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0月19日漏签0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吧 关注:268,926贴子:4,581,26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南京航空航...吧
>0< 加载中...

作为航专🐭🐭人必须要知道的五个道理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最近本🐭上俄语课,课文里简单的提到了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p1)。它把升力简单的归结为牛二(其实应该还有牛三,即漂石理论),也就是基于动量差的解释。事实上这个解释是不完备的,它直接忽略了机翼上表面对气流的偏折作用。
而作为航专🐭,当我们问到机翼为什么能产生升力,我猜大部分🐭🐭大概都会说,是伯努利原理(确切的说是等时理论)。事实上它同样是很片面的,一些很简单的例子都能反驳它(比如带攻角的平板翼升力)。
受限于本🐭知识水平,不敢自己动笔。在这里分享百航刘沛清教授的短文《气流绕过翼型为什么能够产生升力?》给大🔥。
刘教授在文章里简要总结了解释升力来源的五条理论,也应当是我们航专人的背景知识捏




  • 人生茫茫似荒野
  • 神舟六号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链接呢?


2025-10-19 06:27: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鼠小生
  • 歼20战机
    1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不懂,烂活


  • 我是大怪物
  • 神舟五号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首先是大家所熟知的伯努利原理,也就是初中就学过的“流速大压强小”
1)长距离假设
为了说明上下翼面绕流速度的快慢,人们提出了长距离假设(等时间假设),认为气流在翼型前缘点被分为上下翼面两部分,最后同时在翼型后缘汇合。因翼型上下表面形状不对称,气流沿翼型上翼面运动的距离比下翼面的距离长,自然流速快,因此由伯努利定理得出上翼面速度快压强小,而下翼面速度小压强大,从而产生了升力。这个假设认为翼型上下表面不对称是产生升力之源。但现代飞机广泛采用的超临界翼型,出于减小激波强度目的,其下翼面的长度实际上比上表面长度还长,因此这个假设不能被认可。同时,这个假设也无法解释飞机倒飞的原因。实际上风洞试验表明,上下翼面流体质点并不是同时离开后缘,而是上翼面流体质点离开后缘比下翼面的快。
2)科恩达效应
科恩达效应表征了壁面近区的气流存在附壁效应(如图9所示),这个现象的本质是连续介质流动和离散介质运动的差别所致,在连续介质流动中,之所以出现上翼面气流附着翼面流动,是由于连续流体介质分子随机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所致,造成上翼面气流在流动中受到壁面的抽吸作用(上翼面气流与壁面之间的空气被主流带走,出现负压致使气流吸附在壁面上),从而加速上翼面气流速度,再由伯努利定理得到上翼面压强会降低。附壁效应是壁面附近气流满足连续性条件的结果,上翼面速度增大是受壁面抽吸作用的结果。
下图片为科恩达效应上翼面附着流动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个典型的等时原理反例。这样一个上齿下平的物体绕流会产生升力。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基于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理的解释,也是大家容易想到的很直观的解释。
绕过翼型的气流在前缘附近存在上偏趋势,而在后缘附近存在下偏趋势,由动量定律得到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动量差,这个动量差就是翼型对气流的向下作用力,该力的反作用力(向上)即为气流对翼型的升力,如图8所示。这是最直观的解释,但无法考虑翼面的形状对升力的影响。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3.基于连续性方程的解释
当气流流过上下翼面时,由于上翼面凸起,导致上方流线间距变窄,而下方较平坦,流线间距变宽,如图7所示。根据流体的连续性方程,得出上翼面流速(流管变窄)大于下翼面流速(流管变宽),从而上翼面压强小于下翼面压强,就产生升力。流管变化原理只能在二维环境中成立,真实机翼是三维绕流,流管收缩变形不明显。


2025-10-19 06:21: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基于离散体模型的解释
牛顿对下翼面压强大于来流大气压强的解释为漂石理论,即下翼面对空气排击,使空气作用于翼面上一个向上的上举力,如同漂石排击水面一样。但无法说明上翼面吸力的作用,因此损失了大部分升力,结果与实际不符。
(文章里把漂石理论和牛三的分开说了,我之前学的时候这两个是放在一起的。其实无伤大雅了。)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5.基于势流理论的解释
基于理想流体势流理论的升力模型,通过比拟旋转圆柱绕流产生升力的原理,建立了库塔-茹科夫斯基的升力环量定理。问题是不旋转的翼型为什么会出现绕翼型的附着涡,为此利用理想不可压缩流体在质量力有势条件下的亥姆霍兹涡量守恒定理,提出起动涡的概念,算是自圆其说了(p2所示)。实际上,如果考虑黏性边界层的影响,这个附着涡的强度(环量)是上下翼面近区边界层内涡量的积分(p3)。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事实上,机翼的升力是求解完整的ns方程组,把压强场对机翼表面积分的结果。库塔-茹可夫斯基升力公式是其一个简化模型。而伯努利方程也是ns方程的一个特例(等熵条件),也是茹科夫斯基公式的一个中间过程。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以下是刘沛清老师原文链接,以及知乎一篇关于茹科夫斯基公式的推倒。网页链接 网页链接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忘了一条刘老师的总结:
上述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到解释翼型绕流升力的观点,均存在一定道理,但那个解释最好,目前还没有定论。好在这个问题不影响应用,人们一直在追求着气动性能更好的翼型(升阻比大,高升阻比范围宽)。
至于翼型绕流边界层分离和转捩对升力和阻力的影响,属于黏性绕流问题,需要另行处理。


  • 光明ZY小生🐰
  • 神舟七号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就是航专人必须明白的五个道理捏。


2025-10-19 06:15: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油纸包小船冲浪
  • 遥控飞机
    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总结一下:升力是如何产生的现在还没有定论,以及由于NS方程没有解析解,我们的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仍然是前现代的经验学科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2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南京航空航...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