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吧 关注:348,537贴子:3,690,468

[前任吧主来逛一下]顺便送点东西~~慢慢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6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归纳
(一)繁荣的经济 领先的文明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经济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部门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和推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发展起来.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得到发展,而城市,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农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时期和地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在农业文明时代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没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有必要从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这一要求反映在高考命题中,就是经济史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分在不断上升.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具有涉及面广,题型全面的特点.在内容上,既考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史,又考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改革以及经济思想,经济主张等.在题型上,选择,材料,问答各种题型皆考过. 
主题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一,知识梳理
1,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略).
2,封建社会:铁器时代.①西周:铁器开始使用.②春秋:铁制农具开始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显著提高(铁锄,铁斧).用木炭做燃料,用皮囊鼓风冶炼生铁.也开始用牛耕.③战国:农民更多地使用铁农具,牛耕得到推广.各国都有冶铁中心,最著名的有楚国的宛,赵国的邯郸.④西汉:普遍应用牛耕和铁农具.牛耕或马耕在北方普及.出现了二牛三人的耦犁法和二牛一人的犁耕法.冶铁业的规模很大,已经开始用煤作燃料.使用播种工具耧车.⑤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铁,制造农具.⑥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⑦南朝:从西晋末年起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牛耕在南方得到普及.⑧唐朝:曲辕犁和筒车.⑨明朝:冶炼金属已经用焦炭作燃料,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等地,采矿用火药爆破.⑩清朝:云南铜矿较多,广东的熔炉一天一炉出铁板最多达六千多斤.
二,升华认识
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尺度,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物质标志.旧的工具被淘汰,新的工具诞生,实质上是古代生产力进步的具体表现.
2,纵观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新工具更加推动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古代经济的发展中已得到充分体现.
3,生产工具的发明,体现了人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能够通过正确,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来改造世界.
三,复习提示
1,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轨迹,分析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
2,反思中国古代后期农业生产力徘徊不前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联系时政,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4,链接世界历史中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情况,认识我国实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主题二:历代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一,知识梳理
1,春秋:(略).
2,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西汉:刘邦实行休养生息,士兵复员生产,归还逃亡者田宅;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田租.文帝,景帝继续实行.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5,东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废除王莽时的苛捐杂税.
6,三国:蜀国诸葛亮实行减轻赋税,奖励农耕政策;曹魏重视保护农桑.
7,南北朝:刘宋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一定土地.
8,唐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生产.
9,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政府积极推广占城稻,促进南北农作物的交流.
10,金:金世宗推行一些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利用黄河故道屯田;减免受荒地区的租税.
11,明朝:明初奖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IP属地:北京1楼2006-01-08 21:51回复
    12,清朝:奖励垦荒;宣布"更名田";实行"摊丁人亩".同时实行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禁止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二,升华认识
    1,以农立国思想的原因分析.①有利于安定民生,从而有利于稳定和巩固统治地位.②农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③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和市场.④农业有利于稳定人员,保证兵源,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
    2,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特别是在战国时期对小农经济,封建社会的确立起了积极作用.③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处于自然经济的闭塞状态,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特别是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重农抑商政策就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成为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④历史表明,农工商都应为"本",国家才会富强.
    3,纵观历史,统治者如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及发展生产的政策,就能调动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促进古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4,历代经济政策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当这种调整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则促进当时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5,历代经济政策,从动机上看是为发展封建经济,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但在效果上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和国家利益,因此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三,复习提示
    1,掌握我国古代历朝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
    2,正确分析以农立国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其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3,反思中国古代统治者重农为什么反而伤农 
    4,链接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对农民的政策.
    5,联系党中央,国务院现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理解税费改革体现的政治,经济,哲学原理.
    6,联系每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我国实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政策.理解我国农业政策的得当与稳定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7,链接政治,地理相关知识,解决"三农"热点问题.
    主题三:古代著名的工程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大运河,万里长城,都江堰,北京故宫,江南园林等直到今天仍倍受世界人民的推崇,万里长城更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象征,不少工程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它们是伟大中华文明的代表.
    一,知识梳理
    1,灌溉工程: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防洪灌溉丁程都江堰;郑国在咸阳附近开凿郑国渠,灌溉田地400万亩;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上游南岸凿了六道辅助渠道——六辅渠,又开凿了白渠;唐朝时,在黄河,长江流域开凿一系列灌溉渠;王安石变法期间,各地兴修水利工程一万多处,灌溉农田.
    2,运河工程:秦朝为解决运输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水和漓水,连接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加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元世祖时,为解决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
    3,历代治黄工程:西汉武帝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元世祖征发军民治理黄河.
    4,海塘工程:为防止潮汐灾害,五代十国时,吴越在钱塘江边修筑海塘,使万亩水田免于水患.
    5,建筑工程:①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②万里长城.从战国到明,历代都修建长城.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③隋唐长安城.十三朝古都,唐长安城的布局和特点.古代都城建筑的典范.④明清北京城.1417年明政府开始营建北京,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城有三重,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京城,是古代东方建筑的杰作.
    二,升华认识
    1,我国水利建设历史悠久,经过劳动人民三,四千年百折不挠的努力,修建了许多伟大的水利工程,并且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治水经验.
    2,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农业,农业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极大.这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农业基础建设,兴建公共水利工程.公共水利工程建设,是古代中国国家管理经济的带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职能.
    


    IP属地:北京2楼2006-01-08 21:51
    回复
      2025-09-02 12:03: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4,三国:那时货币减少,布帛,谷物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曹魏曾以法令形式废止铜钱,使用实物交易,以后行废不定.
      5,隋:仍铸五铢钱,禁止使用前代大小不一的旧币,有利于贸易的发展.
      6,唐:唐初改革币制,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新铸的"开元通宝",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后来发行量很大.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
      7,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纸币的推广,减轻了商人携带金属货币的负担,有利于商品交换,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8,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二,升华认识
      我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圆形方孔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末出现机制货币,货币的铸造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流通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
      三,复习提示
      1,掌握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的情况及发展规律.
      2,分析货币演变与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
      3,联系中国近现代外国列强及中国政府发行的货币及金融政策.
      4,链接当前人民币汇率改革.
      主题六: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升华认识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例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历代统治者制定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或者一定时期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的变法,改革.如汉初高祖在位时期实行一些宽舒政策:士兵复员,释奴为民,减轻田租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提倡节俭,废除肉刑等.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济发展起来,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景象.东汉,唐,明,清各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都与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系列好的经济政策有关.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例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再如汉唐两朝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普遍使用耦犁和犁耕法,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发明了筒车等.
      4,科技:劳动人民改进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兴修水利,免除水旱灾害;政府推广优良品种;历代总结生产经验的著作可以指导人们直接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5,各族人民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相互学习,提高生产技术.
      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才使中国古代的经济得到发展.例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二,复习提示
      1,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靠政策,科技和人民辛勤劳动,这对我们现代化经济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农业发展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农业的资金和物质投入,还要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
      3,联系有关时事,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正确理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困难以及应如何加以解决.
      


      IP属地:北京4楼2006-01-08 21:51
      回复
        主题七: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古代,这种不平衡明显地表现为南北经济差距较大.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人口集中,经济文化发达,成为最早经济中心.后来,随着历史的变迁,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一,知识梳理
        1,奠基: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①春秋战国寸期,南方曾经出现了楚,吴,越等强国,南方的诸侯国已经对江南一些地区有所开发,经济开始发展.但涉及的范围较狭窄.②秦朝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后,中原的铁器传到珠江流域,当地经济有所发展.③西汉时,牛耕,马耕在长江流域广泛使用.④东汉末年,北方各个军事集团混战,农民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耕作技术,与当地人民共同开发江南.
        2,初步开发:三国.①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②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
        3,大规模开发:东晋.东晋和南朝时期,北方人民继续南迁,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4,开始赶上:南朝末年.南朝时期,江南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5,开始南移:隋唐.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大运河开通促进经济发展;唐时南方越州瓷器闻名全国;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6,继续南移:五代.五代十国时期,吴越重视兴修水利,杭州,成都丝织业发达,杭州,广州等地商业繁荣;南方相对安定,统治者为增强实力都重视生产,北方人民继续南迁,这些使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7,超过:宋朝.宋朝时期,通过北宋的继续开发,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农业发展,江南和两广地区都种上了北方作物,"苏湖熟,天下足".新辟许多茶园,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苏州,湖州成为全国重要粮仓,棉花种植扩大,棉纺织业发展,造船业进步,泉州,广州和明州成为著名的海外贸易港口,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元朝时,出现南粮北调.
        8,巩固和发展: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在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缓慢发展,使南方的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二,升华认识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劳动力;③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采取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④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⑤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⑥政治中心的南移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3,经济重心南移是当地所在的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4,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复习提示
        1,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演变的情况及规律.
        2,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
        3,当前的西部大开发,不是经济重心西移,而是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4,链接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与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
        主题八:历史上的西部开发
        我国古代历史上曾进行过几次对边疆地区的开发,政治上加强了统一,经济上促进了发展,对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知识梳理
        


        IP属地:北京5楼2006-01-08 21:51
        回复
          谢谢!~


          15楼2006-01-09 13:37
          回复
            • 59.49.17.*
            顶...................................


            16楼2006-01-12 22:17
            回复
              • 220.248.229.*
              现任吧主谁??
              哦``
              看了头晕``


              17楼2006-03-08 11:43
              回复
                • 218.11.90.*
                既然是文综地理的内容太少了,希望地理同人多多充实


                18楼2006-09-15 08:04
                回复
                  2025-09-02 11:57: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2.169.77.*
                  厉害!!!!!!!!!!!!!!!!!!!!!!!!!!!!!!!!!!!!!!!!!!!!!!
                  佩服!!!!!!!!!!!!!!!!!!!!!!!!!!!!!!!!!!!!!!!!!!!!!!!!


                  19楼2007-07-10 12:25
                  回复
                    无聊姐?!~

                    真的很久没有看见过你


                    20楼2007-07-11 09:31
                    回复
                      很久没看到无聊了,刚才用软件算了一下,直到现在,如果剔除IP吧友和无精品的吧友,那么无聊的贡献排名还是第四名


                      IP属地:加拿大21楼2007-07-11 15:36
                      回复
                        谢谢


                        删除|22楼2007-07-11 17:29
                        回复
                          我是无精品的吧友
                          ...


                          23楼2007-07-15 14:27
                          回复
                            大DD


                            24楼2007-07-25 00:06
                            回复
                              2025-09-02 11:51: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非常棒!~
                              谢谢~


                              25楼2007-07-26 1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