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曌绰娥
说到底主要还是文献损毁严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吧。
编纂史书肯定绕不开史料问题。要是没多少材料可用,要么修史修得很简短,要么为了篇幅而注水甚至造假。看看《高丽史史籍概要》就知道,传世高丽文献非常丰富。高丽时代史书包括日历、史草、实录、国史等,今天看不到不代表朝鲜初期史官看不到。高丽所修史书不乏颇有价值者,元朝曾点名索要。举几个直观反映高丽文献丰富的例子:1993年出版的《高丽墓志铭集成》收高丽墓志306篇,前几年的续集又增补34篇;现存高丽诗、文集有数十种;高丽再雕大藏经的雕版至今还完完整地保存在韩国海印寺。朝鲜修《高丽史》固然是大工程,但不见得很困难。
越南的情况呢?丁、前黎两朝诸事草创,李朝就算修部编年史又能写几句话?李朝在文化方面虽有发展,留存很有限。1977年出版的《李陈诗文》收录李朝诗文(包括铭文)就136篇。1998年出版的《越南汉喃铭文汇编》所收李朝铭文不足二十篇。陈朝算是修出了首部对后世较有影响的史书,《大越史记》,三十卷编年体史书,已佚——在文献不足的情况下,编年体明显比纪传体容易写啊。《大越史记全书》就是在《大越史记》的基础上编纂的。后黎朝也尝试编纂了其他类型的史书,比如实录、纪传体史书等,流传有限罢了。
越南有纪传体史书吗?有一部。后黎朝的黎贵惇年轻时写了《大越通史》,专记后黎朝(包括莫朝)史事。这是一部未完成且又有散佚的私修纪传体史书,完成而又保存下来的篇目有《太祖纪》,后妃、帝系、功臣、逆臣诸传,《艺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