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烟”问题是烟草洗脑的最典型代表。
“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这句话洗脑语最早从何而来,人类根本不得而知。你们只需要清楚:但凡人们染上烟瘾之后,全球各地的烟民在某个时刻,头脑里都会自动窜出这句话。(当然也有人是听说的)
这并不是由于他们首先感受到“饭后烟”的乐趣,才产生的这句话,而是由于他们脑海首先浮现这句话,才迫使他们去尝试并检验这句话的。说到这里,一切应该很明了了——这便是烟魔误导的最典型案例。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还记得吗?
那个没染上烟瘾以前的自己,当时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也许家人早就备好了一桌可口的饭菜,你迫不及待丢下背包,甚至连手都没洗就“一阵操作”。完毕丢下碗筷,躺在沙发上,摸着自己圆滚的肚皮,耳旁也许还回荡着轻音乐,你一脸满足的样子……当时的你难道还需要再点上一支烟吗?
直到你染上烟瘾后:
“同样忙碌了一天,你回到家中,家人也同样准备好了一桌可口饭菜,微笑望着你,希望你像从前那样大块朵颐;可你丢下背包,首先躺在沙发上,无精打采漫不经心的掏出半盒烟,满脸不屑的点上一支,然后熏的满屋子都是……
直到饭菜都凉了,在家人的无数次吆喝催促下,你才极不情愿的站起身来:走到餐桌前,草草的应付了两口,然后丢下碗筷又是转身离去,回到沙发上快速的点起一支烟,继续熏得满屋子都是,这时紧绷的脸才稍稍放松下来……你完全看不到背后她们脸上的忧愁与失望。”
其实吧,饱饭后原本就是人生中的一大享受,男女都是,老少都是,任何人都是,和吸不吸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缓解了饥饿的痛苦,满足了进食的欲望。所以感到舒服。
3000年前中国流行着一句古老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指的是对普通人而言,饮食与繁衍后代的乐趣,是人类最原始的渴望。当时可没有卷烟。
简单来说:是饱饭本身舒服,而不是因为吸烟而舒服。
可是,狡猾的邪恶力量,通过制造这么一系列的“洗脑语”,直接将饱饭后的乐趣与吸烟行为进行“强行捆绑”了。——“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哈哈
一开始,当烟民听到这句话时,没有一个会相信,同时,也没有一个不去刻意尝试模仿。正是有了这种模仿,才最终导致烟民大脑遭受了蒙骗。
因为他们听闻这句话以后,总是会在饱饭后有意识而快速的点起一支烟,想体会体会传言中的“神仙乐趣”;但是很遗憾,一开始什么也没发生!
于是他们不服气了,认为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别人都在这样传言,自己怎么感受不到?
于是他们又是更加卖力不断尝试:
在接下来的每一次饱饭后,都要有意识的点起一支烟,然后慢慢观察自己,终于在无数次后——奇迹发生了!
无数次的索然无味后,某一天真的好像感受到了点“什么乐趣”;此时饱饭后迅速的点起一支烟,仿佛隐约真的有一种“舒适感”。于是他们信以为真了,久而久之必要在每一次饱饭后都快速的点起一支烟;现在,他们果真误认为饭后烟会白给一种额外乐趣。
最后?最后怎么样?
最后他们每次吃完饭,如果没有一支烟,简直生不如死!
多么巧妙的捆绑啊!你看懂了吗?
这是烟草和邪恶力量最擅长使用的“偷梁换柱”手法,“饭后烟”的洗脑语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人脑的“习惯性认定”机制,将吸烟和饱饭后原本的乐趣进行“强行捆绑”了。
反过来说:饱饭后难道原本就不是一种享受?不,饱饭后一直都是一种享受。甚至进食的过程更是。
而遭受“饭后烟”洗脑语之后的烟民,则会失去这种原有的享受,从而转移或说捆绑到吸烟行为之上。这样的转移发生其实不怪他们,是烟魔利用了人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既前文提到过的“习惯性认定原则”——大脑处理问题的机制。
不明白?如果你每一次饱饭后,大脑都立刻收到尼古丁这种物质的刺激,而随之而来的又是饱饭后原本的快感,长久以往,大脑能不思维混乱?能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能不错认为饱饭后的快感来于尼古丁的刺激?如果你每次打一串号码,都是同一个人接听,你难道不会认为这是对方的号码?
这就是“饭后烟”的整个骗局:先用洗脑语蒙骗烟民,然后再利用大脑的习惯性机制,将饱饭后的乐趣与吸烟行为“强行捆绑”在一起,当烟民大脑遭受蒙蔽后,此时才会误认为饱饭后的乐趣来源于吸烟。实际上,饱饭后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对非烟民也一样,只不过烟民的这种“乐趣”被转移到吸烟这件事上了。想想这是多么可悲!
如果说你还不是很懂,你有两种选择:
1.重新再认真读一遍本章节。
2.仔细看看下面的例子:
抛开押韵的问题,如果有人也发明一句话:“喝水一支烟,马上就不渴。”你信吗?
先别笑。
但是如果你有意去尝试的话,你会发现那人其实也没骗你!
当你接受了这句话,于是你每次口渴喝完一杯水时,都会快速的掏出一支烟点上——很快,几次以后,你也许会这样对自己说:哇!真的是不渴了耶!
尤其在你今后余生多次接收并接受“喝水一支烟,马上就不渴”这句话时,就会形成一种无形洗脑,你会因这句话陷入一种“自我催眠”状态中。到时,若是你每次喝完水不点上一支烟,你便会觉得“仍旧渴着”呢!
可怕吗?可悲吗?洗脑的力量正是如此,这是邪恶力量所擅长并屡试不爽的卑劣手段。
讲到洗脑,这很臭恶:
洗脑有点像“教育”,却又不是教育。如果不会分辨,你将陷入迷惑和危急。洗脑和教育的区别在于:
“当所传播的是真理和事实时,且目的在于成就及帮助一个人时,此时便可以称之为教育;当所传播的为歪理和谬论,且目的在于盘剥及毁灭一个人时,此时便称之为洗脑。”这是区别。
而关于“厕所烟”、“起床烟”、“各种烟”……的道理同样相通。
以起床烟为例:早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早晨刚起床回过神来时,状态最好、精神也最饱满,舒适。若是烟民习惯在此时点上一支烟,就会将早晨的美好全部“捆绑”到吸烟这件事上,久而久之则会彻底欺骗你的大脑。以至于早晨你若是不点一支烟,则会感到烦躁不快。
厕所烟?——道理相通:
“肠道通畅能使人感到轻松,肠道蠕动能使人感到惬意。”这是人们上厕所感到舒适的原因。
一句话:任何人上厕所本身就是一种愉悦,它与吸不吸烟毫无关系!
可是,如果烟民常在上厕所时吸烟,久而久之大脑就会把上厕所本身的快感与吸烟行为“强行捆绑”在一起,若是完全发生了转移。到时,烟民们上厕所若不点上一支烟,甚至无法正常完成这一过程。这一切是多么可悲!
整个烟瘾就是以上这样的路子,靠的全是蛊惑和捆绑。所有的“吸烟好处”全是幻觉,吸烟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好处!
是吸烟欺骗了我们的大脑。毕竟,人脑处理问题的程序就是这样设定的。
讲到人脑处理问题的机制,本身是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存在的,没想到却被烟魔及邪恶力量“反利用”了。毕竟,凡事都不止一个面,看人们怎么去理解和使用。烟魔正是这样利用了人脑的“习惯性认定”原则。
附:(小常识)
肠胃主管心情,心情不好、脸色不好往往是肠胃不好造成的;或说是消化不好、排出少造成的。这时只需服用润肠通便的药物,或者多食用果蔬,少吃肉,心情自会转好。

“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这句话洗脑语最早从何而来,人类根本不得而知。你们只需要清楚:但凡人们染上烟瘾之后,全球各地的烟民在某个时刻,头脑里都会自动窜出这句话。(当然也有人是听说的)
这并不是由于他们首先感受到“饭后烟”的乐趣,才产生的这句话,而是由于他们脑海首先浮现这句话,才迫使他们去尝试并检验这句话的。说到这里,一切应该很明了了——这便是烟魔误导的最典型案例。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
还记得吗?
那个没染上烟瘾以前的自己,当时在外忙碌了一天,回到家中,也许家人早就备好了一桌可口的饭菜,你迫不及待丢下背包,甚至连手都没洗就“一阵操作”。完毕丢下碗筷,躺在沙发上,摸着自己圆滚的肚皮,耳旁也许还回荡着轻音乐,你一脸满足的样子……当时的你难道还需要再点上一支烟吗?
直到你染上烟瘾后:
“同样忙碌了一天,你回到家中,家人也同样准备好了一桌可口饭菜,微笑望着你,希望你像从前那样大块朵颐;可你丢下背包,首先躺在沙发上,无精打采漫不经心的掏出半盒烟,满脸不屑的点上一支,然后熏的满屋子都是……
直到饭菜都凉了,在家人的无数次吆喝催促下,你才极不情愿的站起身来:走到餐桌前,草草的应付了两口,然后丢下碗筷又是转身离去,回到沙发上快速的点起一支烟,继续熏得满屋子都是,这时紧绷的脸才稍稍放松下来……你完全看不到背后她们脸上的忧愁与失望。”
其实吧,饱饭后原本就是人生中的一大享受,男女都是,老少都是,任何人都是,和吸不吸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缓解了饥饿的痛苦,满足了进食的欲望。所以感到舒服。
3000年前中国流行着一句古老的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指的是对普通人而言,饮食与繁衍后代的乐趣,是人类最原始的渴望。当时可没有卷烟。
简单来说:是饱饭本身舒服,而不是因为吸烟而舒服。
可是,狡猾的邪恶力量,通过制造这么一系列的“洗脑语”,直接将饱饭后的乐趣与吸烟行为进行“强行捆绑”了。——“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哈哈
一开始,当烟民听到这句话时,没有一个会相信,同时,也没有一个不去刻意尝试模仿。正是有了这种模仿,才最终导致烟民大脑遭受了蒙骗。
因为他们听闻这句话以后,总是会在饱饭后有意识而快速的点起一支烟,想体会体会传言中的“神仙乐趣”;但是很遗憾,一开始什么也没发生!
于是他们不服气了,认为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别人都在这样传言,自己怎么感受不到?
于是他们又是更加卖力不断尝试:
在接下来的每一次饱饭后,都要有意识的点起一支烟,然后慢慢观察自己,终于在无数次后——奇迹发生了!
无数次的索然无味后,某一天真的好像感受到了点“什么乐趣”;此时饱饭后迅速的点起一支烟,仿佛隐约真的有一种“舒适感”。于是他们信以为真了,久而久之必要在每一次饱饭后都快速的点起一支烟;现在,他们果真误认为饭后烟会白给一种额外乐趣。
最后?最后怎么样?
最后他们每次吃完饭,如果没有一支烟,简直生不如死!
多么巧妙的捆绑啊!你看懂了吗?
这是烟草和邪恶力量最擅长使用的“偷梁换柱”手法,“饭后烟”的洗脑语目的就是为了利用人脑的“习惯性认定”机制,将吸烟和饱饭后原本的乐趣进行“强行捆绑”了。
反过来说:饱饭后难道原本就不是一种享受?不,饱饭后一直都是一种享受。甚至进食的过程更是。
而遭受“饭后烟”洗脑语之后的烟民,则会失去这种原有的享受,从而转移或说捆绑到吸烟行为之上。这样的转移发生其实不怪他们,是烟魔利用了人脑的自我保护机制,既前文提到过的“习惯性认定原则”——大脑处理问题的机制。
不明白?如果你每一次饱饭后,大脑都立刻收到尼古丁这种物质的刺激,而随之而来的又是饱饭后原本的快感,长久以往,大脑能不思维混乱?能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能不错认为饱饭后的快感来于尼古丁的刺激?如果你每次打一串号码,都是同一个人接听,你难道不会认为这是对方的号码?
这就是“饭后烟”的整个骗局:先用洗脑语蒙骗烟民,然后再利用大脑的习惯性机制,将饱饭后的乐趣与吸烟行为“强行捆绑”在一起,当烟民大脑遭受蒙蔽后,此时才会误认为饱饭后的乐趣来源于吸烟。实际上,饱饭后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对非烟民也一样,只不过烟民的这种“乐趣”被转移到吸烟这件事上了。想想这是多么可悲!
如果说你还不是很懂,你有两种选择:
1.重新再认真读一遍本章节。
2.仔细看看下面的例子:
抛开押韵的问题,如果有人也发明一句话:“喝水一支烟,马上就不渴。”你信吗?
先别笑。
但是如果你有意去尝试的话,你会发现那人其实也没骗你!
当你接受了这句话,于是你每次口渴喝完一杯水时,都会快速的掏出一支烟点上——很快,几次以后,你也许会这样对自己说:哇!真的是不渴了耶!
尤其在你今后余生多次接收并接受“喝水一支烟,马上就不渴”这句话时,就会形成一种无形洗脑,你会因这句话陷入一种“自我催眠”状态中。到时,若是你每次喝完水不点上一支烟,你便会觉得“仍旧渴着”呢!
可怕吗?可悲吗?洗脑的力量正是如此,这是邪恶力量所擅长并屡试不爽的卑劣手段。
讲到洗脑,这很臭恶:
洗脑有点像“教育”,却又不是教育。如果不会分辨,你将陷入迷惑和危急。洗脑和教育的区别在于:
“当所传播的是真理和事实时,且目的在于成就及帮助一个人时,此时便可以称之为教育;当所传播的为歪理和谬论,且目的在于盘剥及毁灭一个人时,此时便称之为洗脑。”这是区别。
而关于“厕所烟”、“起床烟”、“各种烟”……的道理同样相通。
以起床烟为例:早晨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刻,早晨刚起床回过神来时,状态最好、精神也最饱满,舒适。若是烟民习惯在此时点上一支烟,就会将早晨的美好全部“捆绑”到吸烟这件事上,久而久之则会彻底欺骗你的大脑。以至于早晨你若是不点一支烟,则会感到烦躁不快。
厕所烟?——道理相通:
“肠道通畅能使人感到轻松,肠道蠕动能使人感到惬意。”这是人们上厕所感到舒适的原因。
一句话:任何人上厕所本身就是一种愉悦,它与吸不吸烟毫无关系!
可是,如果烟民常在上厕所时吸烟,久而久之大脑就会把上厕所本身的快感与吸烟行为“强行捆绑”在一起,若是完全发生了转移。到时,烟民们上厕所若不点上一支烟,甚至无法正常完成这一过程。这一切是多么可悲!
整个烟瘾就是以上这样的路子,靠的全是蛊惑和捆绑。所有的“吸烟好处”全是幻觉,吸烟本身并不存在任何好处!
是吸烟欺骗了我们的大脑。毕竟,人脑处理问题的程序就是这样设定的。
讲到人脑处理问题的机制,本身是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存在的,没想到却被烟魔及邪恶力量“反利用”了。毕竟,凡事都不止一个面,看人们怎么去理解和使用。烟魔正是这样利用了人脑的“习惯性认定”原则。
附:(小常识)
肠胃主管心情,心情不好、脸色不好往往是肠胃不好造成的;或说是消化不好、排出少造成的。这时只需服用润肠通便的药物,或者多食用果蔬,少吃肉,心情自会转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