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0日下午,国新办就“全国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工作有关情况”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要全力推进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会议指出,2021年底前,所有统筹地区作为就医地和参保地都能够开通,到2022年底,能够尽快实现每一个县都能有一家定点医疗机构提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方便老百姓就近就医。
2021年初,在全面打通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份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进一步扩大了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范围,新增了山西等15个省份为国家门诊试点省份,结算由区域试点转向全面推开。截至2021年11月底,所有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启动,覆盖全国97.6%的统筹地区,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超过12万家,全国91.7%的县至少有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之所以门诊异地结算推进困难,有专家认为,是因为 “相比住院,门诊医疗服务频次高,服务人次规模大,就诊范围更为分散,因此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操作复杂程度更高、难度更大。”
多位关注医保改革的学者都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医保统筹层次低、政策碎片化。例如关博认为:“一方面,各地筹资缴费比例不一致,导致各地基金池大小不一;另一方面,各地待遇标准和目录范围呈现出‘碎片化’,部分地区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清单的基础上扩大了清单范围。”
张晓则认为,门诊结算推进比较困难的关键问题在于医保基金管理,因为这方面各地差异巨大。“政策推行也会有一个先后问题,要统筹考虑。比如异地就医,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异地就医问题,可能还要先考虑个人账户改革。现在个人账户结余实际上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下一步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是门诊共济保障、个人账户改革,一方面解决当地的个人医疗服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人员流动异地就医的问题。”他说。
对于地区之间的报销比例、待遇等差异,张晓表示现在正在想办法尽量去解决这个问题。但也要承认,事实上就是会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医保基金是一个地方基金。如果完全没有待遇差异,异地就医甚至可能都做不起来。
2021年初,在全面打通京津冀、长三角、西南5省份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国家医保局会同财政部进一步扩大了跨省直接结算试点范围,新增了山西等15个省份为国家门诊试点省份,结算由区域试点转向全面推开。截至2021年11月底,所有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已启动,覆盖全国97.6%的统筹地区,联网定点医药机构超过12万家,全国91.7%的县至少有一家联网定点医疗机构。
之所以门诊异地结算推进困难,有专家认为,是因为 “相比住院,门诊医疗服务频次高,服务人次规模大,就诊范围更为分散,因此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操作复杂程度更高、难度更大。”
多位关注医保改革的学者都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医保统筹层次低、政策碎片化。例如关博认为:“一方面,各地筹资缴费比例不一致,导致各地基金池大小不一;另一方面,各地待遇标准和目录范围呈现出‘碎片化’,部分地区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清单的基础上扩大了清单范围。”
张晓则认为,门诊结算推进比较困难的关键问题在于医保基金管理,因为这方面各地差异巨大。“政策推行也会有一个先后问题,要统筹考虑。比如异地就医,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异地就医问题,可能还要先考虑个人账户改革。现在个人账户结余实际上没有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下一步改革的一个关键点是门诊共济保障、个人账户改革,一方面解决当地的个人医疗服务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人员流动异地就医的问题。”他说。
对于地区之间的报销比例、待遇等差异,张晓表示现在正在想办法尽量去解决这个问题。但也要承认,事实上就是会存在一定差异,因为医保基金是一个地方基金。如果完全没有待遇差异,异地就医甚至可能都做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