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人生当中,做出过很多错误的选择。
但我们在一次一次的犯错之后,会get到一个叫做经验的东西。
经验会告诉我们在下一次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该如何正确的选择。
我们从小时候,对很多东西没有任何经验,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给了我一种不畏惧失败的勇气,也帮助了我们快速的掌握更多的技能。
回归正题。
詹姆斯·戴森,戴森工业创始人,在一次采访当中他说:成功了不会教会你任何的东西,但是失败会教会你一切。
他曾经在一个原计划六个月完成的项目上,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在这个项目里,他一共进行了5127次试验,才发布了第一款戴森吸尘器。
你肯定觉得这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但其实美妙的地方正在这里,在这之前的5126次,每一次失败都教会了他很多,他总结道:犯错的勇气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詹姆斯·戴森,戴森公司创始人的故事。
那么这位72岁的老爷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的大人物,在2018年中国全国吸尘器零售份额当中,戴森占比60.97%,稳坐吸尘器销量的头把交易。
当然了,戴森公司的黑科技,还有卷发棒,吹风机,无叶风扇,这种大家熟悉的。
要说他的故事,要从二战时期说起...
詹姆斯·戴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的家庭里面,他的老爸是一名老师,但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爸爸就因为癌症去世了。
出于照顾,他的学校允许他继续在学校里面完成学业。
戴森很早就会独立的,很多事情都靠自己,他从小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证明他自己。
1965年到1970年,他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主修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
有一个周末,戴森在家帮老婆做家务,他老婆让他拿吸尘器进行清洁,他们家的吸尘器长得有点像宇宙飞船,是很老的那种款式,那个年代的吸尘器,里面就一有垃圾后就没有吸力了,而且经常要换袋子,戴森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偏偏他家里正好找不到备用的袋子,这让他觉得这个设计很糟糕。
于是戴森把旧袋子里面的垃圾给倒出来,清空以后又装了回去,发现吸力还是不如以前,那这是怎么回事?
他只好跑到超市里去买新的袋子,发现新的袋子装上去后吸力变强了。
他开始思考,新买的袋子和被清空的旧袋子的区别在哪里?仔细一看原来是毛孔堵住了。吸尘器袋子的材质是透气的,一旦有垃圾堵塞,就没有吸力了。
戴森注意到了吸尘器的吸力跟气流的畅通是有关系的,戴森认为给吸尘器换过滤袋的用户体验不好。他当即意识到,肯定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
另外他还了解到,传统吸尘器制造商的眼里,不停的卖吸尘器袋子给用户,也是制造商很大的一块利润。
通过这件事,戴森心里萌生出了一个idea,他想要做出一些改变:他想要做一个没有袋子的吸尘器!
他很快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他公司里的其他的人。但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他很愚蠢,他说如果真的有这种技术的话,市场上内几家大公司早就想到了,怎么能轮到你呢?
戴森受到了全面的否定,他晚上思来想去睡不着:既然没人支持,那我就自己干!
第二天一早,他跑去收集了一些纸板和胶带,把家里的那台吸尘器拆开,在自己家后院开始了他的首次实验。
他当时想要通过一个旋风分离器的技术,去实现没有袋子且不会失去吸力的吸尘器。
在他家附近有一个锯木厂,锯木厂里有一个用来区分木屑的设备,正巧用的就是这种旋风分离器,通过离心力使其高速旋转,来达到区分木屑的作用,这家锯木厂采用这门技术处理木屑是不会堵塞的。
戴森在锯木厂研究了一段时间后,启动了自己的第一次实验,制作名为5127型号的吸尘器原型。
实验过程中,因为各种实验设备都需要大量的开销,导致他家里很快陷入了债务危机,导致实验进展非常缓慢,为了维持实验能够继续,戴森四处借钱,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直到今天戴森他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毕竟作为三个小孩的父亲,在当时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
在他实验的过程中,他的妻子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
据戴森后来的描述,当时他妻子通过卖画,开艺术补习班来维持家庭,为了尽可能多省一点开销,甚至自己种菜,自己给孩子做衣服,为了要生产这款吸尘器,他寻找了很多风投、私募、银行,在他的回忆里,他觉得他曾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金融圈里去跟资本家周旋。
但当时玩弄资本的这群人,都觉得戴森只是一个工程师,对市场不熟悉,又不会卖东西,甚至对销售一窍不通的设计师,怎么可能会成功?
也正因为这段跟金融圈不愉快的经历,导致戴森企业至今都是没有融资和上市,仍旧是独资公司。
当时,有一家英国的商业银行的经理,偶然间听到了戴森的故事,回家后问老婆:你觉得没有袋子的吸尘器怎么样?银行经理的老婆说:这简直不敢想象能有多方便!他接着追问:如果能看得见垃圾,你觉得怎么样?她老婆马上回应:这样我就可以知道你平时有多不爱卫生了!我一定会爱上这款产品。
第二天,银行经理向戴森拨了50万英镑的借款,当时是1993年。
从第一次构思吸尘器,直到十几年后才开始真正的生产。
在1983年,他曾经授权给日本的一个代理商销售过戴森的第一款吸尘器,后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盗版,为了维护他的设计,甚至在1985年把安利告上了法庭。
他是怎么走红的?
当时几家英国小型的家用电器商,想要和传统家电巨头去竞争市场,他们把戴森吸尘器作为一种新鲜有趣的产品,加入了推广手册,没想到用户反响非常好。
碰巧当时邮购兴起,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火爆的商业模式,用户在家看着广告手册,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产品。
随着产品小有名气,戴森也上了电视,赢得了为产品做宣传的机会。
作为设计师,他非常了解这款产品,所以他的广告很不一样,且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电视之前,他曾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一个不懂怎么销售的设计师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行?
但戴森上台后,不吹嘘自己的产品,反而非常生动和细腻的去讲产品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和改动,讲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每一项思路,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观众的心。
随着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买到产品的用户又成为了他的宣传者,良性循环,直到最后的爆火。
时间跳转到今天,戴森已经被誉为家电业的苹果。
它推出的每一款产品,几乎在整个世界卖红卖火。
甚至有时候会看到有的人因为买了戴森的产品会去发个朋友圈,有的人私底下向朋友去介绍,甚至很多网红,都去免费的做他们家的产品的评测,这种巨大的广告效应驱动着戴森品牌水涨船高,2019年1月22号,戴森宣布计划将总公司搬到新加坡。
希望每一个做产品和设计的人,能够用真心去对待产品,正如戴森那样。
但我们在一次一次的犯错之后,会get到一个叫做经验的东西。
经验会告诉我们在下一次面对同一个问题时,该如何正确的选择。
我们从小时候,对很多东西没有任何经验,但是也正因为如此,给了我一种不畏惧失败的勇气,也帮助了我们快速的掌握更多的技能。
回归正题。
詹姆斯·戴森,戴森工业创始人,在一次采访当中他说:成功了不会教会你任何的东西,但是失败会教会你一切。
他曾经在一个原计划六个月完成的项目上,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在这个项目里,他一共进行了5127次试验,才发布了第一款戴森吸尘器。
你肯定觉得这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但其实美妙的地方正在这里,在这之前的5126次,每一次失败都教会了他很多,他总结道:犯错的勇气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詹姆斯·戴森,戴森公司创始人的故事。
那么这位72岁的老爷爷,2019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的大人物,在2018年中国全国吸尘器零售份额当中,戴森占比60.97%,稳坐吸尘器销量的头把交易。
当然了,戴森公司的黑科技,还有卷发棒,吹风机,无叶风扇,这种大家熟悉的。
要说他的故事,要从二战时期说起...
詹姆斯·戴森出生在一个英国的家庭里面,他的老爸是一名老师,但在他九岁的时候,他爸爸就因为癌症去世了。
出于照顾,他的学校允许他继续在学校里面完成学业。
戴森很早就会独立的,很多事情都靠自己,他从小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证明他自己。
1965年到1970年,他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主修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
有一个周末,戴森在家帮老婆做家务,他老婆让他拿吸尘器进行清洁,他们家的吸尘器长得有点像宇宙飞船,是很老的那种款式,那个年代的吸尘器,里面就一有垃圾后就没有吸力了,而且经常要换袋子,戴森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偏偏他家里正好找不到备用的袋子,这让他觉得这个设计很糟糕。
于是戴森把旧袋子里面的垃圾给倒出来,清空以后又装了回去,发现吸力还是不如以前,那这是怎么回事?
他只好跑到超市里去买新的袋子,发现新的袋子装上去后吸力变强了。
他开始思考,新买的袋子和被清空的旧袋子的区别在哪里?仔细一看原来是毛孔堵住了。吸尘器袋子的材质是透气的,一旦有垃圾堵塞,就没有吸力了。
戴森注意到了吸尘器的吸力跟气流的畅通是有关系的,戴森认为给吸尘器换过滤袋的用户体验不好。他当即意识到,肯定不止他一个人这么想。
另外他还了解到,传统吸尘器制造商的眼里,不停的卖吸尘器袋子给用户,也是制造商很大的一块利润。
通过这件事,戴森心里萌生出了一个idea,他想要做出一些改变:他想要做一个没有袋子的吸尘器!
他很快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他公司里的其他的人。但大部分的人都觉得他很愚蠢,他说如果真的有这种技术的话,市场上内几家大公司早就想到了,怎么能轮到你呢?
戴森受到了全面的否定,他晚上思来想去睡不着:既然没人支持,那我就自己干!
第二天一早,他跑去收集了一些纸板和胶带,把家里的那台吸尘器拆开,在自己家后院开始了他的首次实验。
他当时想要通过一个旋风分离器的技术,去实现没有袋子且不会失去吸力的吸尘器。
在他家附近有一个锯木厂,锯木厂里有一个用来区分木屑的设备,正巧用的就是这种旋风分离器,通过离心力使其高速旋转,来达到区分木屑的作用,这家锯木厂采用这门技术处理木屑是不会堵塞的。
戴森在锯木厂研究了一段时间后,启动了自己的第一次实验,制作名为5127型号的吸尘器原型。
实验过程中,因为各种实验设备都需要大量的开销,导致他家里很快陷入了债务危机,导致实验进展非常缓慢,为了维持实验能够继续,戴森四处借钱,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直到今天戴森他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毕竟作为三个小孩的父亲,在当时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
在他实验的过程中,他的妻子一直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他。
据戴森后来的描述,当时他妻子通过卖画,开艺术补习班来维持家庭,为了尽可能多省一点开销,甚至自己种菜,自己给孩子做衣服,为了要生产这款吸尘器,他寻找了很多风投、私募、银行,在他的回忆里,他觉得他曾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金融圈里去跟资本家周旋。
但当时玩弄资本的这群人,都觉得戴森只是一个工程师,对市场不熟悉,又不会卖东西,甚至对销售一窍不通的设计师,怎么可能会成功?
也正因为这段跟金融圈不愉快的经历,导致戴森企业至今都是没有融资和上市,仍旧是独资公司。
当时,有一家英国的商业银行的经理,偶然间听到了戴森的故事,回家后问老婆:你觉得没有袋子的吸尘器怎么样?银行经理的老婆说:这简直不敢想象能有多方便!他接着追问:如果能看得见垃圾,你觉得怎么样?她老婆马上回应:这样我就可以知道你平时有多不爱卫生了!我一定会爱上这款产品。
第二天,银行经理向戴森拨了50万英镑的借款,当时是1993年。
从第一次构思吸尘器,直到十几年后才开始真正的生产。
在1983年,他曾经授权给日本的一个代理商销售过戴森的第一款吸尘器,后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盗版,为了维护他的设计,甚至在1985年把安利告上了法庭。
他是怎么走红的?
当时几家英国小型的家用电器商,想要和传统家电巨头去竞争市场,他们把戴森吸尘器作为一种新鲜有趣的产品,加入了推广手册,没想到用户反响非常好。
碰巧当时邮购兴起,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火爆的商业模式,用户在家看着广告手册,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产品。
随着产品小有名气,戴森也上了电视,赢得了为产品做宣传的机会。
作为设计师,他非常了解这款产品,所以他的广告很不一样,且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上电视之前,他曾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一个不懂怎么销售的设计师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行?
但戴森上台后,不吹嘘自己的产品,反而非常生动和细腻的去讲产品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和改动,讲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每一项思路,最终用真诚打动了观众的心。
随着市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买到产品的用户又成为了他的宣传者,良性循环,直到最后的爆火。
时间跳转到今天,戴森已经被誉为家电业的苹果。
它推出的每一款产品,几乎在整个世界卖红卖火。
甚至有时候会看到有的人因为买了戴森的产品会去发个朋友圈,有的人私底下向朋友去介绍,甚至很多网红,都去免费的做他们家的产品的评测,这种巨大的广告效应驱动着戴森品牌水涨船高,2019年1月22号,戴森宣布计划将总公司搬到新加坡。
希望每一个做产品和设计的人,能够用真心去对待产品,正如戴森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