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锥度的探讨,我不能够科学的数据化的来讲,这个交给鱼竿厂家去解决,作为鱼竿的消费者使用者,只能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个人浅显的认知。我想通俗简单的去理解。仅且只代表自己。
我理解的锥度就是先元径到后元径过度的变化大小。
整体协调,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也舒服。还是以这个竿子为例。游龙鲤的锥度是很漂亮的,怎么这么说呢?4.5的竿子,整体看上去像是3.6的,但是实际长度是够的。我在后面使用5.4的,经常有钓友问我是不是用的4.5。自己有时候也有这种错觉。我觉得这个就是锥度漂亮的一种感官的体现。
这个问题随着后面竿子的增多和对比,会有更多的感受和讲述。
那么接下来就说说我这个垂钓感受。装备更新到这个时候,在我这个四线城市的小湖边,我已经是最靓的钓鱼仔了。这也与我所处的垂钓环境有关系,因为此时,还是以那个人工湖为主要做钓地点。拿着我的崭新游龙鲤,小湖边摊子一摆,俨然就是钓鱼大师附体。感觉也不一样了,鱼不鱼的无所谓,卖相要好。简单点说,在钓具装备装逼这条路上,我是上道了。其实这个时候刚刚学会简单的调漂。
来说重点。初用这把竿子,就是觉得轻,好用。别的说不上来。随着中鱼几次,手感出来了。我这么描述一下,中鱼后,不管鱼的个头大小,上两或者不上两,能清晰的感觉到鱼在水里的挣扎,尤其是起竿后的噔噔噔的震颤感,手掌感受非常明显。
面对第一条过半斤的大板鲫的时候,那种手感是不可言喻的。并且在拉大板鲫的时候,竿子的弹性和韧性非常足(请原谅我用的好竿不多),表现的很好。此时我也注意到,空抖感觉接近37调性,中鱼时反而是37偏28。这个是我的观察和体会,也就是说我们空抖竿子,不能正确的体现鱼竿调性的准确和好坏。究竟如何,还是要实钓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游龙鲤这么轻,那么它的强度如何?子线能用到多大呢?

我理解的锥度就是先元径到后元径过度的变化大小。
整体协调,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也舒服。还是以这个竿子为例。游龙鲤的锥度是很漂亮的,怎么这么说呢?4.5的竿子,整体看上去像是3.6的,但是实际长度是够的。我在后面使用5.4的,经常有钓友问我是不是用的4.5。自己有时候也有这种错觉。我觉得这个就是锥度漂亮的一种感官的体现。
这个问题随着后面竿子的增多和对比,会有更多的感受和讲述。
那么接下来就说说我这个垂钓感受。装备更新到这个时候,在我这个四线城市的小湖边,我已经是最靓的钓鱼仔了。这也与我所处的垂钓环境有关系,因为此时,还是以那个人工湖为主要做钓地点。拿着我的崭新游龙鲤,小湖边摊子一摆,俨然就是钓鱼大师附体。感觉也不一样了,鱼不鱼的无所谓,卖相要好。简单点说,在钓具装备装逼这条路上,我是上道了。其实这个时候刚刚学会简单的调漂。
来说重点。初用这把竿子,就是觉得轻,好用。别的说不上来。随着中鱼几次,手感出来了。我这么描述一下,中鱼后,不管鱼的个头大小,上两或者不上两,能清晰的感觉到鱼在水里的挣扎,尤其是起竿后的噔噔噔的震颤感,手掌感受非常明显。
面对第一条过半斤的大板鲫的时候,那种手感是不可言喻的。并且在拉大板鲫的时候,竿子的弹性和韧性非常足(请原谅我用的好竿不多),表现的很好。此时我也注意到,空抖感觉接近37调性,中鱼时反而是37偏28。这个是我的观察和体会,也就是说我们空抖竿子,不能正确的体现鱼竿调性的准确和好坏。究竟如何,还是要实钓才能充分展现出来。
游龙鲤这么轻,那么它的强度如何?子线能用到多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