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另一种生活
见过世面的徐美佳也有傻眼的时刻。
故地情怀加上当地各类招商政策的扶持,很快让她萌生一种“大干一场”的豪情壮志,然而,勾勒出理想蓝图有多么轻松,搭建起现实团队就有多么困难。在“电商和扶贫,怎么看,怎么不搭”的质疑声中,徐美佳高薪从北京杭州挖来运营人才,但往往刚迈出一小步,就不得不面对人才流失的问题,气候、水土、生活条件和习惯,种种原因让她不得不承认,情怀撑得起她,但留不住别人。
她要经营的是一家无法通过邮件、文字发送通知告示的公司,所有的讯息传达只能依靠语音。基层员工还在跌跌撞撞地认读识字卡片,笨拙地依照图示操作电脑的复制粘贴,一茬茬的专业人才,板凳还未坐热就迫不及待地离开,到年终结算的时候,四位合伙人摊开账本一看,无账可算,其中两人无奈之下,决定撤资。
这完全是徐美佳理想对立面的一种生活,疫情一来,本就不算景气的线下业务全线崩塌,她失落过,也迷茫过。父辈们当年一腔热血从富饶的江浙来宁夏支边开荒,想必咬牙扛下来的,也是类似的沮丧。但徐美佳没有走,她比父辈们幸运,电商直播的风吹到了贺兰山,被巍峨的山体留在了闽宁,徐美佳从中看到了一条出路。
“巧媳妇直播团”是被推着坐到主播台前的,在磕磕绊绊地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讲出“欢迎来到巧媳妇直播间”这句话之前,她们是团队中的清洁工、分拣员、库管员……十多位原隆村的当地媳妇,从2020年4月1日第一次直播开始,就搭上了生活的快车,一往无前地抬头奔跑。
和徐美佳不同,她们的新生活,从走出家门,来到扶贫车间的大门的这一刻,便已经开始了,徐美佳在困境中挣扎的每一小步,都是她们命运转变的一大步。
直播团里的摆西彦,22岁嫁人后就被窑洞里繁重的劳作占据了全部的时间,外出务工的丈夫因工伤失去劳动力后,她不得已离开才一岁的孩子,到50公里外的工地里搬砖、刷墙,一年中团聚的日子,屈指可数。家门口有了就业机会,她迫不及待地跑回来,没上过一天学的她,在这里从识字开始起步,然后认识电脑、智能手机。个体蜕变的征兆来得并不算快,但总有一些东西,来得更明显,更直接。
站上了风口,产品给力,屡屡受挫后,这支娘子军硬生生地凭借一股韧劲和真诚,从直播的红海里闯出一条门路,直播间的人多了,成交量也涨起来了。玉海村的蜂蜜,园艺村的西红柿、葡萄,原隆村的山羊奶,福宁村的火锅底料、羊肚菌,经由电商扶贫车间,通过线上线下卖货的形式,发往全国各地。旺季每天15000件快递,淡季一天也有近4000件快递的稳定业绩,意味着这个车间的女人们,薪酬水平已经可以达到平均3000元以上。
摆西彦曾经最害怕的就是带孩子赶集,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在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睛里,总是让她特别难受,天真的孩子因为要不到的东西而哭闹,刺痛她的不是这种尴尬的场面,而是身为一个母亲,哪怕商品再廉价,她也无法为孩子单纯的愿望掏出一分钱。2021年的春节,摆西彦给孩子老人买了新衣服,还买了以前没吃过的新鲜水果。
“榴莲30元1斤,我买了个6斤的,老人和孩子吃得很开心。”
婚后留守家庭的马燕,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她会给丈夫打钱。19岁嫁人以前,她的生活靠父母,19岁嫁人以后,她的世界依赖丈夫,回想过往的生活,马燕觉得自己是混沌,仿佛“失忆”,浑浑噩噩能过一天是一天,她有一个小女儿,和大多数当地妇女一样,她为女儿做的最好的期许,是喜乐长安,找到一个疼爱她的丈夫。
但是跟随徐美佳一起见过更大的世界以后,她们发现自己身上,还有比贺兰山还要厚重的责任,在从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以外,她们第一次关注起孩子的教育。
车间的工作时间,无条件满足着女工们兼顾家庭的需求。直播最佳的晚8点到10点,白天精致干练的主播们回归为主妇,与孩子一同学习,有能力的,还会辅导作业,久而久之,团队里将近一半的人,愿意拿出1/3的月薪,送孩子去镇上学习更多的知识。
“我的人生失去了很多东西,但现在我也有一定的能力,所以不想她的人生有遗憾”,女儿喜欢跳舞,马燕毫不犹豫为她报名,现在她不再只盼望她嫁人,如果可以,她希望女儿能够走出宁夏,去看一下那个她没能看到的世界。
她知道,在闽宁这片小天地以外,还有很多类似徐美佳这样的女性,正在过着一种全新的生活。女儿还在长大,候鸟要飞走,但一定会回来的。
3
以她的名字呼唤她
“闽宁禾美”接下来走的路,很稳,也很幸运。
疫情之前,泥泞中挣扎的徐美佳,接到过政府帮扶的订单,疫情之后,飞速发展的直播行业让她们迅速爬起,一步步抓住机遇,去年“双十一”之后,光是向电商平台头部商家供货,每天就有6000多单,借由线上电商平台的官方曝光和流量支持,2020年全年营收突破600万元大关。
2020年秋天,拼多多的工作人员来到宁夏,与当地政府联合开展电商培训,与“闽宁禾美”牵上了线。现在的“闽宁禾美”已经有了两个电商车间,一个依靠“多多买菜”业务运转的物流车间,总计员工一百余位,目前共安置原隆村移民员工52人,90%为留守妇女,她们平均学历只有小学,但平均月工资在2400元以上。
文化程度低、保守,闽宁镇的留守妇女内心底色是自卑。在徐美佳眼里,这群曾经怯懦的女人,正在发生耀眼的蜕变,照亮了她们被命运绑在一起的生活。做电商创业,徐美佳的本质是一个创业者,员工的进步为她的事业带来长足的发展,但工作之外,徐美佳也是女人。她可以关注到那些同为女性的员工们,更为细腻、更为深层的价值需求。
开工第一个月结算工资的时候,徐美佳发现打出去的钱,一大半都被原路退回,去银行了解情况后她发现,那些收不到酬劳的女人,提供的银行卡上要么对应的是丈夫的姓名,要么对应的是公婆的姓名。徐美佳有点哽咽,她很难不去动容:一个全身心投入家庭的女人,活到三十岁,竟然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银行卡。
徐美佳后来做了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她收集了团队成员的信息,统一为她们办了崭新的银行卡,在发工资的那一天,郑重其事地将薄薄的卡片,亲手交到每个人的手上,告诉她们:“从今以后,这张卡里的钱,全部属于你们自己,这是你们可以自由支配的劳动收入。”
家门口的工作带给她们的收益,远远比稳定的经济收入要多。2019年以前,马燕唯一会写的两个字,就是她的名字,这是她跋山涉水去上了几天小学后,仅能记住的“知识”,但她很少写,一来写得难看,二来用得也不多。做女儿时,她被称呼得最多的是小名,当了媳妇以后,她的代号就成了“xx家的”,“马燕”两个字,准确来说,是2019年她来到车间后才开始被“启用”的。
“起初听到别人这么喊我时,我会一愣,反应不过来,”这种体验让马燕觉得很好玩,也很欣喜,“感觉好像是出来工作以后,我才被给了这个姓名”,比起以前的那些称谓,她喜欢被喊作“马燕”。
这样的“马燕”在丈夫眼里,仿佛变了一个人。车间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影响到妻子对家庭的照顾,除此之外经济情况好转,孩子们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这位年轻的男人很感恩。他全盘接受着妻子的变化,看着她学习化妆,开始拥有自己的妆容和穿衣风格,昔日因养家疲于奔命的男人,在妻子成长的间隙里,喘出一口气。
家庭内部的“权力气场”悄然发生变化,这不是马燕家的个例,而是整个车间里的共性。在车间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和职位,新的身份将她们从婚姻这种单一的社会契约关系里解放出来,尽情探索着个人发展的种种可能性。在今后的每一次需要署名的重要时刻里,她们都将紧握笔杆,一笔一画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在这个女性力量不断散发荣光的大时代里,和那些通过不懈努力找回自己姓名的女性一起,写就属于她们自己的故事。
2021年12月2日,新电商拼多多发布了《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报告显示,在拼多多平台上,90后的“新新农人”已经成为推动农产品上行的崭新力量,在“新新农人”的群体中,女性占比超过了31%,且依旧呈现着上升趋势。经济多样性的发展让彼时沉默的乡村女性找到了新的道路,在脱贫致富的攻坚战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决心。更多的“马燕”从家庭的生产资料中解放出来,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资源价值,不断觉醒的女性意识,正在让倾斜已久的两性天平,努力回归到平衡状态。
命运将徐美佳带回闽宁,让她像父辈一样以饱满的热情融入这片土地,启发并改造着当地女性。她手把手教员工们认字和使用电脑,带她们出差、团建、看外面的世界,教会她们如何遵从内心意志,支配自己的收入,引导她们树立起正确的亲子教育观念。上一次来到闽宁,徐美佳带过来的是一群对新生活既忐忑又期待的移民,这一次归来,徐美佳和她的姐妹们,一起等到了女性扎根乡村建设的春天。
电视剧《山海情》热播以后,徐美佳和她的“闽宁禾美”有了新的使命,直播团的姐妹们组建起“水花服务讲解队”,接待一批批前来参观打卡的游客,“水花们”租下了车间后面的农家小院,让游客品尝风味美食,车间还成立了创业超市,为更多的“水花”提供就业平台……
徐美佳谈及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时,始终是信心满满。有人问过徐美佳,她凭什么有信心能啃下电商扶贫的这只螃蟹?徐美佳想过,大概是因为她在和闽宁镇的女人们一起,努力地挣下一份新生活。
这一回,她不再担心有人离开,因为她们已经开始称呼车间为“我们家”,外面来的人可能会走,但是这群了不起的女人,根都在这里。一次次种下希望,热切地等待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