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606,260贴子:41,826,332
  • 4回复贴,共1

研公子:390分输给360分?考研复试那些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必关注过2021考研的同学们应该知道,去年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政策改革堪称是“地震式”改革,甚至可能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紧随。尤其是改革后的政策对双非背景和跨考的考生非常不友好,那么在这一年的备战当中,背景一般或者想跨考你有没有想过要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中国传媒大学「材料评议」
你需要提交一份“材料”,来证明学业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才有机会进入复试
破除“唯分数论”的改革,让一大批习惯了背书做题的“考试型选手”直呼:不适应!
01「先别慌,认真看待这次改革」
在以往的复试中一直都有对学术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但中传这次明确规定了进入复试考核之前需要提交“复试评议材料”,其实也算正式官宣:学术成果逐渐成为硬性要求,是对专业知识的进阶式要求。

这对于广大考生而言,考研无疑再次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考生的门槛限制。这次中传抢先一步推出改革,也预示着未来国内研究生的升学改革势在必行。
尤其是对学术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差的考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友好的信号。因为这种注重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选拔方式,只会把那些埋头背书的考试型选手拒之门外。
对于接下来的几届考研、保研的同学来说,要真正意识到:现在的考研,除了要背书冲刺高分,更要在学术背景上增添光彩。
02「如何用学术能力脱颖而出?这些985已经给出明确的答案」
国内985高校考研/保研对科研论文要求汇总

图片来源:科研教育
如果你的初试分数是390,另外一位竞争对手的分数是360。他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参加过科研项目,而你只有还不错的本科成绩和没有含金量的获奖证书。
390分的你会眼睁睁看着,380分的他比你优先进入复试甚至被录取。

尤其是对于那些正在备考的双非或者跨考生来说,大部分都没有科研经历、学术成果或者实习经历,除了分数,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竞争力来源。
这类考研党如果在今年中传考研中,竞争优势注定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03「科研小白一窍不通,发什么样的论文才更有竞争力?」
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论文的重要性,一烫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论文的等级分类。
国内论文等级
学术界通常将国内的学术期刊按主办单位和学术影响力划分为三个级别: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和核心期刊。
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在国内,很多职称评审部门在审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时候,明确规定参评人员必须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或多篇。
国家级期刊大部分用于中级职称评审,作为对参评人员的学术水平的考核标准之一。而在申请国内外学校的时候,国家级期刊的含金量不容小觑。
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
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关注三个主要核心期刊体系,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国外论文等级
SCI 科学引文索引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
SCI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最重要的一个。
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 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
1999年 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copus 全球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
Scopus是全球最大的摘要和引文数据库(没有之一),涵盖了5000多家出版商出版发行的科技、医学及社会科学方面的20000多种期刊。
除期刊外,Scopus还收录众多图书、会议论文集等更为广泛的科研相关内容,其涵盖了27个学科领域,被归于四大类下(生命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医学类)共计约17050种。Scopus在西方国家早已成为最受认可的平台之一。
EI 美国《工程索引》
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
创刊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出版发行的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部综合性检索工具。
报道内容包括:电类、自动控制类、动力、机械、仪表、材料科学、农业、生物工程、数理、医学、化工、食品、计算机、能源、地质、环境等学科。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知道了自己梦校的要求,也知道了自己想要发表的论文等级,但这篇论文想要成功被录用,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难一点...
首先,论文的发表格式必须要严格遵守,若是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都会被退稿。在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按照论文格式要求产出论文之后,就要寻求发表了。
其次,论文发表通常都会需要一个很长的审稿周期,尤其是对于级别较高的期刊,例如被SCI收录的某些期刊审稿时间有时甚至会长达18个月之久。如果文章质量不过关,还需要退回进行反复的修改。因此,并不是所有提交的论文都能发表。
说完了论文,再来聊一下复试要如何准备?
复试是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考查考生的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等。受疫情影响,2020年开始全国各地考研复试增加线上复试。今年疫情防控形势仍比较复杂,各招生单位复试最终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考生需密切关注招生单位发布的通知与公告。
针对不同的复试形式,研公子整理了以下注意事项,供考生参考。
01 现场复试
需参加现场复试的考生,要注意考点的疫情防控具体要求,例如提前14天记录、测量体温,完成健康情况监测等等,复试时提前到达考场,做好个人防护。
(1)重视专业课复习:专业基本功和知识面是复试中一定会考察的内容,大部分源于平时学习以及复习的积累。要做到能够逻辑清晰地将毕业论文或平时做过的学术研究内容叙述出来,包括研究目的、实验思路设计、目前进度、难点及解决方案等,确保准备充足。
(2)准备英语听力与口语:大多数学校都以四六级等现有的重要考试作为参考标准,建议考生多听相关听力。针对口语的考查,考生可通过归纳往年面试常见话题,提前准备各类话题文稿。不仅要熟练背诵准备好的材料,还要做好预案,提升临场应变能力。
(3)提前梳理复试需要的各种材料:学生证、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四六级证书、大学期间的奖状、学术研究成果,以及招生单位要求的其他材料。关注招生单位官方通知,将材料都复印或扫描备份。
02 线上复试
根据2020年考研复试的具体规定,小编整理出以下线上复试的注意事项,供考生参考:
(1)考生需准备符合“双机位”要求的软硬件,按院校要求安装、调试相关设备并参与考前模拟演练。为保证网络流畅,建议准备有线网络、Wi-Fi、4G等备选方案,优先使用有线网络,提前检测,确保设备和软件能够正常使用。

(图源:首都师范大学研招办)
面试视频过程将全程录像,考生可以采取提前录音的形式,听听自己的语速、发音的问题,看看视频画面是否清晰,光线是否适宜,注意眼神仪态等细节问题。
(2)复试环境选择独立、可封闭的空间,确保安静整洁。复试期间严禁他人进入,也不允许出现其他声音,避免影响考试。
(3)复试各环节考核前,考生须提前备场,并根据考务工作人员的指令开展身份认证、应试环境展示等系列动作。
(4)考生注意个人仪容仪表,穿着得体。不佩戴口罩,保证面部清晰可见,头发不可遮挡耳朵,不得戴耳机、耳饰。
考生应保持全程正面免冠朝向摄像头,保证头肩部及双手出现在视频画面正中间,尽量不要有小动作。

(图源:首都师范大学研招办)
(5)复试中,通讯设备应设置静音或飞行模式,关闭通话、录屏、外放音乐、闹钟等可能影响面试的应用程序,以免复试过程受到打扰。考生如遇网络通讯不畅、听不清问题等情况,应当立即向工作人员反映。复试期间考生不得对复试过程录音、录像。
线上复试和线下复试,只是考察形式的不同,对考生各类素质考核的标准是一样的。因此,抓紧时间复习备考,争取在复试中展现自己最好水平,是考生现在的首要任务。具体复试要求,请注意关注招生单位在官方渠道发布的公告。
现在离研究生考试开考也只有一个多月的的时间了,关于考试要准备的东西相信大家都烂熟于心了,上文我们说到了复试,接下来,研公子就和大家说一下复试究竟要准备什么吧!毕竟有备无患!
参加复试除了准备好自己的知识储备之外,还有一些资料是必须要带好的哦,不然很可能影响到你的复试,所以今天总结的这些材料真的很重要,建议大家收藏起来根据清单好好准备哟!
院校需要准备的材料
资格审查与报到同时进行。考生需提交以下材料验证:
1.身份证原件;
2.准考证原件;
3.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
4.应届本科生出示完整注册后的学生证(高校教务部门颁发的学生证)及复印件、《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打印),往届本科生出示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打印)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人工认证);
5.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
6.《xx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政治审查表》原件。
报到上交的材料
1.身份证复印件1份;
2.准考证复印件1份;
3.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1份,《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应届)或者《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往届);
4.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复印件各1份(应届本科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1份);
5.《xx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审查表》原件1份(需审证部门盖章,应届本科生由所在学校的院系学工办评价意见并盖章)。
注意:具体需要提交的材料,以报考院校的复试要求为准。
简历
简历是发给导师看得,与我们找工作时制作的简历会有一些区别。工作的简历主要展示你最近就职公司以及你的工作能力,而考研复试的简历主要是展示过去你在这个专业的一些成果,以及你在校内的表现,通过简历向导师证明你适合这个专业。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关于复试的一二事了。


1楼2021-10-12 11:24回复
    这是合理的,不能只卷分数,双非要真想和92竞争就把科研也卷了,别总欺负人家学校课程多考研准备时间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0-12 19: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