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李安纲
文以载道是古代文学语言文学大师进行创作的不祧法则。道即是人生和宇宙运行的规律,随着作者自己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个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所要表现和承载的道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传统文化顶峰的应该是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而《西游记》正是对这部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的文学形象演绎。本文从主题、人物和结构三方面来论证《性命圭旨》就是《西游记》小说的文化原型,并得出了《西游记》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自觉的东方传统文化载体的结论。
翻开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那些奇奇怪怪的金丹学术语,比如在回目中就有很多:灵根、心性、大道、菩提、弼马、偷丹、八卦炉、五行山、元神、金蝉、心猿、六贼、意马、浮屠山、尸魔、金公、木母、婴儿问母、金木参玄、一粒金丹、法身、车力、脊关、禅主、黄婆、鬼孕、二心、一体、心主、药物、阴阳窍、大道真、心神居舍、木母同降、姹女求阳、元神护道、丹头、本性、师狮授兽、盗道缠禅、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九九数完魔铲尽、三三行满道归根。从这些字眼里,谁也不难看出这是在讲三教修行,金丹大道,正心炼魔,成仙做佛。
但是,由于这些东西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太玄奥了,简直是匪夷所思,所以人们干脆把它们跳过不管,只去看故事情节了。不过,一般的读者尽可以这样去看热闹,而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却必须慎重地对待,真正探索出它的内含和原型才行。我们在检讨了所有的说法之后,发现没有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小说中的数百个谜一个也得不到答案。
比如说为什么石猴进了水帘洞就要称做美猴王?他的老师为何是须菩提呢?金箍棒为何是13500斤呢?取经为何要5048天,取回5048卷经呢?八戒钯、沙僧杖为何都是5048斤呢?更妙的是唐太宗贞观13年唐僧父亲陈光蕊中的状元,13年被人打入水中;13年太宗下的地狱,而且寿止13年,却因为开封的相良夫妇存有13库金银而借得其中1库以还魂;后来唐三藏竟然也在贞观13年西行取经,这13之数到底有何奥秘呢?
根据文以载道的规律,作者一定表现了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和主张,一定在每一个意象当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原型。只能说我们还没有发现,绝对不能说作者是在关公战秦琼,不懂佛学或者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能够顺着作者自己的思路去探寻一下,依照他在小说中提供给我们的线索去把握,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的。于是,我们杷目标放在了对小说原型的破译上。
我们翻阅了当时小说所表现的金丹大道的文献资料,并且亲自修炼丹法禅定,终于有了可喜的突破:道教全真道经典之作的托名龙门派第二代掌教尹志平的弟子所撰、出现在明代中叶的《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书中所有的主题、人物、神通、宝贝、事件、情节、结构等都从中脱胎而来,也就是说可以以此来解决并且回答小说中的所有问题和暗谜。如此以来,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它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自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了。
一、主题论
任何形式或者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所有的文字都必然表达了某种作者的思想和观念。这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比如说穷酸的知识分子写出的东西总是忧国忧民的腔调,和尚道士歌唱的自然只能是超凡脱俗的境界和明心见性的教理。古人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
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读者可以参考拙文《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以及《为什么说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而真正的作者,很有可能是一位精通儒、释、道三教以及金丹学、生命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等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那么他所要表达的就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了。尤其是在明代中叶思想活跃、宗派林立的大氛围中,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并不是难以理解的。
文以载道是古代文学语言文学大师进行创作的不祧法则。道即是人生和宇宙运行的规律,随着作者自己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个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所以他所要表现和承载的道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传统文化顶峰的应该是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而《西游记》正是对这部集传统文化之大成者的文学形象演绎。本文从主题、人物和结构三方面来论证《性命圭旨》就是《西游记》小说的文化原型,并得出了《西游记》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自觉的东方传统文化载体的结论。
翻开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那些奇奇怪怪的金丹学术语,比如在回目中就有很多:灵根、心性、大道、菩提、弼马、偷丹、八卦炉、五行山、元神、金蝉、心猿、六贼、意马、浮屠山、尸魔、金公、木母、婴儿问母、金木参玄、一粒金丹、法身、车力、脊关、禅主、黄婆、鬼孕、二心、一体、心主、药物、阴阳窍、大道真、心神居舍、木母同降、姹女求阳、元神护道、丹头、本性、师狮授兽、盗道缠禅、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九九数完魔铲尽、三三行满道归根。从这些字眼里,谁也不难看出这是在讲三教修行,金丹大道,正心炼魔,成仙做佛。
但是,由于这些东西对于一般的人来讲太玄奥了,简直是匪夷所思,所以人们干脆把它们跳过不管,只去看故事情节了。不过,一般的读者尽可以这样去看热闹,而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学者却必须慎重地对待,真正探索出它的内含和原型才行。我们在检讨了所有的说法之后,发现没有一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小说中的数百个谜一个也得不到答案。
比如说为什么石猴进了水帘洞就要称做美猴王?他的老师为何是须菩提呢?金箍棒为何是13500斤呢?取经为何要5048天,取回5048卷经呢?八戒钯、沙僧杖为何都是5048斤呢?更妙的是唐太宗贞观13年唐僧父亲陈光蕊中的状元,13年被人打入水中;13年太宗下的地狱,而且寿止13年,却因为开封的相良夫妇存有13库金银而借得其中1库以还魂;后来唐三藏竟然也在贞观13年西行取经,这13之数到底有何奥秘呢?
根据文以载道的规律,作者一定表现了自己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和主张,一定在每一个意象当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原型。只能说我们还没有发现,绝对不能说作者是在关公战秦琼,不懂佛学或者传统文化。如果我们能够顺着作者自己的思路去探寻一下,依照他在小说中提供给我们的线索去把握,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面貌的。于是,我们杷目标放在了对小说原型的破译上。
我们翻阅了当时小说所表现的金丹大道的文献资料,并且亲自修炼丹法禅定,终于有了可喜的突破:道教全真道经典之作的托名龙门派第二代掌教尹志平的弟子所撰、出现在明代中叶的《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书中所有的主题、人物、神通、宝贝、事件、情节、结构等都从中脱胎而来,也就是说可以以此来解决并且回答小说中的所有问题和暗谜。如此以来,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它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的一部自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了。
一、主题论
任何形式或者符号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所有的文字都必然表达了某种作者的思想和观念。这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比如说穷酸的知识分子写出的东西总是忧国忧民的腔调,和尚道士歌唱的自然只能是超凡脱俗的境界和明心见性的教理。古人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就是这个道理,也是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
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读者可以参考拙文《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以及《为什么说吴承恩不是〈西游记〉作者》。而真正的作者,很有可能是一位精通儒、释、道三教以及金丹学、生命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等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那么他所要表达的就一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了。尤其是在明代中叶思想活跃、宗派林立的大氛围中,作者高屋建瓴地提出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并不是难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