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粒子和场及时空观问题
1、空间和粒子
在牛顿经典力学中,是把物质假设成一种叫做质点及质点集合的东西。好像也没有引入场的概念。这与古老的“原子说”有些类似。
质点,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没有大小的物质东西,所以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化的抽象。而物质粒子很显然总是有一定的体积及大小的,所以,经典的质点与粒子的概念也是不同的。
如果将将质点简化为不可再分的“原子”的粒子,那么,在没有场的情况下,整个宇宙也就只有空间和粒子两种东西了,所以,就极为简化了。
不管粒子本身怎样把物质凝结在一起的原因,而只把粒子当成一种既成的东西。由此,粒子就存在两个属性:
(1)、等同性,即所有粒子相同,且相等;
(2)、粒子在空间中具有惯性,即保持静止和匀速运动的惯性。
隐含的假定是粒子或质点可相互集结在一起,由此形成物体。
粒子在空间中运动,在不受其它粒子的干扰及影响下,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即空间本身仅仅是为粒子提供了活动场所及范围,而空间与粒子之间并不发生相互作用及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粒子的运动,就是粒子本身的一种天性。
这样以来,空间—粒子体系中,每个粒子都具有一个确定的速度,整个体系中的粒子数保持恒定。
若用N表示粒子数,而用V表示粒子的运动速度,则整个体系粒子的运动量可表示为:
N·∑Vi (i=1,2,3,…,N) (1)
Vi——表示第i个粒子的运动速度。
如果Vi仅表示第i个粒子的运动速率,那么,N·∑Vi就是一个与粒子运动速度的方向无关的量,而且是恒量。
类似于经典的动量守恒,但又有所不同。因为从经典的动量理论中,动量是个矢量,所谓总动量是不严密的,因为,如果一个的空间—粒子体系中的总动量为0,也就是说一半的粒子可能向左方向运动,而另一半的粒子向右方向运动,那么,如果全部的粒子都停止运动了,其总动量仍然为0。而在动量守恒定律看来,这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一切的运动完全消失了。所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由此可见,总运动动量守恒,仅用动量守恒定律是无法保证的。至少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出现某种矛盾难以克服。
而(1)式子用矢量表示则为类似于动量,而用标量表示,则表示粒子体系的总运动量。非静止的粒子体系,不管经过怎样的转化,其总运动量不变且不能为0。
1、空间和粒子
在牛顿经典力学中,是把物质假设成一种叫做质点及质点集合的东西。好像也没有引入场的概念。这与古老的“原子说”有些类似。
质点,被认为是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没有大小的物质东西,所以本身就是一种简单化的抽象。而物质粒子很显然总是有一定的体积及大小的,所以,经典的质点与粒子的概念也是不同的。
如果将将质点简化为不可再分的“原子”的粒子,那么,在没有场的情况下,整个宇宙也就只有空间和粒子两种东西了,所以,就极为简化了。
不管粒子本身怎样把物质凝结在一起的原因,而只把粒子当成一种既成的东西。由此,粒子就存在两个属性:
(1)、等同性,即所有粒子相同,且相等;
(2)、粒子在空间中具有惯性,即保持静止和匀速运动的惯性。
隐含的假定是粒子或质点可相互集结在一起,由此形成物体。
粒子在空间中运动,在不受其它粒子的干扰及影响下,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即空间本身仅仅是为粒子提供了活动场所及范围,而空间与粒子之间并不发生相互作用及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粒子的运动,就是粒子本身的一种天性。
这样以来,空间—粒子体系中,每个粒子都具有一个确定的速度,整个体系中的粒子数保持恒定。
若用N表示粒子数,而用V表示粒子的运动速度,则整个体系粒子的运动量可表示为:
N·∑Vi (i=1,2,3,…,N) (1)
Vi——表示第i个粒子的运动速度。
如果Vi仅表示第i个粒子的运动速率,那么,N·∑Vi就是一个与粒子运动速度的方向无关的量,而且是恒量。
类似于经典的动量守恒,但又有所不同。因为从经典的动量理论中,动量是个矢量,所谓总动量是不严密的,因为,如果一个的空间—粒子体系中的总动量为0,也就是说一半的粒子可能向左方向运动,而另一半的粒子向右方向运动,那么,如果全部的粒子都停止运动了,其总动量仍然为0。而在动量守恒定律看来,这一点也不奇怪,但是一切的运动完全消失了。所以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由此可见,总运动动量守恒,仅用动量守恒定律是无法保证的。至少在特定的条件下,会出现某种矛盾难以克服。
而(1)式子用矢量表示则为类似于动量,而用标量表示,则表示粒子体系的总运动量。非静止的粒子体系,不管经过怎样的转化,其总运动量不变且不能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