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吧 关注:7,520贴子:59,952
  • 14回复贴,共1

推测隋文帝在仁寿宫变前已经死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神论镇楼


IP属地:江苏1楼2022-03-30 22:28回复
    杨广带兵包围大宝殿后遣张衡入内侍疾,不久就传出杨坚驾崩的消息。杨广之所以被传弑父,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在旁人看来,杨坚大概率是被杀的。即使不是被杀也是因为看到杨广以下犯上,被气的加速了死亡,所以杨广同样脱不了干系。


    IP属地:江苏2楼2022-03-30 22:31
    回复
      2025-08-25 00:39: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过仁寿宫变最可疑的地方并不在于杨广是否真的突然兽性大发意欲非礼小妈。而是在张衡进入杨坚寝殿前,见过所谓活着的杨坚的人除了侍疾的几位后宫,就只有柳述和元岩两个外臣。而在当天一系列事件中,杨坚在本应露面的场合,却没有出现一次。


      IP属地:江苏3楼2022-03-30 22:34
      收起回复
        应该不至于吧,仁寿宫变有没有还不一定呢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3-30 23:36
        收起回复
          宣华夫人向杨坚哭诉杨广无礼,杨坚听说后大怒,直接让柳述元岩拟旨召杨勇来仁寿宫。却没想到召来杨广与宣华夫人对质,抑或是传命侍卫将杨广暂时控制起来。
          柳述元岩写完敕书后,到使者出发这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事呢?向杨素出示写好的敕书,而后杨素去找杨广商议对策,矫诏召东宫侍卫宿卫大宝殿,遣张衡入内侍疾并将柳述元岩二人交付大理寺审问。所以柳述元岩二人在那么长的时间内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就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敕书却迟迟发不出去?
          显然这道敕书需要杨素的参与才能被执行(可能是签字或加盖什么印章之类的。最开始被召入阁侍疾的就是三个人。任何以杨坚名义下达的诏令敕书需经过三人同意也很合理)。但是在杨素质疑并拖延执行敕令时,柳述元岩为什么不回寝殿向隋文帝面陈杨素杨广反意呢。这一次隋文帝和他的左右卫又一次在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消失了。


          IP属地:江苏8楼2022-03-31 19:39
          收起回复
            杨广没必要弑父。隋文帝命不久矣,寝殿内外都是自己的侍卫。如果杨坚没死,也只是一个苟延残喘的傀儡,根本无需作出弑父这等大逆不道的行为,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
            如果杨坚的死亡真与杨广有关,无论直接或间接,杨广反而不会立刻发出杨坚驾崩的消息。
            【太子谋之于素,素矫诏追东宫兵士帖上台宿卫,门禁出入,并取宇文述、郭衍节度,又令张衡侍疾。上以此日崩,由是颇有异论。】显然这样只会让自己增加弑父的嫌疑。


            IP属地:江苏9楼2022-04-01 19:58
            回复
              仁寿宫变完全是在杨坚已死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才能最好的解释为何杨坚在最需要他出现的场合缺席,为何张衡侍疾不久就传出了杨坚驾崩的消息。


              IP属地:江苏10楼2022-04-01 20:01
              回复
                1、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晋王广之在藩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
                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儿!"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
                2、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
                杨素时称贵幸,朝臣莫不詟惮,(柳)述每陵侮之,数于上前面折素短。判事有不合素意,素或令述改之,辄谓将命者曰:"语仆射,道尚书不肯。"素由是衔之。俄而杨素亦被疏忌,不知省务。
                ~~~~~~~~~~~~~~~~~~~~~~~~~~~~~~~~~~~~~~~~~~~~~~~~~~~~~~~~~~~~~~~~~~~~~~~~~~~~~~~~~~·
                以上史料都来自于《隋书》,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个比较重大的矛盾:
                一是宣华夫人陈氏因被杨广所逼,然后在杨坚面前哭诉;然而此前陈氏就已经与杨广关系密切,杨广能被立为太子,陈氏也出力颇多。为何在杨坚即将死亡之际,陈氏选择与杨广彻底翻脸?
                二是杨坚临死前召杨勇,柳述和元岩竟然把此事明白告知杨素,而此前,柳述和杨素的矛盾已经白热化,杨素与杨广之关系朝野皆知,柳述竟然把如此重大消息告知杨素,如果不是脑子短路,请问道理何在?
                ~~~~~~~~~~~~~~~~~~~~~~~~~~~~~~~~~~~~~~~~~~~~~~~~~~~~~~~~~~~~~~~~~~~~~~~~~~~~~~~~~~~
                其实我们细察《隋书》中对仁寿宫变之记载,其中诸多信息矛盾多多,疑点重重,说明《隋书》编者其实对真实情况并不知晓,所以只能用各种传闻来推测发生何事,再加上唐初君臣对隋朝历史有意再塑造,所以很多事实不能只看史料怎么写,而要多方对比,才能发现其中可能更接近真相的事实。


                IP属地:广东11楼2022-04-03 17:20
                回复
                  2025-08-25 00:33: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个都不是问题,需要知道的是彭城宫之变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4-04 2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