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吧 关注:180,996贴子:5,922,003
  • 13回复贴,共1

70后的新安记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经意间,我们这一代人已步入中年,也经历和见证了新安县域天翻地覆的变化,邀君一起回忆一下那些散失在各个角落的与新安有关的记忆,来温暖岁月流年!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11 16:21回复
    童年岁月会是一生中最为珍贵的时光宝库,尽管那些年月没有电视,没有电灯,甚至缺水,但记忆里总是欢乐的 ,放牛,喂猪,割草……似乎都是早已走出岁月的往事,如今那冬季的小山村,岁月留痕,早已人去村空!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11 16:31
    回复
      2025-10-18 06:27: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时的大人总是忙碌的,总有干不完的农活儿,村子里还没有电。一到夜晚,抽着旱烟袋的老人,手里拿着一截点燃着的火绳蒿在黑暗中划着圆圈牵牛入圈。有盞带玻璃罩的马灯那是挺奢侈的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11 16:44
      收起回复
        煤油灯是夜晚的主角,昏黄的油灯下,嗡嗡的邻家纺车,捺着鞋底的妈妈时不时把针锥在头发上抹一下,黄泥墙上留下她抬手的影子,谁家的织布机呱哒呱哒的响着……灯下写作业的孩子,用的是买来的草纸订成的本子,那草纸能用鸡蛋在商店里换来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2-11 17:03
        回复
          时间关系,慢慢更新,欢迎70后一起回忆曾经的时光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2-11 17:07
          回复
            1980年的乡村,各个村民组都有一个小学,虽然是复式的,在一个土窑洞或者房子里,一间屋子有四个年级,多是一个民办教师教完这个教那个,没有轮到的年级就自己写字做作业,桌子不够就从村民家里借来长木板,两头垒起土坯放上木板就是课桌,黑板多是用石灰抹在墙上做成的,现在回想,这一代多少人就在那样的环境里完成了启蒙,完成了小学教育,那时候乡村没有条件教给孩子们语文、数学以外的东西!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2-12 09:51
            回复
              村子里的主校一般都是祠堂或寺院的旧址,那时候有很多叫做带帽初中的,就是实际是小学编制,但勉强有几个民办教师,就在小学里有了初中的班级,条件好的就有初一到初三,条件不够的有初一,初二年级不等,第一次见到校长办公用的煤油灯是带玻璃罩的,那时觉得好高级。村主校的教室里通了电,但总是明灭不定,电压不足,灯泡里的光发着黄色,但那已经是觉得很神奇的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2-12 09:59
              收起回复
                那时农村的四季都在忙碌,春天荆树刚刚发芽,就要一捆捆的割荆蒿回来,垫牛圈,猪圈,要为地里积肥。割草,喂牛,打野菜喂猪,总有干不完的农活儿!夏季的麦浪带来更加繁忙的时节,待到麦子上了场,要一遍又一遍的翻晒,老父亲常说:杈头有火,锄头有墒。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2-12 21:11
                回复
                  2025-10-18 06:21: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佛友加个微信qjjgf1


                  IP属地:印尼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1-20 0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