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6,952贴子:9,669,208
  • 1回复贴,共1

【读书疑问】经方学习记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经方学习记录,算是自我学习监督。
按以下都是自己个人理解,很粗糙,可能也有不尽意之处,无法一一详细说出。
全部文字可讨论,不辩解不争论,搅局者删帖。
方子的排列是拼音顺序。


IP属地:天津1楼2022-03-20 20:36回复
    白虎加桂枝汤方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汤方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炙) 石膏一斤 粳米二合 桂(去皮)三两
    右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 ,去滓,温服,汗出愈。
    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
    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藏?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帝曰:瘅疟何如?岐伯曰:瘅疟者,肺素有热,气盛于身,厥逆上冲,中气实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开,风寒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而发,发则阳气盛,阳气盛而不衰,则病矣。其气不用于阴,故但热而不寒,气内藏于心,而外舍于分肉之间,令人消烁脱肉,故命曰瘅疟。帝曰:善。
    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按:本方与内经温疟略有区别。金匮:脉如平,身但热无寒,骨节疼烦,时呕。内经:诸痛属于心,诸热属于火,诸痿喘呕,属于上。烦,类似躁,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此方生阴液为主,阴阳和而汗出。加桂,身虽自觉无寒而其实有寒在。石膏,去三焦之火。


    IP属地:天津2楼2022-03-20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