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吧 关注:84,949贴子:721,053
  • 2回复贴,共1

为什么特殊教育老师都不使用惩罚教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确理解不良行为
很多人认为严厉和惩罚有效,且效果立竿见影,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无意识的去使用惩罚去制止不良行为.比如刚刚端上桌的饭菜,孩子偷偷吃了一口,你马上就去打一下他的手,告诉他不可以偷吃,下一次饭菜端上桌,他不会去偷吃,这就是一个惩罚的例子。在一个孩子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时,不应该直接去惩罚,而是告诉他如何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反思以及思考修正错误。
那我们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呢?首先应该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千万不要将孩子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只是在大人看来不友好的行为)定义为不良行为,比如孩子不愿意分享,孩子拒绝离开滑梯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行为。大多数小孩子的不良行为(即与发育无关的行为)只是为了让你知道他们没有感觉到归属感,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想让你教会他们正确获取外界知识。


1楼2021-11-29 11:57回复
    如何正确对待不良行为
    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以和善、坚定、不发脾气、不唠叨的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转移其行为,直到他能达到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懂得正确请求帮助,正确寻求他人关注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可能的让孩子知道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可以做什么。引导孩子的正向思维,在以后的生活里,孩子会自然而主动的先思考我应该怎么做。
    惩罚的副作用
    1.在不良行为之后使用惩罚的影响
    惩罚是指在行为发生之后会跟随着一个后果,这个后果会降低未来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走路时低头玩手机,因为不看路而踢到脚指头,之后我们再低头走路时,会仔细观察路面,避免受伤。当打电话声音大被职责之后,下次再打电话时,会特意把声音调小。其实这些都是惩罚的例子,虽然很多人认为惩罚是不好的,是强化的负面对应,但是从惩罚中学习与从强化中学习一样重要。惩罚教导我们不要重复造成伤害的反应。
    惩罚会有种种的副作用,包含引发不悦的情绪反应、攻击行为、逃离与躲避,或是问题行为会在没有惩罚的情况下大增,其他问题像是模仿不适当行为,或是惩罚施行者因为得到负增强而过度使用惩罚。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惩罚的副作用有哪些。


    2楼2021-11-29 11:58
    回复
      2025-11-10 21:47: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人十年特教老师经验,扫码加微信免费答疑


      3楼2021-11-29 1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