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转自 http://wayga.blogbus.com/logs/63527174.html
转眼间,超级星光大道已经走到第六季的尾声。
这个已经成了华语乐坛最真实的历史注脚不止养育了一代音乐新力军,也让人们对流行音乐有了全新的定义。
星光一班的一炮而红,到二班的备受瞩目,不仅是对当时无风无浪的乐坛来了个始料未及的激荡,也让许多对梦想原以为遥不可及的年轻一代有了动力,发起了一阵阵为梦想放手一搏的号召力。
到了三班,虽有国外海选的新发想,但同类节目的兴起导致了观众对此节目的热切度逐步消减。以此同时,重复性的赛程也让观众因此拿后届的参赛者跟前届作比较,大叹水准不如先前,一声声的质疑堆积成了星光四班的无人问世。
星光五班在陶子产后重拾主持棒的同时重新开跑,勉勉强强的收视率到了踢馆赛因为一位混血男的暴红而重新有了起色。
星光六班应该是这么多届来最纳闷的一届。一开始的师徒制虽然创新又刺激,但备受瞩目的程度依然平平淡淡。到了踢馆赛更是欲哭无泪,比了这么久的参赛者竟然不及一个个短暂来参与的踢馆魔王,谁说人生公平呢?
话说回来,这届的参赛者真的如此惨不忍睹吗?
其实看了这么多届,每届的十强人选绝对都有一定的水准和个人特色,根本没有谁是多余或被复制的。可现在越后届的参赛者,越难取悦观众。也许是对节目的倦态,也或者我们一直期待新东西的冲击,期望过高的后果。
不想再废话,以下是星光六最终五强的战力分析。
黄郁善
老实说她根本不在我预料的五强名单内。歌唱比赛要的是坦坦然然,自然不造作的把歌唱出来,无需过度的戏剧张力,更不必大费周章的胡乱改编。说嗓音论技巧,黄郁善丝毫不输在起跑点上。无论歌声外形,黄郁善都丝毫不逊色。问题来了,奇怪的她想法实在太多太杂,有待过滤。我当然明白,任何一个创新都是缘于想要超越,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超越学习。如果她真的拥有如此值得敬佩的勇气,那她对流行音乐的嗅觉还得更好更敏锐。(虽说她有着深厚的古典乐背景)不够锐利的音乐感导致不够准确的判断和发挥,这也是她的表演时好时坏的原因。其实她初试啼声的《第一天》的确会引起我一再的思考,不断的想这样的唱法配上流行音乐该有什么火花。黄郁善是个会不断勾起听众想法的歌者。她的表演一再激起脑力的操作,会让我去想,这样的音乐表现究竟是真的行不通,还是这将是此后音乐的趋势。较成功的作品当然有《独上西楼》、《香奈儿》和《将爱》。较为糟糕甚至一度让我听不下去的有《一剪梅》、《Over The Rainbow》。我更期待的是 黄郁善能够从内心深部带给观众什么,而不是拿了一堆杂乱的音符套在自己身上告诉我们这就是她。好好想清楚声乐和流行音乐的平衡点在哪里,那是她独特的秘密武器。比赛的紧促依然有着这个创意十足的叛离,其实真的很让人莞尔一笑。只要用心,继续勾起我们这些听众的想象和推翻我们原先的设想,这样多样化而繁复的音乐形态搞不好在将来杀出一条血路。
边品宪
虽说一开始就以一副神似萧敬腾的音色震撼舞台下的人,边品宪并没有为此顺利过关斩将,反而跌跌撞撞才进入这场原先大家预测他会晋级的总冠军赛。路遥知马力,赛长考耐力。边品宪一开始就让大家对他有着无限的期待,这个困局绑住了他。大家应该很清楚记得,当初他唱完那首《蓝色贝壳》而获得的分数让左安安多么惊奇与感叹。是的,评审一开始对他的标准就很高很高,导致个性根来就不太善于表达和放得开的他屡屡辍败,撞墙再撞墙,好久都没能看看墙后的旷阔。边品宪的确会唱,但他的冷淡和僵硬始终让人觉得他只是台唱歌机器,这也是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分数始终高不起来的原因。在经过一段失败区常客的岁月后,评审和观众开始对边品宪失去期待。但很神奇也很戏剧般,他在目光都不在他身上的时候渐渐蜕变而重新站起。我觉得PK赛是边品宪重拾自我的关键期。虽说他的表现在同班的杜杜和胡夏甚至一大群耀眼的踢馆魔王中略显暗淡,但其实他已经开始突破以往的自己,逐渐抓到唱歌的感觉和要害。终极魔王挑战的那集,那关键的一分让我们重新看见边品宪,重新看见一个曾被期望却在之后被忽略的身影。我喜欢他的故事,喜欢一个有如童话般,贵族没落后努力奋斗而重回宝座,这样一个破涌而出的故事。我喜欢现在奋力唱歌的他。我听见那股拼劲在音符里跳动,我更期待那份毫无保留的感动。用心唱,那份尝尽失败的困苦终究会化成喜悦在跳动。老天爷也许会让你大器晚成,但不会一事无成。
转眼间,超级星光大道已经走到第六季的尾声。
这个已经成了华语乐坛最真实的历史注脚不止养育了一代音乐新力军,也让人们对流行音乐有了全新的定义。
星光一班的一炮而红,到二班的备受瞩目,不仅是对当时无风无浪的乐坛来了个始料未及的激荡,也让许多对梦想原以为遥不可及的年轻一代有了动力,发起了一阵阵为梦想放手一搏的号召力。
到了三班,虽有国外海选的新发想,但同类节目的兴起导致了观众对此节目的热切度逐步消减。以此同时,重复性的赛程也让观众因此拿后届的参赛者跟前届作比较,大叹水准不如先前,一声声的质疑堆积成了星光四班的无人问世。
星光五班在陶子产后重拾主持棒的同时重新开跑,勉勉强强的收视率到了踢馆赛因为一位混血男的暴红而重新有了起色。
星光六班应该是这么多届来最纳闷的一届。一开始的师徒制虽然创新又刺激,但备受瞩目的程度依然平平淡淡。到了踢馆赛更是欲哭无泪,比了这么久的参赛者竟然不及一个个短暂来参与的踢馆魔王,谁说人生公平呢?
话说回来,这届的参赛者真的如此惨不忍睹吗?
其实看了这么多届,每届的十强人选绝对都有一定的水准和个人特色,根本没有谁是多余或被复制的。可现在越后届的参赛者,越难取悦观众。也许是对节目的倦态,也或者我们一直期待新东西的冲击,期望过高的后果。
不想再废话,以下是星光六最终五强的战力分析。
黄郁善
老实说她根本不在我预料的五强名单内。歌唱比赛要的是坦坦然然,自然不造作的把歌唱出来,无需过度的戏剧张力,更不必大费周章的胡乱改编。说嗓音论技巧,黄郁善丝毫不输在起跑点上。无论歌声外形,黄郁善都丝毫不逊色。问题来了,奇怪的她想法实在太多太杂,有待过滤。我当然明白,任何一个创新都是缘于想要超越,超越自己,超越别人,超越学习。如果她真的拥有如此值得敬佩的勇气,那她对流行音乐的嗅觉还得更好更敏锐。(虽说她有着深厚的古典乐背景)不够锐利的音乐感导致不够准确的判断和发挥,这也是她的表演时好时坏的原因。其实她初试啼声的《第一天》的确会引起我一再的思考,不断的想这样的唱法配上流行音乐该有什么火花。黄郁善是个会不断勾起听众想法的歌者。她的表演一再激起脑力的操作,会让我去想,这样的音乐表现究竟是真的行不通,还是这将是此后音乐的趋势。较成功的作品当然有《独上西楼》、《香奈儿》和《将爱》。较为糟糕甚至一度让我听不下去的有《一剪梅》、《Over The Rainbow》。我更期待的是 黄郁善能够从内心深部带给观众什么,而不是拿了一堆杂乱的音符套在自己身上告诉我们这就是她。好好想清楚声乐和流行音乐的平衡点在哪里,那是她独特的秘密武器。比赛的紧促依然有着这个创意十足的叛离,其实真的很让人莞尔一笑。只要用心,继续勾起我们这些听众的想象和推翻我们原先的设想,这样多样化而繁复的音乐形态搞不好在将来杀出一条血路。
边品宪
虽说一开始就以一副神似萧敬腾的音色震撼舞台下的人,边品宪并没有为此顺利过关斩将,反而跌跌撞撞才进入这场原先大家预测他会晋级的总冠军赛。路遥知马力,赛长考耐力。边品宪一开始就让大家对他有着无限的期待,这个困局绑住了他。大家应该很清楚记得,当初他唱完那首《蓝色贝壳》而获得的分数让左安安多么惊奇与感叹。是的,评审一开始对他的标准就很高很高,导致个性根来就不太善于表达和放得开的他屡屡辍败,撞墙再撞墙,好久都没能看看墙后的旷阔。边品宪的确会唱,但他的冷淡和僵硬始终让人觉得他只是台唱歌机器,这也是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分数始终高不起来的原因。在经过一段失败区常客的岁月后,评审和观众开始对边品宪失去期待。但很神奇也很戏剧般,他在目光都不在他身上的时候渐渐蜕变而重新站起。我觉得PK赛是边品宪重拾自我的关键期。虽说他的表现在同班的杜杜和胡夏甚至一大群耀眼的踢馆魔王中略显暗淡,但其实他已经开始突破以往的自己,逐渐抓到唱歌的感觉和要害。终极魔王挑战的那集,那关键的一分让我们重新看见边品宪,重新看见一个曾被期望却在之后被忽略的身影。我喜欢他的故事,喜欢一个有如童话般,贵族没落后努力奋斗而重回宝座,这样一个破涌而出的故事。我喜欢现在奋力唱歌的他。我听见那股拼劲在音符里跳动,我更期待那份毫无保留的感动。用心唱,那份尝尽失败的困苦终究会化成喜悦在跳动。老天爷也许会让你大器晚成,但不会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