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和高校发展的风向标。认真研究这份文件无疑会让我们有很大收获,其公布内容比较笼统概括,但也明确提到----“优化区域布局结构,设立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新增招生计划向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地区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区招生规模。鼓励东部地区高等教育率先发展,加大东部地区高校对西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力度。 ”而其具体内容和之前的内部稿件则在内部的另外一些地方有所流露:
如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肖正学2010年2月27日在2010年全校干部春季培训大会上的讲话,其中明确提到《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是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实施“高教强国工程”。包括以下六个分工程和一个计划:
1、强校工程
——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
——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重点办好100所左右示范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重点支持办好一部分民办高校。
2、质量工程
——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实施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各类紧缺人才培养项目;
——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项目;
——实施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3、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继续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设立“博士生创新基金”;
——设立“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研究生培养基地。
4、高校自主创新工程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育计划”;
——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
——设立“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工程重点专项”和“高等学校技术创新计划”;
——实施“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积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实施“国家级哲学社科创新基地建设计划”;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计划”;
——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
6、中西部高校重点支持工程
由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配套,在“强校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外,立足于促进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在中西部高教资源相对薄弱地区选择2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予以重点支持。
7、公共服务体系(高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工程
——继续建设基于“下一代互联网(CNGI)”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
——继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公共项目;
——建设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数字化平台;
——建立若干国家级学科信息中心和资料中心;
——实施数字化平台服务和信息服务计划,建立与世界同步的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服务体系。
虽然,在公布的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见到这些内容,但这么庞大的计划肯定不会是他自己的发明和杜撰,应该是该文件的初稿或原稿内容。可能因为该计划动作比较大,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公布稿中大而化之了。但这也充分暴露了教育部真正的发展想法。无独有偶,在另一处也发现有同样的内容,这应该不是巧合(见运城幼师高专网站http://www.sxycys.com/jwc/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3)。
如西南科技大学校长肖正学2010年2月27日在2010年全校干部春季培训大会上的讲话,其中明确提到《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是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为了实现2020年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实施“高教强国工程”。包括以下六个分工程和一个计划:
1、强校工程
——继续实施“985工程”、“211工程”;
——重点建设100所左右地方普通本科院校;
——重点办好100所左右示范性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
——重点支持办好一部分民办高校。
2、质量工程
——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实施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各类紧缺人才培养项目;
——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项目;
——实施大学生实训基地建设计划。
3、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继续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设立“博士生创新基金”;
——设立“国家研究生奖学金”;
——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研究生培养基地。
4、高校自主创新工程
——实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育计划”;
——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计划”;
——设立“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工程重点专项”和“高等学校技术创新计划”;
——实施“教育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积极参与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实施“国家级哲学社科创新基地建设计划”;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计划”;
——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
6、中西部高校重点支持工程
由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配套,在“强校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外,立足于促进东、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在中西部高教资源相对薄弱地区选择2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予以重点支持。
7、公共服务体系(高校信息基础设施与资源共享体系)建设工程
——继续建设基于“下一代互联网(CNGI)”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
——继续建设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和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等公共项目;
——建设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数字化平台;
——建立若干国家级学科信息中心和资料中心;
——实施数字化平台服务和信息服务计划,建立与世界同步的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数字化平台服务体系。
虽然,在公布的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见到这些内容,但这么庞大的计划肯定不会是他自己的发明和杜撰,应该是该文件的初稿或原稿内容。可能因为该计划动作比较大,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公布稿中大而化之了。但这也充分暴露了教育部真正的发展想法。无独有偶,在另一处也发现有同样的内容,这应该不是巧合(见运城幼师高专网站http://www.sxycys.com/jwc/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