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以来,人们对80后议论纷纷,认为他们是追求潮流而不注重实干的一辈,是贪图享乐无法吃苦耐劳的一辈。很多人对网络文化嗤之以鼻,对80后新生代作家心怀偏见。可我一直以为时间可以见证一切。当年以三重门一举成名的韩寒和以幻城开拓的作家郭敬明逐渐地走出了人们争议的眼球而着手创办新生代杂志引领新一代文学的潮流。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已经承担起了引导社会文化的责任,不是飘忽不定,是一种敢于突破的超越。360行,哪一行没有80后的身影,他们逐渐地从自己的小社会走向了大社会,自食其力承担起社会的责任,改善自己而构筑起属于80后的一片天空。渐渐广大。就像泡泡网首席执行官李想,年轻却注重实干,81年出生的他居然能够走在前辈之前而身价二亿。就像年轻的新东方老师周思成,耍酷的背后是他为一节课备课一万多字每天讲十几个钟头的努力。他们逐渐地以争议的形式走上历史舞台,画出属于自己的优美弧线,那些线条在时间的浸染中成为了永恒的彩虹,而曾经争议的人们都开始重新审视他们。我们所应看到的,不是泛滥的无内涵小说,那只是无聊人的乱作,不是让人难以理解的网络文化,那无伤大雅,不是类似狂飙70码断送个人性命的80后所谓不负责任的行为,那只是个案。这些文化只是他们选择的道路,所承担的责任,那些个案,却恰恰反映了更多人的辛苦历程。甚至是我的一个玩了整个大学时代的网友都放下了漫画书开始找到一份店员的工作,并为升职而奋斗起来。他不是个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风尚,是“立”的象征。
而对于90后,在80后之后,吸引了更多的争议,又该立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