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个人中心 | 退出 | 帮助 
进入贴吧 帖子搜索 按作者搜索
百度贴吧 > 温瑞安吧 > 浏览帖子 吧主:木冥 解鞍少驻 出尘之剑
快速回复 贴吧投诉
 
 
 
共有帖子数68篇 1 [2] 下一页 尾页
1 刀劈温瑞安。。。。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
本文开宗明义,乃是准备给温瑞安剥皮取髓、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批判文字,所以赞美的话一律全免。故而温在我眼中虽有不少可取之处(如极擅于写各集团之间的争斗,擅写人心间的钩心斗角,擅写决战场面),但却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另外需要声明的是,温瑞安已经算是武侠作家中少数拿的出手的作家之一了,所以评判他的标准不能定得太低,基本上是以金庸、古龙二人小说水平的标准来审视他的作品(超金越古也算的上是温某本人的追求)。好,闲话说毕,惊堂木一拍,批判大会开始:;
一大罪:创作后期走火入魔,作品不知所云。这算是得到共识的一点,本来我没必要再鹦鹉学舌,但既然是细数罪状,这条还是不能省略的。仅就这第一大罪而言,又可分为几大部分:
1、完全无视小说结构,怎么舒服怎么写,根本不考虑读者感受。比较典型的是《说英雄谁是英雄》中的《群龙有首》,一场关七大战正邪各派居然写了半部书,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写进书里,如果说这不是在胡骗稿费,那不可能有第二种解释。事实上作家这样写既能拉长篇幅,又可以让所有人物来个集中亮相,本来无可厚非,可惜温瑞安走过了头,只要有正常心智的人看到这样的"神魔大战"无不大皱眉头。另外如小说主人公王小石的退出,戚少商的加入,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败笔。敢这样玩弄读者的,武侠作家里找不到第二人了。
2、语言脱出正常樊篱之外,过分玩弄文字,有些地方简直在侮辱汉语。大伙儿都知道的重复四次的"他要拔剑"等等暂且不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从中看出微言大义),一些过于下流的字眼居然也被作者面不改色地使用出来,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这个看过小说的人心理有数,不需多说。
3、形式大于内容,为了"创新"不择手段。后期作品的小标题、人物的名字之荒唐无稽让人哑然失笑,什么"一只十分文静的跳蚤""一条美艳动人的蜈蚣"等等挑战人类极限想象力的词语屡见不鲜,新是够新了,但好不好大伙儿心里都清楚。
总而言之一句话,看温瑞安后期小说有时候会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随之就是产生撕书的冲动。《杀楚》写得清新动人,但续集《破阵》的出现简直要把前传积累的人气一棍子打翻,作家不负责任的态度世间少见。
以上所说皆是针对温氏后期创作而言。还有不少读者认为老温若是能顺着前期的路子走下去,赶金超古也不在话下,唯一的遗憾就是后期坠入魔道,万劫不复……错!为什么温瑞安后期要打翻一切,选择了一条与前完全不同的不归路?在我看来,其实老温心中明白若不再有大的创新和颠覆,以他前期小说的水准还是无法与金、古二人抗衡,所以老温就破釜沉舟赌上一把,结果连老本都输光了……下面就来谈谈温氏创作一贯的缺点。
二大罪:长于细节构思,但短于谋篇布局,小说结构旁逸斜枝,不登大雅之堂。以《神州奇侠》系列而言,主人公刚开始面对的最大对手是"十九人魔",在把这些对手铲除之后,在前面没有铺垫伏笔的情况下又写出个"八大天王",杀完"八大天王"之后又莫名其妙地蹦出一些护法之流继续与正派决斗,整个剧情走向宛如RPG游戏,打完一个高手就出现另一个更高的高手,这是非常幼稚的组织结构的方法。在温瑞安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批被渲染得令人不敢仰视的邪派被主角打败以后,主角就会遇到邪派的师父等等更厉害的邪派,等到邪派们死的差不多以后,不知道又从哪里冒出一些级数更高的坏蛋,于是主人公不停地打打打……老温每次都这样写"你知道吗,其实×××并不是最厉害的魔头,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师父/他们的上级×××才是最厉害的"或是"武林中有言××××(反正是类似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那一套),这些魔头最近要来找你……"等等等等,如果此前书中已有铺垫或伏笔,那倒也罢了,问题在于老温是纯粹的想到哪写到哪,根本无视小说结构,实在编不下去了就说"×××一直隐居山林,所以武林中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其实他比×××(刚被主角搞定的人)强得多"……一次两次尚可,老玩这招只能说明作者的技穷了。
进入贴吧 帖子搜索 按作者搜索
百度贴吧 > 温瑞安吧 > 浏览帖子 吧主:木冥 解鞍少驻 出尘之剑
快速回复 贴吧投诉
共有帖子数68篇 1 [2] 下一页 尾页
1 刀劈温瑞安。。。。
刀劈温瑞安:细数温瑞安十大罪
本文开宗明义,乃是准备给温瑞安剥皮取髓、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批判文字,所以赞美的话一律全免。故而温在我眼中虽有不少可取之处(如极擅于写各集团之间的争斗,擅写人心间的钩心斗角,擅写决战场面),但却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另外需要声明的是,温瑞安已经算是武侠作家中少数拿的出手的作家之一了,所以评判他的标准不能定得太低,基本上是以金庸、古龙二人小说水平的标准来审视他的作品(超金越古也算的上是温某本人的追求)。好,闲话说毕,惊堂木一拍,批判大会开始:;
一大罪:创作后期走火入魔,作品不知所云。这算是得到共识的一点,本来我没必要再鹦鹉学舌,但既然是细数罪状,这条还是不能省略的。仅就这第一大罪而言,又可分为几大部分:
1、完全无视小说结构,怎么舒服怎么写,根本不考虑读者感受。比较典型的是《说英雄谁是英雄》中的《群龙有首》,一场关七大战正邪各派居然写了半部书,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写进书里,如果说这不是在胡骗稿费,那不可能有第二种解释。事实上作家这样写既能拉长篇幅,又可以让所有人物来个集中亮相,本来无可厚非,可惜温瑞安走过了头,只要有正常心智的人看到这样的"神魔大战"无不大皱眉头。另外如小说主人公王小石的退出,戚少商的加入,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败笔。敢这样玩弄读者的,武侠作家里找不到第二人了。
2、语言脱出正常樊篱之外,过分玩弄文字,有些地方简直在侮辱汉语。大伙儿都知道的重复四次的"他要拔剑"等等暂且不说(可笑的是居然有人从中看出微言大义),一些过于下流的字眼居然也被作者面不改色地使用出来,实在让人大跌眼镜。这个看过小说的人心理有数,不需多说。
3、形式大于内容,为了"创新"不择手段。后期作品的小标题、人物的名字之荒唐无稽让人哑然失笑,什么"一只十分文静的跳蚤""一条美艳动人的蜈蚣"等等挑战人类极限想象力的词语屡见不鲜,新是够新了,但好不好大伙儿心里都清楚。
总而言之一句话,看温瑞安后期小说有时候会让人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随之就是产生撕书的冲动。《杀楚》写得清新动人,但续集《破阵》的出现简直要把前传积累的人气一棍子打翻,作家不负责任的态度世间少见。
以上所说皆是针对温氏后期创作而言。还有不少读者认为老温若是能顺着前期的路子走下去,赶金超古也不在话下,唯一的遗憾就是后期坠入魔道,万劫不复……错!为什么温瑞安后期要打翻一切,选择了一条与前完全不同的不归路?在我看来,其实老温心中明白若不再有大的创新和颠覆,以他前期小说的水准还是无法与金、古二人抗衡,所以老温就破釜沉舟赌上一把,结果连老本都输光了……下面就来谈谈温氏创作一贯的缺点。
二大罪:长于细节构思,但短于谋篇布局,小说结构旁逸斜枝,不登大雅之堂。以《神州奇侠》系列而言,主人公刚开始面对的最大对手是"十九人魔",在把这些对手铲除之后,在前面没有铺垫伏笔的情况下又写出个"八大天王",杀完"八大天王"之后又莫名其妙地蹦出一些护法之流继续与正派决斗,整个剧情走向宛如RPG游戏,打完一个高手就出现另一个更高的高手,这是非常幼稚的组织结构的方法。在温瑞安的小说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批被渲染得令人不敢仰视的邪派被主角打败以后,主角就会遇到邪派的师父等等更厉害的邪派,等到邪派们死的差不多以后,不知道又从哪里冒出一些级数更高的坏蛋,于是主人公不停地打打打……老温每次都这样写"你知道吗,其实×××并不是最厉害的魔头,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师父/他们的上级×××才是最厉害的"或是"武林中有言××××(反正是类似于东邪西毒南帝北丐那一套),这些魔头最近要来找你……"等等等等,如果此前书中已有铺垫或伏笔,那倒也罢了,问题在于老温是纯粹的想到哪写到哪,根本无视小说结构,实在编不下去了就说"×××一直隐居山林,所以武林中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其实他比×××(刚被主角搞定的人)强得多"……一次两次尚可,老玩这招只能说明作者的技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