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吧 关注:372,520贴子:14,527,673
  • 0回复贴,共1

威廉姆斯独特侧箱设计开孔“背后”的秘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侧箱的设计是2022新赛季各队赛车的显著差异之一,每支车队的设计思路都有所不同
这种侧箱设计的巨大差异,与前几年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这样的转变是有充分明确的原因的。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各车队不得不想办法弥补由于规则不再能使用的空气动力学部件(如侧导流板)而造成的差距,这些不复存在的空气动力学部件大多来自于赛车侧箱。
在新的规则没有允许一系列侧箱导流板,翼片,气流调节部件的支持的情况下,各车队便着手于对赛车侧箱的改造。而且有必要的话甚至会重新调整赛车内部散热器,冷却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电路的布置情况以实现改造侧箱的目的。然而有趣的是,并非所有车队在赛车研发制造的过程中都得出了相似的解决方案——所有车队的设计思路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现在看来,最有趣的设计方案之一来自威廉姆斯。他们和去年展示的模型赛车的设计非常不同,选择了一个宽度非常窄,前后长度非常短,倾斜度非常大的设计。

不同,选择了一个宽度非常窄,前后长度非常短,倾斜度非常大的设计。
而且他们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设计:在赛车侧箱气流入口的上部还有一个额外贯穿到后方的通气孔。这种不同寻常的设计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威廉姆斯对上侧扛撞杆(SIS)的布置方式。与他们之前的赛车一样,SIS的位置较低,但考虑到进气口位置(红色箭头),SIS的位置也相当靠后。


与许多竞争对手将较低的SIS 设计在底板内的情况不同,威廉姆斯选择设计在侧箱内较高的位置,这导致了
底板的收缩(白色箭头)。
或许比贯穿侧箱的洞口本身更有趣的是,车队还考虑了赛车在该洞口在封闭的情况下比赛的可能性,就像在测试第一天做的那样。这样的调解可以通过安装在入口内顶部的面板来完成,以便将进入的气流向下推入下方底板的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FW44 侧箱的紧凑布局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车队还选择了很多中心线冷却的冷却路径,为此要用一个更大的气箱收集气流,发动机罩也变得更加庞大。

这将导致更多的重量要被设计在稍高的位置,但威廉姆斯似乎对调整重心获得更有利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的权衡感到满意。此外,他们并不是唯一一个以这种方调整空间布局的车队,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车队在动力系统的上方使用了更像鞍形的冷却器布局。但威廉姆斯的这种情况,似乎有点极端,因为大多数车队都选择在动力系统的上方放置一个冷却器,但威廉姆斯却将它们以人字形安排在两侧。
翻译自:https://www.motorsport.com/f1/news/whats-behind-williams-unique-f1-sidepod-hole/8599980/


IP属地:德国1楼2022-03-02 04:5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