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吧 关注:31,797贴子:39,586
  • 5回复贴,共1

为什么特殊教育老师都不使用惩罚教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正确理解不良行为
很多人认为严厉和惩罚有效,且效果立竿见影,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容易无意识的去使用惩罚去制止不良行为.比如刚刚端上桌的饭菜,孩子偷偷吃了一口,你马上就去打一下他的手,告诉他不可以偷吃,下一次饭菜端上桌,他不会去偷吃,这就是一个惩罚的例子。在一个孩子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时,不应该直接去惩罚,而是告诉他如何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反思以及思考修正错误。
那我们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呢?首先应该理解什么是不良行为,千万不要将孩子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只是在大人看来不友好的行为)定义为不良行为,比如孩子不愿意分享,孩子拒绝离开滑梯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发育过程中正常的行为。大多数小孩子的不良行为(即与发育无关的行为)只是为了让你知道他们没有感觉到归属感,希望得到你的关注,想让你教会他们正确获取外界知识。


1楼2021-11-29 11:54回复
    如何正确对待不良行为
    当孩子发生不良行为的时候,应该以和善、坚定、不发脾气、不唠叨的方式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并转移其行为,直到他能达到学习如何解决问题,懂得正确请求帮助,正确寻求他人关注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尽可能的让孩子知道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可以做什么。引导孩子的正向思维,在以后的生活里,孩子会自然而主动的先思考我应该怎么做。
    惩罚的副作用
    1.在不良行为之后使用惩罚的影响
    惩罚是指在行为发生之后会跟随着一个后果,这个后果会降低未来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走路时低头玩手机,因为不看路而踢到脚指头,之后我们再低头走路时,会仔细观察路面,避免受伤。当打电话声音大被职责之后,下次再打电话时,会特意把声音调小。其实这些都是惩罚的例子,虽然很多人认为惩罚是不好的,是强化的负面对应,但是从惩罚中学习与从强化中学习一样重要。惩罚教导我们不要重复造成伤害的反应。
    惩罚会有种种的副作用,包含引发不悦的情绪反应、攻击行为、逃离与躲避,或是问题行为会在没有惩罚的情况下大增,其他问题像是模仿不适当行为,或是惩罚施行者因为得到负增强而过度使用惩罚。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惩罚的副作用有哪些。


    2楼2021-11-29 11:54
    回复
      2025-11-13 08:18:1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惩罚的危害
      ❶情绪及攻击反应
      惩罚有时会引起情绪及攻击反应,特别是以嫌恶刺激形式的正惩罚,例如:一位学生受到严厉的惩罚之后,可能会有丢或是毁坏邻近的物品,或是该学生会尝试攻击实施惩罚的人。
      ❷逃脱与避免
      逃脱与避免嫌恶刺激是自然的反应,它有各种的形式,某些比起被惩罚的目标行为可能问题更大。例如:一位学生没完成作业去上学而被重复训斥,他可能以后更不想去上学,因为他想躲避老师的训斥,更不想见到这个老师。孩子可能会说谎、欺骗或是展现其他不恰当的行为来逃避惩罚。逃脱和避免有可能会随着惩罚物的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❸其它行为的增加
      当在一个情景中实施惩罚时,行为显示有所减少,但在另一个情境中行为会增加。例如:一个孩子在晚餐前,在厨房偷吃饼干,被妈妈看到偷吃饼干和没被妈妈看到偷吃饼干的概率是一样的,如果有一天妈妈因为孩子在晚餐前偷吃饼干而骂他,那么之后就会出现,妈妈在厨房的时候,孩子不偷吃饼干,但当妈妈不在厨房的时候,孩子偷吃饼干的概率就会增加,因为被妈妈看到会挨骂。
      ❹模仿惩罚的行为
      当父母打孩子的时候会说“我们是在教你不可以打其他小朋友!”,之后父母会发现孩子打同伴的行为持续增加,很不幸,孩子可能模仿了父母的行为,而不是记住了父母教训他时说的话。超过二十年的研究发现:孩子暴露在极度严厉的惩罚环境中,与反社会行为和青春期及成人期的行为异常有强大的关联性。
      ❺惩罚的过度使用
      一般在抚养、教育及社会化一个孩子时,之所以广泛使用惩罚以及相信惩罚带来的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惩罚可以立刻终止当下不恰当的行为。例如:当妈妈斥责孩子扔玩具的行为,或是给予其他嫌恶的后果的时,立即的结果即是-孩子不扔玩具了,然而这个结果同时对妈妈产生了强化,导致妈妈之后训斥孩子的行为增加,训斥孩子的次数越来越多。


      3楼2021-11-29 11:54
      回复
        如何正确使用惩罚
        综上所述,惩罚是行为矫正中最谨慎的教学方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使用的教学方式,使用时有7条有效的惩罚原则:
        1、 偶尔使用惩罚(惩罚频率不能过高)
        2、 孩子需要明白,为什么受到惩罚(形成有效 连结)
        3、 提供可以选择的方法,积极强化
        4、 强化和问题行为相反的行为
        5、 避免使用体罚(体罚是教育孩子的下下策)
        6、 避免在情绪极端的时候使用惩罚
        7、 在某个行为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时使用惩罚
        鼓励孩子才会让孩子更容易养成好的习惯,才会更好的执行下一个指令。


        4楼2021-11-29 11:55
        回复

          本人十年特教老师经验,扫码加微信免费答疑


          5楼2021-11-29 11:56
          回复
            惩罚要慎用,一定是其他方法例如阳性强化法行为干预等都不起效果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惩罚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1-12-08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