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不变-洛仑兹收缩2010年02月23日 星期二 下午 08:54本文是选用洛仑兹对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零结果的解释
就是洛仑兹收缩,不知道这个解释过时没有。
按照我们的常识,一辆货车开过来,我们测得的火车鸣笛的声速应该大于340m/s(相对于周围空气静止的声源发出声波的速度),光也是一种波,被假设在一种称为“以太”的介质里传播(嗯这个假设被推翻了,不过可以解释光速不变,所以本文保留),那么我们地球相对以太运动时,光速就会有差别,但是结果却是各个方向的光速相等,分毫不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装置说起,这个装置是一个 非常~ 非常~ 精密的干涉仪,尽管干涉仪的臂长已经达到了整整11米,但他们还是添加了许多反射镜,使钠光束来回往返8次,该装置固定在老大一块大石板上,并漂浮在水银中保证做平稳的同心旋转。以上种种都是为了确保误差足够的小,那么,地球穿过“以太”,干涉条纹就会有所偏移(不懂光的干涉的话.....你应该去学高中物理)。但是,实验结果却没有达到实验前按理论运算的移动量:0.37而事实上,实测值还不到0.01。
这个实验不仅证明了各个方向的光速一样,还证明了地球和那种被称为“以太”的东西的相对运动。下一段来穿插一点后者。
从此,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拉开了序幕:迈克尔逊和莫雷由此认为,如果地球和“以太”之间有相对运动,那么相对速度可能小于地球公转速度的1/60,肯定小于1/40,而完全可以驳倒菲涅耳的光行差解释(意思就是以太在宇宙中绝对静止,地球在里头运动)。但是当时静止以太的说法不仅为电磁理论所要求,而且还有光行差现象和斐索实验的支持,所以人们当时那是 相当~~ 的矛盾。由此,伟大的洛仑兹提出了一种假说:洛仑兹收缩——
该说法假设:如果说分子力也想电力和磁力那样通过以太传递,平移很可能影响两个分子或两个原子之间的作用,就像荷电粒子之间的吸引与排斥。既然固体的形状和大小最终取决于分子作用的强度,因此物体大笑的变化也就会存在。所以,在地球相对以太运动时,会稍稍收缩,把干涉条纹的平移消掉了。虽然当时推出的方程式是错了,但后来在引入了相对变数“相对坐标和当地时间”、定义了新的电位移矢量和磁场强度矢量后、又假定了电荷密度和速度之间的变换式等等,最终取得了成功。
就是这样,很累了,哈哈就到这里好了~~~说实话我还有点乱呢~!
我的一篇日志
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有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While there's life,there is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