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强基计划有哪些变化呢
从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
招生要求与往年大致相同
但在学校、专业以及招生省份方面
却有一些变化
2022年强基计划的“变”与“不变”
强基计划的变化点
1、新增3所院校
今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由原来的36所变为39所,三所“985”院校分别是——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招生范围扩大
部分高校招生省市新增,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新增宁夏招生,西北工业大学新增北京、重庆招生。
3、新增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
之前的招生专业基本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生物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专业为主,几乎是网友所说的“冷门专业”。
今年,招生专业突破单纯基础学科限制,新增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
例如:
东北大学是第一年参与强基招生,只有一个自动化专业,是东北大学的王牌学科,也是当下的热门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专业,也是学校的王牌学科;
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对于北理工这类军工背景学校,高精尖偏应用型专业的开设会更务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从近两年强基专业变动情况来看,新增专业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且新增专业为院校的优势学科王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优质。
因此不难预见,未来国家一定会进一步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
4、入围规则多元化
2020年,几乎所有考生入围强基计划都按高考总分排序;2021年有的院校在入围标准上做了一定调整,不单单只看高考总分,而是重点看数理化学科的加权分。
例如: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入围成绩=重点科目高考成绩(之和)*1.2+其他科目高考成绩之和。
今年,北京理工大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更加看重数学学科的单科成绩。入围成绩=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为具有单科学科特长的考生增加了入围率。
5、明确校考及格线
今年,部分院校明确校考及格线。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2022年均在简章中明确,校考成绩未达60分者不予录取,预测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
6、新增破格入围考核
2022年,清华大学将对破格入围考生单独组织考核环节。审核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突出才能和综合表现,审核通过后可以破格入围,审核不通过者仍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
7、南大、复旦、上交变化
校测提前到高考出分前,招考机制重大变革!
变化分析
1)招录流程
4月30日前,网上报名,且只能报1所。
6月7日-10日,考生参加高考。
高考后出分前,初试。根据初试成绩,按照各省招生计划划定入围复试资格名单。
高考出分前,复试确认并签署承诺书,未进行志愿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强基计划。
高考出分前,复试。
高考出分后,录取。录取依据依然为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复旦为复试成绩,上交大为初试+复试成绩)。
2)校测时间提前趋同综评。招考模式重大调整,校测考核时间整体提前至高考出分前。这种招录模式上和综合评价招生有一定的趋同性。针对同时还报考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校测时间可能会撞车,在择校阶段会增加更多的选择难度。
3)新增初试笔试,利好竞赛生。复旦、上交校测,均增加了初试笔试环节,上交大明确初试为数学、物理;复旦也围绕数理化、文史哲等核心科目。参照以往强基计划校测情况,笔试难度通常会难于高考接近学科竞赛。针对有竞赛基础的学生而言,增加了竞争优势,是利好。
4)清北线边缘纠结难报。政策的调整直面部分综合成绩优秀且在清华北大录取线边缘的学生,是冲是稳是个难题!
5)对于破格生,单独组织考核,综合成绩达到本省第一类考生的最低录取线即可录取。结合清华"破格资格4.26确认,未获认定的考生可取消报名"的政策,破格生可有多一次选择机会。
6)强基新纪元开启,未来趋势向好。复旦、上交今年的招录新模式,北京理工、西工大、东北大学等校优势专业加入强基计划,以上种种变化都预示着2022年将是强基计划新的纪元,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高校在招录模式、招生专业、培养方案上有更大调整和投入。针对2023、2024届低年级考生是重大利好信号。
强基计划的不变点
校测内容依旧是笔试+面试+体测和面试+体测两种。
限报政策和往年一样,依旧只能填报一所院校,家长需结合考生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做好院校定位工作。
招生对象依旧分为两类:一类为高考成绩优异的综合类考生,一类为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考生,破格入围条件依旧没有放宽。
报名时间和往年近乎一样,依旧在4月中下旬报名,持续时间约20天。
39所院校报考信息汇总
2022年强基院校的报名时间、招生专业、限报要求等信息,小编给同学们汇总好了~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从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来看
招生要求与往年大致相同
但在学校、专业以及招生省份方面
却有一些变化
2022年强基计划的“变”与“不变”
强基计划的变化点
1、新增3所院校
今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由原来的36所变为39所,三所“985”院校分别是——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招生范围扩大
部分高校招生省市新增,例如北京理工大学2022年新增宁夏招生,西北工业大学新增北京、重庆招生。
3、新增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
之前的招生专业基本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生物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专业为主,几乎是网友所说的“冷门专业”。
今年,招生专业突破单纯基础学科限制,新增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
例如:
东北大学是第一年参与强基招生,只有一个自动化专业,是东北大学的王牌学科,也是当下的热门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专业,也是学校的王牌学科;
北京理工大学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业,对于北理工这类军工背景学校,高精尖偏应用型专业的开设会更务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
从近两年强基专业变动情况来看,新增专业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且新增专业为院校的优势学科王牌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优质。
因此不难预见,未来国家一定会进一步加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
4、入围规则多元化
2020年,几乎所有考生入围强基计划都按高考总分排序;2021年有的院校在入围标准上做了一定调整,不单单只看高考总分,而是重点看数理化学科的加权分。
例如:202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入围成绩=重点科目高考成绩(之和)*1.2+其他科目高考成绩之和。
今年,北京理工大学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更加看重数学学科的单科成绩。入围成绩=高考成绩(不含政策性加分,下同)+高考数学单科成绩*0.2。为具有单科学科特长的考生增加了入围率。
5、明确校考及格线
今年,部分院校明确校考及格线。例如大连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2022年均在简章中明确,校考成绩未达60分者不予录取,预测未来可能会成为主流。
6、新增破格入围考核
2022年,清华大学将对破格入围考生单独组织考核环节。审核其相关学科领域的突出才能和综合表现,审核通过后可以破格入围,审核不通过者仍依据高考成绩确定入围资格。
7、南大、复旦、上交变化
校测提前到高考出分前,招考机制重大变革!
变化分析
1)招录流程
4月30日前,网上报名,且只能报1所。
6月7日-10日,考生参加高考。
高考后出分前,初试。根据初试成绩,按照各省招生计划划定入围复试资格名单。
高考出分前,复试确认并签署承诺书,未进行志愿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强基计划。
高考出分前,复试。
高考出分后,录取。录取依据依然为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复旦为复试成绩,上交大为初试+复试成绩)。
2)校测时间提前趋同综评。招考模式重大调整,校测考核时间整体提前至高考出分前。这种招录模式上和综合评价招生有一定的趋同性。针对同时还报考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校测时间可能会撞车,在择校阶段会增加更多的选择难度。
3)新增初试笔试,利好竞赛生。复旦、上交校测,均增加了初试笔试环节,上交大明确初试为数学、物理;复旦也围绕数理化、文史哲等核心科目。参照以往强基计划校测情况,笔试难度通常会难于高考接近学科竞赛。针对有竞赛基础的学生而言,增加了竞争优势,是利好。
4)清北线边缘纠结难报。政策的调整直面部分综合成绩优秀且在清华北大录取线边缘的学生,是冲是稳是个难题!
5)对于破格生,单独组织考核,综合成绩达到本省第一类考生的最低录取线即可录取。结合清华"破格资格4.26确认,未获认定的考生可取消报名"的政策,破格生可有多一次选择机会。
6)强基新纪元开启,未来趋势向好。复旦、上交今年的招录新模式,北京理工、西工大、东北大学等校优势专业加入强基计划,以上种种变化都预示着2022年将是强基计划新的纪元,预计未来会有更多高校在招录模式、招生专业、培养方案上有更大调整和投入。针对2023、2024届低年级考生是重大利好信号。
强基计划的不变点
校测内容依旧是笔试+面试+体测和面试+体测两种。
限报政策和往年一样,依旧只能填报一所院校,家长需结合考生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方向重点做好院校定位工作。
招生对象依旧分为两类:一类为高考成绩优异的综合类考生,一类为五大学科竞赛金银牌考生,破格入围条件依旧没有放宽。
报名时间和往年近乎一样,依旧在4月中下旬报名,持续时间约20天。
39所院校报考信息汇总
2022年强基院校的报名时间、招生专业、限报要求等信息,小编给同学们汇总好了~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