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吧 关注:1,551,317贴子:10,218,112
  • 20回复贴,共1

“隐”者,近乎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关注了“隐居吧”,此吧发帖、留言者众,但想必如我般默默注视的人更是不知凡几……此处人员构成复杂,更是有千般万般的经历,或因嫉世而离俗、或因潦倒而隐居、再或因好清雅而归乡、因修行而入山……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因虽如此繁复,果却相同——“隐”!


IP属地:北京1楼2022-03-22 13:08回复
    为数众多的隐士,用自身鲜活的人生经历与感悟,丰富了“隐”的内涵,构成了真实的人间。没有对错,存在即合理。对于个人而言也只有当与不当:随心意而隐、而活,对己对人是否妥当、合理?没有答案,存乎一心。
    “隐”者,当在人间。人是社会型动物,这是存在于基因、血脉里的根本属性。只要是“人”就不能做到真正的与世隔绝、回归蛮荒、超脱于人间。而“人”之一字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成仙成佛的世外高人已非此列,以我的层次,还不能理解,憾矣。


    IP属地:北京2楼2022-03-22 13:10
    回复
      2025-08-06 14:27: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间之“隐”,当是历尽千帆后的觉悟。没人能生而知之,同样,“隐”的感悟也需要在人间历练之后才能获得,否则就只能是个笑话。就好比你在乡间隐居,对一个一辈子没出过大山、现在好不容易得到进城务工机会的小伙子说:“你就在家种田吧,城里没意思,去了你也得回来!”,你猜,就以山里人那朴实、倔强的小脾气,他会不会***?再比如,你因着自己半生坎坷的感情经历,跟一个几十年没谈过女朋友、如今却马上就要成婚的老光棍说:“真的,别结婚!一个人,挺好……”想必,他会跟你说:“真的,别废话!你就做个人吧,可好?”。这种人生经历不能说教,你的终究是你的,他的路得自己走。就算从小修佛的小和尚也会想念山下“吃人的老虎”。


      IP属地:北京3楼2022-03-22 13:11
      回复
        人间之“隐”,当索居不离群。不管你身在何处,都需要与其他人交流,获得认同甚至关注,或者从人类的书籍中去理解、认同别人的故事、观点,再或从人类的艺术文化中体会人性的光辉。而“隐居吧”人来人往的景象更是明证。总之就算你所处不见人烟,也终究与人类社会未曾分离。
        人间之“隐”,当方正无愧。避债、疏亲、违法乱纪于德行有亏,就算隐于人迹罕至的绝地也难免人心惶惶,得不到真正的自在与解脱。反之,行事方正、坦荡,无论居于何处,都问心无愧、理直气壮、世间潇洒。
        人间之“隐”,当具智慧。不论隐于何处都可令自身衣食无忧、远离灾祸,这是隐士的生存智慧。于荒野,便是各种野外技能,可取山中野味烹制美食,野趣盎然;也可不惧豺狼蛇虫,荒野安眠。于闹市,可独辟存身之所,安享人间清静;也可清粥小菜,从容自足。
        人间之“隐”,当清心寡欲。非单指人伦之欲,财富、权势、口腹之欲皆在此列。欲望过多,便难享隐者清闲,且招人厌弃。说通俗点儿:你在乡间隐居,祸祸了人家村里的鸡、鸭……村妇,那就不是隐居而是“鬼子进村”,而鬼子的下场你也知道了。无欲则刚,脱离了世俗的欲望、低级趣味,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才可真正领悟自由的真谛,才可于平淡中见喜悦、于岁月间享太平。


        IP属地:北京4楼2022-03-22 13:12
        收起回复
          人间之“隐”,当寡淡不冷淡。即便追求天道,也不能罔顾人性,仍当有一颗热切、真诚的心,若有朋自远方来,当热情以待。
          人间之“隐”,当心有所属。独处需要精神寄托,或修佛道精意、或习武练拳、或纵情诗画、或挂念着自己几亩薄田、牛羊……不能于孤独中自得其乐,隐不久矣。
          人间之“隐”,无论身居乡野、闹市,都可成隐;无论身居乡野、闹市却又无法成隐。心远地自偏,闹市见南山。


          IP属地:北京5楼2022-03-22 13:13
          回复
            人间之隐……还有着太多的道理与感悟,且随着自身境界的提高,仍会继续产生新的理解。“隐”者,近乎道!对“隐”的孜孜追求,也是对完美人性的追求,是获得大自由、大超脱的途径。


            IP属地:北京6楼2022-03-22 13:14
            回复
              别,隐居吧的隐和你说的一点都不搭边,别虚伪好不,我们就是躺尸,哪有那多虚头巴脑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3-22 13:20
              收起回复
                我看完了你信吗?喜欢这句隐者近乎于‘道’。其实是不是隐旁人真没法说长道短的,只有自我感知,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把不能容入社会,没法在这个繁杂的社会竞争而被迫脱离社会当做隐居了。隐近乎于修行,无论那种隐都是在修。如果脱离了修那就是生存而已。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3-22 14:13
                回复
                  2025-08-06 14:21: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容易,估计能看完的人不多……为了尽量让人看完,我还特意加了些图片。我确实想表达:“隐”其实就是心性的修行。不过,把厌世和不能融入社会乃至躺平当做“隐”也无可厚非,如文中所写“没有对错,只有当与不当。”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3-22 14:36
                  回复
                    呼呼牛逼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3-22 15:44
                    回复
                      无斯人,吾谁与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03-23 10:05
                      收起回复
                        楼主想如何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3-23 13:1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