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满屋吧 关注:194贴子:93,200

回复:【欣赏】民俗画展欣赏,清新可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6、办丧事(二)
  在死者被发丧的那天,举行吊唁,当天上午,亲朋们前来给死者烧纸,以示哀悼,吊唁者,近亲摆供桌,一般者送帐子,凡是吊唁者都要出“份子”钱,到了中午,吊唁的人们和抬重的人们吃罢饭,出殡就开始了


16楼2006-01-10 08:43
回复
    18、农村中的小手工业者
      当农作物的中期管理过后,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也正是农间期,所以小炉匠,铁匠等小手工业者,在农村走街串巷的进行生意,有的农民拿出被损坏了的锅,碗,盆,勺等生活用品进行修补,有的准备收秋工具


    18楼2006-01-10 08:44
    回复
      2025-09-01 06:2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过大秋
        “处暑”时节,大田作物开始成熟,俗语说:“杀高梁割谷”。当时由于收秋工具落后,收获庄稼时,一般都用镰割,镐刨,人拉,肩挑。从产量上看,高梁亩产只有100多斤,玉米亩产100多斤上下,谷子亩产100斤左右,碾成小米时,约为五六十斤,棉花亩产籽棉100斤左右,折成皮棉只有三四十斤


      19楼2006-01-10 08:45
      回复
        20、赶集
          “赶集”,农村集市是农民调济生活互通有无的主要场所。当时的集市分大集和小集,大集日期是逢五遇十(农历初五、初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小集是逢三遇七(初三、十三、二十三、初七、十七、二十七),大集持续时间较长,从早晨到中午,小集从早晨到上午10点钟左右,当时赶集的女性少见,这可能是与传统习俗有关。


        20楼2006-01-10 08:46
        回复
          21、过中秋节
            “中秋节”俗称八月节,原意庆丰收,这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八月节这天的中午饭,家家户户吃好的,俗称团圆饭。解放前,由于农民生活贫苦,平日舍不得吃肉,有的农户也买不起肉吃,单等八月十五这天,无论如何也得称几斤肉吃,八月十五晚上,家家进行拜月仪式,说这天的月亮最圆,像征着全家团圆平平安安。民间过八月节的习俗,至今依然盛行。


          21楼2006-01-10 08:46
          回复
            22、盖新房
              当时农民盖房,一般户盖的是砖,坯房。在用材方面,除用砖垒上几层根基外,其余部分基本上是用土坯和泥垒成,户顶除用木质坨、檩、椽子和芦苇以外,也都是用麦秸和泥盖成,为了坚固,还在房顶表面用炉灰渣和青灰砸一层;在用工方面,除泥瓦匠和木匠花钱雇佣外,其它人力活计全靠乡亲们帮工来完成。


            22楼2006-01-10 08:46
            回复
              23、纺织业(一)
                在我国农民自己亲手纺线、织布,年代已久。这一传统手工业,从50年代起才逐渐明显减少。从轧籽棉到织成布,需要经过10道工序,本画面显示的是前7道工序 1、轧籽棉 2、弹棉瓤子 3、搓聚截 4、纺线 5、拐线 6、浆线 7、落线


              23楼2006-01-10 08:47
              回复
                24、纺织业(二)
                  本画面显示的是纺线织布的8-10道工序 8、缕线 9、掏缯和线上储线架 10、线上织布机,而后就可织布了


                24楼2006-01-10 08:47
                回复
                  2025-09-01 06:1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5、文化教育
                    在40年代,我国农村能识文断字的人不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号召全民兴办教育。当时,因农村办校场地不足,不少农村将庙宇改成学校


                  25楼2006-01-10 08:47
                  回复
                    26、农历十月一
                      农历十月一日是我国传统祭日,当每年此日到来之际,家家户户上坟烧纸,以示对已故亲人的怀念。此祭日上坟者多半是女性,又因此祭日处于“立冬”节前后,所以人们上坟时除了烧些纸钱,还要烧些寒衣纸,俗称“送寒衣”


                    26楼2006-01-10 08:48
                    回复
                      27、办喜事(一)
                        婚嫁一事,在唐朝之前就有“六礼”之说。经后人不断沿袭和完善,形成了我国北方的婚嫁程式,即:父母之命,婚约之言,过小贴(双方交换生辰八字),过大贴(送聘礼),定聘期,迎亲,拜天地。在婚嫁过程中,要算迎亲,拜天地两个场面最为热闹,迎亲时新郎、新娘分别由伴郎伴娘陪伴,女方随着新娘出嫁的还有送女儿戚。(转下画)


                      27楼2006-01-10 08:49
                      回复
                        28、办喜事(二)
                          (接上画)包袱车,和付嫁妆担子等随在新娘轿后。新娘轿子周围设有夹毡人,逢桥遇庙用红毡遮蔽(据说避邪),吹鼓手在轿前吹吹打打,形成一条结婚长队,长队随着乐声绕村一周后,至新郎家门,街道两旁有不少瞧热闹的人群,拜天地时,院内设一天地桌,桌上摆放一木斗红高梁(像征米面夫妻),红高梁上面插着弓箭(据说除邪)。(转下画)


                        28楼2006-01-10 08:50
                        回复
                          29、办喜事(三)
                            (接上画)桌上还放着一杆勾子称(象征夫妻公平相待)由天地桌前至门口铺有一条红地毡,毡上放着一马鞍(象征夫妻平平安安),当新郎新娘立在天地桌前时,由司仪大声呼喊:“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至此拜天地仪式结束。随着社会的发展娶亲仪式也不断更新。40年代娶亲坐轿子,50年代娶亲骑马,70年代娶亲骑自行车,90年代娶亲坐汽车至今。


                          29楼2006-01-10 08:51
                          回复
                            30、过腊八节
                              我国过腊八节的习俗从古代就有,民间百姓至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家家户户用五谷杂粮加上大红枣熬成五颜六色的腊八粥,象征五谷丰登,以此表示欢庆丰收。它也标志着过大年的准备工作开始,俗话说:“喝了腊八粥往家溜”,意思是从这天开始,人们就将住娘家的闰女送到婆家去,准备过大年。


                            30楼2006-01-10 08:53
                            回复
                              2025-09-01 06:12: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1、祭灶王
                                “灶王节”,我国从古代就有之,俗称“小年夜”。此节一直沿袭到20世纪50年代初,灶王神究竟是谁?历来说法不一。民间传说:“灶王是天帝督使”,意思是说灶神要按例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如果被灶王说了坏话,就会被减寿。所以每年至腊月二十三日,家家设供,祭灶,以求上天保佑。灶王神像在祭日烧掉,以示上天,除夕贴上张新的,以示下界。


                              31楼2006-01-10 0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