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道博大精深,教学多为口述,其言出于不同弟子的记述整理。孔子在世时,开创了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学,常对不同弟子给予不同教导,致使受教者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孔子去世不久,传其学者自谓得孔子真传,因其所闻而立派,形成儒学多派并立的局面。时至今日,若想探究何为孔子“真传”、何为儒家“正宗”,需要进一步探析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深层含义。“一以贯之”出自《论语》中孔子与曾子、子贡的对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