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4日漏签0天
纪敏佳吧 关注:35,136贴子:1,969,84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纪敏佳吧
>0< 加载中...

【敏记佳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由来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贴吧用户_005A3MC🐾
  • 托儿所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由来 
 
 

  流传甚广的说法 

  在中国各地的风土谣谚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应该算得上是流传最广的了。笔者少小时就不知从哪里听说了这句话,以致对韦庄一首词的意境也歆羡不已。韦词上阕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实在是令人心旌摇荡的意境。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显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目前研究俗语的人一般都只能举出较晚的书证。较为熟悉的是出自《七修类稿》和《古今小说》,这都已是明代的东西。另外,苏南民歌《姑苏风光》起首也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这首歌又名《大九连环》,是由若干首民歌联缀起来的,而且后面唱的确实是两地的风光:“杭州西湖,苏州么有山塘,哎呀两处好地方。”显然它不像另一首著名的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一样具有一个古老的起源。后者从南宋以来一直有流传。 

  唐朝诗人开先例 

  笔者认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可追溯至唐代。可以分两半来说,前半是将江南比作天堂。唐诗人任华曾在《怀素上人草书歌》吟咏:“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这应该便是将江南比作天堂的滥觞。在此之前,江南曾因其在南朝的繁华而被称作“佳丽地”,尚无将其比作天上的先例。“佳丽地”的名头在唐朝得以继续,且有将其他地方挤出这一行列之势。 

  白居易品题是关键 

  另一半是以苏杭二州当作江南的头牌,这在唐后期也很明显。个中的关键是白居易的品题。白居易曾历任杭、苏二州刺史,他在二州任上写过不少夸赞当地的诗篇。但是,起先他还只是单夸杭州。任杭州刺史时,他与身为越州刺史的元稹夸口,称:“知君暗数江南郡,除却馀杭尽不如。”后来他为苏州刺史,又称苏州“甲郡标天下,环封极海滨”。从此他便以苏杭并称,颇以曾为“苏杭两州主”而自豪。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对苏、杭二州更是念念不忘。他在和殷尧藩的一首诗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不言而喻,“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正是这一品题与将江南比作天上的口碑的合流。 

  赞为天堂不仅因富庶 

  苏杭受到如此推崇,无疑与其富庶有关。但这并不是“天上”的全部。环顾四周,可以发现当时江南还有不少名郡,如常州、湖州,其富庶也都是享有令誉的。常州被李华推为“关外名邦”,湖州甚至得到顾况“江表大郡,吴兴为一”的评价。那些地方都没有成为江南的冠冕,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自然风光有关。白居易曾称颂:“杭土丽且康,苏民富而庶。”这句诗表明两地共有特征:“丽”,这不是富庶二字可以替代的。他还在著名的《忆江南》中描绘杭州的胜景:“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而苏州的赏心乐事为“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此情此景对很多人来讲,当然只有在天上才能领略得到的。(
 
 



  • 贴吧用户_005A3MC🐾
  • 托儿所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后门”一词,始于何时?近读南宋吉水人罗大经所撰《鹤林玉露》,在甲编卷6中有“留后门”一条,其文曰:“今若直前,万一蹉跌,退将安托?要须留后门,则庶几进取有据。”这里所说的“留后门”,是指办事“留退路”的意思。

  “开后门”一词,则首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的出入。这就是“开后门”、“走后门”的初衷。

  现在所说的“开后门”或“走后门”,意思完全变了。它是指用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某种政治的或经济的目的。


2025-08-14 13:57: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贴吧用户_005A3MC🐾
  • 托儿所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唐朝有个名叫缅伯高的地方官,有一次千里迢迢给皇帝进贡白天鹅。途经一个湖泊时,他看到笼子里的天鹅又热又脏,便打开笼子让它们到湖里洗澡。不料天鹅出了笼子后,呼啦一声全飞了,地上只留下几根白色的羽毛,缅伯高急中生智,带着一根脏羽毛上了长安城。

  当皇帝接受各地官员的贡品时,缅伯高献上的只有一根羽毛。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微臣跋山涉水,进贡一群白天鹅给陛下,谁知在湖上洗澡时让它们飞跑了,只留下这根洁白的羽毛,微臣不敢空手来见陛下,这根羽毛毕竟代表着微臣对陛下的无限敬意。微臣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啊!不知陛下是否能饶恕微臣?”这番话打动了皇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了他


  • 贴吧用户_005A3MC🐾
  • 托儿所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子虚乌有”是一条成语。子虚和乌有是汉代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里虚构的人物。这篇文章里说,楚国的子虚在齐国乌有面前夸说楚国云梦地方的广大和楚王狩猎时的盛况。乌有很不服气,也夸耀了齐国,说齐国各方面都胜过楚国。两个人争论不休,谁都说服不了谁。其实,“子虚”是虚假不实的意思,“乌有”是幻想、不存在的意思。这两个人名都是借托的。后来,人们就把虚假的、不真实的或是不存在的事情,叫做“子虚乌有”


  • 贴吧用户_005A3MC🐾
  • 托儿所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们刚开始使用火柴时,都有一种新奇感觉,日本长崎有些人看到荷兰人用火柴大为惊讶,认为这是巴太伦手上放火的妖术。日本明治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4-1901年)三次赴美讲学,在旧金山饭店一客房放有火柴,可是他吸烟时不敢使用,还是用火炉点火。

  我国开始流行使用火柴时,人们也觉得很神秘,这东西既能发光,又能自来,不可思议。当时老百姓大多数是用柴火点灯,点家中的油灯照明,点寺庙的长命灯祈福,所以在当时人们不叫它火柴或自来火,管叫它为“取灯儿”。

  在20世纪前10年,我国一些大城市开始盛行火柴取火,家家户户知道火柴可用来点灯和点烟。当时上海著名月份牌广告画画家周慕桥突发奇想,画了一幅“滑稽魂”漫画,画中有一男子身着对襟衣衫、光头留一长辫(清末民初打扮),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这个汉子画得昏昏然,竟会对着电灯泡取火,多愚蠢呀!不过,再仔细想想,只有流行火柴之后,画家才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构思。

  无独有偶,外国人刚开始使用火柴时,也习惯把火柴叫“取灯儿”。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年轻时在开罗读书。有一天去商店买火柴时,随口对店员说:“我要一盒‘取灯儿’。”店员听了目瞪口呆,周围顾客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萨达特却感到莫名其妙,急的直说:“取灯儿,取灯儿嘛。”后来还是其他顾客“翻译”了这句土话,立即递上一盒火柴。因为在埃及每个家庭用的神灯,也是靠火柴点燃。

  “取灯儿”这一名词,使我想起了京城里有一条胡同,叫“取灯胡同”,不知今天是否还在?据老北京人介绍,这条胡同内原来有几家糊火柴盒的家庭作坊而得名的,不知这一地名掌故是真是假,但却说明与火柴有缘呀!


  • 桔子又红了
  • 六年级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SF


  • 桔子又红了
  • 六年级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BD


  • 桔子又红了
  • 六年级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DXS


2025-08-14 13:51: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贴吧用户_005A3MC🐾
  • 托儿所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退休,古称“致仕”,即“还禄位于君”,也就是辞去官职在家闲居。这是官制中的一项内容,并逐渐形成制度。在我国,退休始于周朝。周初,随着国家机构的发展,官吏增多,分职任事,便有“致仕”之规定。到汉朝,逐渐形成了一套人事行政制度,明确规定了条件和待遇。唐朝以前,一至五品的高、中级官吏可致仕,元朝为三品以下,明、清凡官老者则令致仕,但朝廷重臣、有功者、特旨选用者,不受限制。历代官吏致仕后,在政治和物质上均给予优待。当前我国实行的离退休制度,也借鉴了古代的致仕制度


  • 贴吧用户_005A3MC🐾
  • 托儿所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西方国家七日一制的称呼多带宗教色彩。如基督教徒做礼拜这一天,叫“礼拜日”,七天称“一个礼拜”,中国为什么把七日一周叫“一星期”呢?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译图书局下设编书课、译书课,任务是研究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

  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但袁嘉谷感到不顺口,使用起来不方便,与同事们商量后,将一周称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称周内各日。

  这就是既与国际“七日一周”制“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星期”的由来


  • 萧史乘龙
  • 五年级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就是既与国际“七日一周”制“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星期”的由来


  • 贴吧用户_005ZPNP
  • 一年级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帖水贴也要带【】】 

吃饭睡觉 
顶帖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1回复贴,共1页
<<返回纪敏佳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