心充满了痛苦,在人前也总是强颜欢笑,他要把欢喜带给别人,而不会把痛苦传染给别人。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应该加强生命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宗教教育。尤其人要有正当的宗教信仰,信仰不当,没有正知正见,对世间的真相、真理认识不清,就容易胡作非为。像有些父母就是因为知见错误,认为带著孩子一起死是不忍心留他独自在世间受苦,这是为了爱他,是一种解脱。实际上这样的行为是不合乎道德、伦理,是一种罪恶,是无法见容于人的自私之行。
一般说来,自杀的人大都只有想到自己,他把所有关注的焦点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解脱。但是如果他的心中有爱,如果他能想到孩子、想到父母、想到亲人、想到朋友,或许他的生命就得以延展,而不会活得如此的没办法。



1楼2010-05-27 06:56回复
    ..


    2楼2010-05-27 06:56
    回复
      2025-09-02 01:30: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二、如前所说,自杀的人大都因为遇到困难,生活不如意,或对人生感到悲观、失望,觉得生命了无生趣,因此消极地以死来寻求解脱。请问大师,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建立信心,让他们重新活出希望?
           答:俗语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杀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徒然留给世间及后人更多、更大的问题与痛苦,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自杀,因为这是做为人的一种必要乃至完全的义务。
           但是,现在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想以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呢?根据一项有关“自杀原因”的研究调查指出,一般人所以会自杀,除了精神方面有异常、性格方面有问题之外,“遭遇挫折”及“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而自杀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防范自杀,最重要的就是要能活出欢喜、活出希望,尤其活出心中有世界、有众生、有因果、有道理。
           就像前面提到,每个人的生命都不是自己的,生命是天地间共生共有的,自己只有资格把自己奉献为大众,只有尽力让生命活出意义与价值,但没有摧残生命的自由。
           生命的意义在于服务大众、在于成就别人;每个人活著不能只想到自己的利益,要想到奉献是生命的意义、服务是生命的意义、对社会的责任是生命的意义、造福大众是生命的意义。一个人能建立对自我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亲人的责任感、对自己所受恩惠的人,如父母、师长等,你还没有报恩,责任未了,如何能一死了之呢?
      


      3楼2010-05-27 06:59
      回复
        本来还要继续发的,可是百度说我是广告贴


        6楼2010-05-27 07:08
        回复
          • 121.14.27.*
          有些事情,不是开导就能解决的,大师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每年自脎 的人依旧那么多,很多人并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只是他们压力太大,或因为某些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去自脎,比如富士康,公认的雪翰工厂,沿海类似比富士康的更多,一天18小时的工作,谁到那压力都非常大,心态也非常疲劳,精神压力大又因为生存不能辞职,最后多半都是过劳死或自脎的。


          7楼2010-05-27 07:15
          回复


            8楼2010-05-27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