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鱼甩完籽了,出来钓了几次,
每次都是5,6条,每次都只钓半天,
因为太热了二十八九度的气温受不了,
并且随着气温升高鱼是越来越小。
玩传统钓两年了,感觉还是5-20度的温度最适合传统钓,
深秋到次年清明前(北方地区),
以下是个人感觉夏天不适合传统钓,而冬天更适合传统钓的一些原因:
一是冬天水温低,但鱼容易形成鱼群聚集。
鱼要么在深水区要么再浅滩草窝,并且温度稍微上升,鱼就钻浅谈草窝。
虽然水温低鱼活动量小,但是容易形成大群,一旦找到鱼,鱼聚而不散,就容易连口。
不像夏天一样,鱼活动量大且不成大群,窝里的鱼容易散,影响鱼情变动情况太多,窝子不稳定。
二是冬天天气冷,但人并不遭罪。
对于传统钓的钓鱼人来说,只要不刮风,冷点比热点好受。
冬天冷点,那就穿厚点,另外传统钓需要不断跑着找鱼,
抱着一个重杆子还得不断的提逗不断缩杆子取鱼上虫,
不像台钓鱼竿轻,还有支架着,所以人在这种发力的情况下,
冷意是不太强烈的。但是台钓就不行了,静等鱼开口的时候,
如果再遇上鱼不吃钩子,是越钓越感觉冷的。
相反,夏天却不适合传统钓了,火辣辣的太阳,
抱着又重又长的杆子,还不断伸缩杆子,
还得不断跑着打窝找鱼,实在热的受不了,
你还没法支固定伞,再好的防晒服也感觉不到凉意。
三是冬天光照弱,但漂像清晰。
冬天大多以多云阴天为主,太阳不直射就不会出现逆光现象。
夏天的早上,面朝东方钓,或者夏天的傍晚,面朝西面钓,
光线太强都会出现严重的逆光现象,而导致看不清漂像。
本来传统钓杆就比台钓杆子长如果窝子再远点,
10点半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根本就看不清漂像,
然而这两个时间短正式夏天最好的窗口期。
等到中午能看清漂像的时候了,
也正是夏天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人遭罪不说,而且这个时候水层温度不一致导致鱼食欲低下,
或者鱼上浮或者回深水,神仙难钓午时鱼。
四是冬天水温低,但钓到的都是大板鲫。
水温低,小鱼都在深水区蛰伏起来,
小鱼消耗的能量低,冬天无需额外补充营养。
只有成熟的大个体鲫鱼才需要在寒冬下补充营养以弥补能量,
和储存能量以帮其度过寒冬,并为来年春天备孕产籽提供营养。
所以这个时节只有大个鲫鱼才容易到富含食物的浅谈草窝觅食,
所以冬天钓到的鲫鱼个体普遍较大。
而夏天就不行了,一是如果浅谈或草窝有攻击性食肉鱼类,
如黑鱼,翘嘴,鲫鱼一般都不敢在岸边待,丰收的几率就小很多。
二是如果没有攻击性食肉鱼类,各种趴地虎,餐条,麻将鲫奶鲫能让你疯掉。
五是冬天岸边相对安静,鱼不容易受到惊吓,窝里的鱼不容易炸窝。
而夏天就不行了,青蛙和各种攻击性食肉鱼类或鲢鱼的突然跳跃,
都容易惊到鱼。强烈阳光反射的树影在水中的晃动,加上夏天岸边
游人变多说话声音和脚步声音,都会不同程度惊吓到你鱼窝里的鱼。
六是冬天高能量食物匮乏,传统钓鱼饵对鱼儿的诱惑力强。
冬天自然水域中纯天然的高蛋白食物几乎没有,但此时鱼儿正需要这种高能量食物。
而传统钓饵料恰是蚯蚓,红虫,麦粒这些高能量食物,
再加上提逗仿生的传统钓法,面对空无一物可食用的水下世界,
鱼儿根本无法经不起这样撩。
而夏天就不同了,雨水夹杂着大量的营养物质汇入水域中,
天然的动物植物食物及其丰富,飞虫草果,
自然界中的食物吃都吃不完,肚子不饿心里不慌,
面对你的饵料,吃与不吃就看鱼的心情了。
以上个人的看法,错别字较多,随便写的,看明白意思就行了。
最后随便配点最近可怜的渔获:




每次都是5,6条,每次都只钓半天,
因为太热了二十八九度的气温受不了,
并且随着气温升高鱼是越来越小。
玩传统钓两年了,感觉还是5-20度的温度最适合传统钓,
深秋到次年清明前(北方地区),
以下是个人感觉夏天不适合传统钓,而冬天更适合传统钓的一些原因:
一是冬天水温低,但鱼容易形成鱼群聚集。
鱼要么在深水区要么再浅滩草窝,并且温度稍微上升,鱼就钻浅谈草窝。
虽然水温低鱼活动量小,但是容易形成大群,一旦找到鱼,鱼聚而不散,就容易连口。
不像夏天一样,鱼活动量大且不成大群,窝里的鱼容易散,影响鱼情变动情况太多,窝子不稳定。
二是冬天天气冷,但人并不遭罪。
对于传统钓的钓鱼人来说,只要不刮风,冷点比热点好受。
冬天冷点,那就穿厚点,另外传统钓需要不断跑着找鱼,
抱着一个重杆子还得不断的提逗不断缩杆子取鱼上虫,
不像台钓鱼竿轻,还有支架着,所以人在这种发力的情况下,
冷意是不太强烈的。但是台钓就不行了,静等鱼开口的时候,
如果再遇上鱼不吃钩子,是越钓越感觉冷的。
相反,夏天却不适合传统钓了,火辣辣的太阳,
抱着又重又长的杆子,还不断伸缩杆子,
还得不断跑着打窝找鱼,实在热的受不了,
你还没法支固定伞,再好的防晒服也感觉不到凉意。
三是冬天光照弱,但漂像清晰。
冬天大多以多云阴天为主,太阳不直射就不会出现逆光现象。
夏天的早上,面朝东方钓,或者夏天的傍晚,面朝西面钓,
光线太强都会出现严重的逆光现象,而导致看不清漂像。
本来传统钓杆就比台钓杆子长如果窝子再远点,
10点半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根本就看不清漂像,
然而这两个时间短正式夏天最好的窗口期。
等到中午能看清漂像的时候了,
也正是夏天一天中最热的时候,
人遭罪不说,而且这个时候水层温度不一致导致鱼食欲低下,
或者鱼上浮或者回深水,神仙难钓午时鱼。
四是冬天水温低,但钓到的都是大板鲫。
水温低,小鱼都在深水区蛰伏起来,
小鱼消耗的能量低,冬天无需额外补充营养。
只有成熟的大个体鲫鱼才需要在寒冬下补充营养以弥补能量,
和储存能量以帮其度过寒冬,并为来年春天备孕产籽提供营养。
所以这个时节只有大个鲫鱼才容易到富含食物的浅谈草窝觅食,
所以冬天钓到的鲫鱼个体普遍较大。
而夏天就不行了,一是如果浅谈或草窝有攻击性食肉鱼类,
如黑鱼,翘嘴,鲫鱼一般都不敢在岸边待,丰收的几率就小很多。
二是如果没有攻击性食肉鱼类,各种趴地虎,餐条,麻将鲫奶鲫能让你疯掉。
五是冬天岸边相对安静,鱼不容易受到惊吓,窝里的鱼不容易炸窝。
而夏天就不行了,青蛙和各种攻击性食肉鱼类或鲢鱼的突然跳跃,
都容易惊到鱼。强烈阳光反射的树影在水中的晃动,加上夏天岸边
游人变多说话声音和脚步声音,都会不同程度惊吓到你鱼窝里的鱼。
六是冬天高能量食物匮乏,传统钓鱼饵对鱼儿的诱惑力强。
冬天自然水域中纯天然的高蛋白食物几乎没有,但此时鱼儿正需要这种高能量食物。
而传统钓饵料恰是蚯蚓,红虫,麦粒这些高能量食物,
再加上提逗仿生的传统钓法,面对空无一物可食用的水下世界,
鱼儿根本无法经不起这样撩。
而夏天就不同了,雨水夹杂着大量的营养物质汇入水域中,
天然的动物植物食物及其丰富,飞虫草果,
自然界中的食物吃都吃不完,肚子不饿心里不慌,
面对你的饵料,吃与不吃就看鱼的心情了。
以上个人的看法,错别字较多,随便写的,看明白意思就行了。
最后随便配点最近可怜的渔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