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第六章 波澜起伏(五)
2006-6-6 来源:《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第五节 京江流自急,客思竟何依——清初及清中叶的诗派和诗人
经过农民革命和满族入关的巨变,清初诗人多半面对现实,厌恶明末诗风,清初诗坛因而也出现了清初遗民作家以外的一些不同风格的诗派和诗人。
常熟人钱谦益(1582一1664),明末宫至礼部尚书,降清为礼部侍郎,半年后告病归里。钱氏早年为东林党魁,后降节依附魏党,继而又仕于清廷,为时人所讥,本人也因此而感到羞愧。不过,他作为两朝文宗,主盟文坛达50年之久,上承明代诸派,下开清一代风气。他作诗反对明人的偏激,力扫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兼取唐诗及宋、金诸名家之长,才思敏捷,往往写成庞大的组诗。如《狱中杂诗》30首、《后秋兴》104首、《西湖杂感》20首等,为其代表作。他的诗歌,多寄寓沧桑身世之感,或浓墨泼洒,或淡笔勾勒。
江南才子杜秋诗,垂老心情故国思。金缕歌残休怅恨,铜人泪下己多时。
——《告别戏题十四绝句》铜人尚且因辞别故都而清泪涟涟,思怀故国的人们心中伤痛又深几许?诗句实在是写尽了清前期江南才子们的故国情怀,揭示了这一代文人的心灵轨迹。但诗人毕竟已变节降清,愧对先朝,虽有故国之思,却难与人明言,内心深处埋藏着深深的隐痛和愧疚。“千里江山殊故国,一杯天地在西台”。这类诗,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叹惋!钱氏也有一些清新明丽,淡笔勾勒的咏江之作。如《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扁舟惯听浪淘声,昨天危沙今日平。唯有江豚吹白浪,夜来还抱石头城。
这是一首题画诗,以涛声起,以涛声结,前呼后应,首尾圆合。诗人摄取的虽只是长江万里图的一个特景,但通过特定的角度对江涛的精心描绘,浩浩长江的雄伟壮观与磅礴气势便得到艺术的再现,从而以少胜多,取得了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由于钱氏多抒“亡国之悲,悼明之哀”,所以乾隆年间其著作屡遭查禁。
著称清初诗坛的“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孽三人中,以吴伟业影响最大。
第六章 波澜起伏(五)
2006-6-6 来源:《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第五节 京江流自急,客思竟何依——清初及清中叶的诗派和诗人
经过农民革命和满族入关的巨变,清初诗人多半面对现实,厌恶明末诗风,清初诗坛因而也出现了清初遗民作家以外的一些不同风格的诗派和诗人。
常熟人钱谦益(1582一1664),明末宫至礼部尚书,降清为礼部侍郎,半年后告病归里。钱氏早年为东林党魁,后降节依附魏党,继而又仕于清廷,为时人所讥,本人也因此而感到羞愧。不过,他作为两朝文宗,主盟文坛达50年之久,上承明代诸派,下开清一代风气。他作诗反对明人的偏激,力扫前后七子和竟陵派之弊,兼取唐诗及宋、金诸名家之长,才思敏捷,往往写成庞大的组诗。如《狱中杂诗》30首、《后秋兴》104首、《西湖杂感》20首等,为其代表作。他的诗歌,多寄寓沧桑身世之感,或浓墨泼洒,或淡笔勾勒。
江南才子杜秋诗,垂老心情故国思。金缕歌残休怅恨,铜人泪下己多时。
——《告别戏题十四绝句》铜人尚且因辞别故都而清泪涟涟,思怀故国的人们心中伤痛又深几许?诗句实在是写尽了清前期江南才子们的故国情怀,揭示了这一代文人的心灵轨迹。但诗人毕竟已变节降清,愧对先朝,虽有故国之思,却难与人明言,内心深处埋藏着深深的隐痛和愧疚。“千里江山殊故国,一杯天地在西台”。这类诗,感情真挚,读来令人叹惋!钱氏也有一些清新明丽,淡笔勾勒的咏江之作。如《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扁舟惯听浪淘声,昨天危沙今日平。唯有江豚吹白浪,夜来还抱石头城。
这是一首题画诗,以涛声起,以涛声结,前呼后应,首尾圆合。诗人摄取的虽只是长江万里图的一个特景,但通过特定的角度对江涛的精心描绘,浩浩长江的雄伟壮观与磅礴气势便得到艺术的再现,从而以少胜多,取得了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由于钱氏多抒“亡国之悲,悼明之哀”,所以乾隆年间其著作屡遭查禁。
著称清初诗坛的“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孽三人中,以吴伟业影响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