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598,510贴子:16,988,241

回复:万物凋零:“世界是设计的”。然而他却害怕辩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理性——这里不考究宇宙对神的关系,……理性是宇宙的实体",神不是哲学概念,因为"神"的概念不具"纯粹理性"。神是人创造的神学概念。


28楼2022-11-24 04:48
收起回复
    《荀子》的“天论”篇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纣亡。这里讲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但与西方哲人把这个客观规律人格化、实体化的神有明显的不同。
    不同处在于,西方人需要给自己的内心寻找个依靠用来寄托,而中国人却在寻找如何驾驭这个规则规律的能力。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2-11-24 07:43
    回复
      2025-11-15 06:5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黑格尔的体现在现象学运动的失败之后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22-11-24 09:23
      回复
        解释不了的就都当存在,一种我们不能理解的方式存在也是存在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2-11-24 21:57
        回复
          早晨之子: 回复 土默川愚老 :你是机器人么?能否理解认识和想象有什么异同?禁言 | 删除 | 2022-11-24 21:15回复
          土默川愚老 :回复 早晨之子 :我不是机器人。哲学的"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心理学的"想象"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重新创造新形象。


          32楼2022-11-25 04:15
          回复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身体的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亡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从这个时候起,人们不得不思考这种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而继续活着,那末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本身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那个发展阶段上决不是一种安慰,而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并且往往是一种真正的不幸,例如在希腊人那里就是这样。到处引起这种个人不死的无聊臆想的,并不是宗教上的安慰的需要,而是由普遍的局限性所产生的困境:不知道已经被认为存在的灵魂在肉体死后究竟怎么样。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随着宗教的向前发展,这些神愈来愈来具有了超世界的形象,直到最后,由于智力发展中自然发生的抽象化过程——几乎可以说蒸馏过程,在人们的头脑中,从或多或少有限的和互相限制的许多神中产生了一神教的唯一的神的观念。
              因此,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象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但是,这个问题,只是在欧洲人从基督教中世纪的长期冬眠中觉醒以后,才被十分清楚地提了出来,才获得了它的完全的意义。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这个在中世纪的集经院哲学中也起过巨大作用的问题: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这个问题以尖锐的形式针对着教会提出来: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
              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从而归根到底以某种方式承认创世说的人(在哲学家那里,例如在黑格尔那里,创世说往往采取了比在基督教那里还要混乱而荒唐的形式),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摘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33楼2022-12-14 04:23
            收起回复
              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的区别与联系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事物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客观实在"是对自然界无限多样现象的根本特性和唯一共性的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讲它是第一性的事物,它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二者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4楼2022-12-14 15:12
              回复
                共产主义(Communism)发源于德国,它既是一种政治观点也是一种思想信仰。做为人类未来的社会制度,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想。
                马克思、恩格斯预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能不能实现,现在当然无法实证。我们只能就其理论依据做一些点滴分析。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并使得落后的生产关系,或落后经济基础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此产生,这就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但就历史现状来看,这种新的制度只是一种新的私有制代替了以前旧的私有制,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依然是现代生产关系的主要方式。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在世界性的社会化大生产和大大小小各具规模的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种矛盾现象在某些时候依然阻碍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有人认为,私有制合乎人的自然本性,绝对合理,这种制度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不可动摇,所以共产主义社会不可能实现。有人认为,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看,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这些变化为解放生产力起了一定的作用。当然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息,这种变化今后还会继续。由此推论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发生根本性的最后转变,完全是有可能的。现代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终究会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最后一道关卡,而落后的生产关系终究会被先进的生产关系所取代,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所以,共产主义将来会实现。
                历史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经历了几百年,这还是在不改变私有制的前提下。实现马克思、恩格斯预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恐怕会更加漫长,共产主义现在还只是一种信仰和追求的目标。


                36楼2023-01-24 13:49
                回复
                  2025-11-15 06:52: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而独立存在;人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精神决定物质;人的认识是先天就有的或在头脑中自己产生的。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8楼2023-02-15 14:08
                  回复
                    小梓个:回复 土默川愚老 :我觉得不应该强调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土默川愚老回复小梓个: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39楼2023-02-16 16:01
                    回复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十四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四十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他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43楼2023-03-01 14:05
                      回复
                        真理!真理?真理,,,,去tmd真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3-03-12 17:32
                        收起回复
                          世界是因道而产生运转的。道可道非常道。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23-03-15 15:4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