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养鱼兄发了一篇黑星土(至于黑星土是啥泥料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度娘,我就不啰嗦了)的帖子,这才想起来我手上也有一把所谓黑星土的壶,于是就翻出来拍个照水水经验
这把壶是我刚玩壶不久买的,这里就不讨论形体问题了,毕竟只是把入门级的壶。
说真的,这是否真是黑星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我养过所有壶里面泥料养成表现最优秀的之一,此壶我大概不间断使用了三个月左右,泡的是生普,之后由于玩壶慢慢升级了,这把壶就一直搁置未使用过了,反正使用三个月以后的最终表现就是照片这样了。
照片我尽量选择了不同光线环境下拍的,各环境下色差比较大,和本色最接近的应该是壶盖那张。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泥料表现好呢,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最后一张照片,那是刚来时候灰头土脸的样子(不好意思,以前不会拍照片,拍的难看请见谅
),经常喜欢养壶的应该知道,这一看就不是现在的高温抛光工堂工艺,这就是把传统工艺的壶,不管老师傅做得如何,起码工艺是传统的。经常养壶玩的壶友都知道,这种灰头土脸的传统工艺壶是需要耐心养的,它没有现代工艺壶那种遇水便化龙,三泡茶水润出血的特征。这么说可能不直观,所以我在倒数第二张图放了对比图,这两把壶的泥料要论名字都响当当
一把是黑星土,一把是拼紫(这个色泽的拼紫也就是现在叫的wen革泥),曾经都是一厂时期的当家泥料。但我个人觉得不同之处在于:黑星土这个虽然我拿不准是否真黑星土,但wen革泥这个我可以断定是现代调配商品泥,且制作工艺也是现代工艺全手工(也就是居士经常聊的工堂工艺)而已,两把壶在我手上使用频率大概都是三个月左右,而壶玩得多的壶友应该能看出,一把已经能看出稍稍包浆的厚实感,如果我坚持使用个一两年那厚重的包浆感肯定是能有的。另一把也就是润感,说好听点叫润,我给这类壶定义就是,这种不管养多久,除了亮也就没啥了,厚重的包浆感(包浆感和不洗壶的茶垢脏可是两码事
)几乎是不可能养出来。
虽然现在玩壶升级了,可这把入门仿古的泥料我是真喜欢,我也再次找过同泥料的壶,想弄把形体好点的重新养过,可看了很多实物,除了像“黑星土”,叫“黑星土”,感觉还是有差别…
我也不知道我这把算不算黑星土,我也不懂这到底是单一矿还是调配的,个人觉得,泥还是挺优秀的!










这把壶是我刚玩壶不久买的,这里就不讨论形体问题了,毕竟只是把入门级的壶。
说真的,这是否真是黑星土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是我养过所有壶里面泥料养成表现最优秀的之一,此壶我大概不间断使用了三个月左右,泡的是生普,之后由于玩壶慢慢升级了,这把壶就一直搁置未使用过了,反正使用三个月以后的最终表现就是照片这样了。
照片我尽量选择了不同光线环境下拍的,各环境下色差比较大,和本色最接近的应该是壶盖那张。
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泥料表现好呢,大家应该也注意到了最后一张照片,那是刚来时候灰头土脸的样子(不好意思,以前不会拍照片,拍的难看请见谅



虽然现在玩壶升级了,可这把入门仿古的泥料我是真喜欢,我也再次找过同泥料的壶,想弄把形体好点的重新养过,可看了很多实物,除了像“黑星土”,叫“黑星土”,感觉还是有差别…
我也不知道我这把算不算黑星土,我也不懂这到底是单一矿还是调配的,个人觉得,泥还是挺优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