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泥河镇月形村牛头山下的瓦洋河畔,那里四季分明、风景如画。在老家最多的树,有深秋金黄的乌桕,也有红叶似火的枫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要说最美的,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村前村后许许多多依依轻柔的杨柳。以它别样的美丽,装扮着家乡沟塘河坝,成了每个村庄最靓丽的风景。
“门前一棵柳,金银财宝往家走”,自古就有家门前种柳树会带来财运的传说。我的童年的记忆,是从我家门前,环绕村庄的水沟边的一排柳树开始的。那时候的柳树在二米高处分叉,要大人才能合抱起来。远远的看去,柳树的枝条很长,叶子碧绿光亮,春风吹过,枝条翩翩起舞,就像美若天仙的姑娘,在村庄边悠闲的散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知道柳树,但知道柳树又叫杨柳的人不多了吧?相传隋炀帝在开凿通济渠时,有大臣建议,可以在这通济渠的堤岸旁边种上柳树。隋炀帝觉得这个建议好,于是就下令,在新开凿的大运河的堤岸旁种上柳树。后来,隋炀帝亲手种下一株柳树,并为其赐下了杨姓,让这柳树有了帝王的姓氏。从此之后,柳树就有了杨柳的称呼。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柳树生长的非常茂盛,农民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生产队的耕牛。干完农活的牛休息的时候,就栓在一排大柳树下,吃我们割来的牛草乘凉。大人折下枝条做成柳鞭,赶牛耕田耙地。村里妇女砍下成捆柳条,没事在家编成箩筐。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趴在树上,折下柳条,来做帽子遮阳。
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苦,不像现在有风扇、空调,可以在家里体验冬暖夏凉。赤日炎炎的夏秋天夜晚,村庄的大人搬来竹床和椅子,喜欢聚集到柳树下面乘凉,三五成群拉拉家常。最有趣的还是小伙伴们,吃过晚饭后,有的搬来板凳,有的搬来小竹椅,调皮的早就爬到柳树上,听老爷爷讲神话故事和古老的传说……
至今还记得,老爷爷的故事没讲完,恨得牙痒痒……。
相传古时候,河龙君有个女儿叫柳女,长得比牡丹还好看,心灵手巧,聪慧善良。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她住厌了,就喜欢往岸边田野里跑散散心。
岸上有个叫土儿的男孩,自小没爹没娘,讨饭长大,便在河滩开了块空地,种起西瓜来。一年两年,种的西瓜大又甜,这孩子就成了种西瓜的好手。
这天,柳女来到土儿的西瓜地,吃了土儿比蜜还要甜的西瓜,想到土儿为种瓜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不由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从此,就经常来帮土儿给西瓜浇水拔草,两人在一块日久生情,好上了。
时间长了,被巡逻虾兵蟹将看出了意思,就跑进宫里悄悄告诉了龙君。龙君大怒,并命令虾兵蟹将把女儿抓回来看守好,不准走出龙宫一步。柳女哪里肯依,天天瞅机会就想去见心上人。
中秋节的夜晚,柳女乘龙君和虾兵蟹将们在饮酒作乐时机,跑出龙宫,来到土儿的瓜棚里,二人见面久久相拥,泣不成声。
柳女说:“哥哥,这儿不宜久留,我们快逃吧,逃得远远的。”
土儿望着瓜棚外的苦心经营的西瓜,看着痴情的柳女,点头答应,收拾东西准备私奔。
正在这时,河水翻起惊涛骇浪,龙君带领虾将蟹将,捉拿女儿来了。看到这阵势,聪慧的柳女吓坏了,灵机一动化做了一颗大树,用树皮裹住土儿,把根深深扎在地下,满以为这样就能瞒过龙君,搭救土儿的性命。
谁料被龙君识破,一把抓住大树想连根拔起,怎么也拔不动。大怒,抽出宝剑,把树剁成了无数小节节。
当村民赶来时,龙君带着虾兵蟹将走了,柳女和土儿不见了。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就把这一节节的树枝埋在河岸上,那树枝一进土里就生根发芽,长成了大树。后来乡亲们把这树叫柳树。
一直到现在,柳树枝一插进土里,马上就生出根来,村民说这是柳女和土儿的心分不开了。为什么河塘边的柳树,长得那么婀娜多姿柔情似水呢?因为它就是柳女。树枝拼命似的下垂,她要为她的心上人土儿遮风挡雨呢。
“多情最是河边柳, 偏惹离人万般愁。”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尽情赞美着风情万种的杨柳。流传下来的咏柳作品不胜枚举。“柳”和“留”谐音,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待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之时,约上三两好友,回家乡一同去河畔塘边,看看那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洋溢着无限生机的杨柳。那许许多多柔软嫩绿的柳枝,爱抚着你的脸颊,不错,如多情的姑娘温暖的玉手。
“门前一棵柳,金银财宝往家走”,自古就有家门前种柳树会带来财运的传说。我的童年的记忆,是从我家门前,环绕村庄的水沟边的一排柳树开始的。那时候的柳树在二米高处分叉,要大人才能合抱起来。远远的看去,柳树的枝条很长,叶子碧绿光亮,春风吹过,枝条翩翩起舞,就像美若天仙的姑娘,在村庄边悠闲的散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知道柳树,但知道柳树又叫杨柳的人不多了吧?相传隋炀帝在开凿通济渠时,有大臣建议,可以在这通济渠的堤岸旁边种上柳树。隋炀帝觉得这个建议好,于是就下令,在新开凿的大运河的堤岸旁种上柳树。后来,隋炀帝亲手种下一株柳树,并为其赐下了杨姓,让这柳树有了帝王的姓氏。从此之后,柳树就有了杨柳的称呼。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柳树生长的非常茂盛,农民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生产队的耕牛。干完农活的牛休息的时候,就栓在一排大柳树下,吃我们割来的牛草乘凉。大人折下枝条做成柳鞭,赶牛耕田耙地。村里妇女砍下成捆柳条,没事在家编成箩筐。我和小伙伴们也经常趴在树上,折下柳条,来做帽子遮阳。
那时候,农村生活条件苦,不像现在有风扇、空调,可以在家里体验冬暖夏凉。赤日炎炎的夏秋天夜晚,村庄的大人搬来竹床和椅子,喜欢聚集到柳树下面乘凉,三五成群拉拉家常。最有趣的还是小伙伴们,吃过晚饭后,有的搬来板凳,有的搬来小竹椅,调皮的早就爬到柳树上,听老爷爷讲神话故事和古老的传说……
至今还记得,老爷爷的故事没讲完,恨得牙痒痒……。
相传古时候,河龙君有个女儿叫柳女,长得比牡丹还好看,心灵手巧,聪慧善良。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她住厌了,就喜欢往岸边田野里跑散散心。
岸上有个叫土儿的男孩,自小没爹没娘,讨饭长大,便在河滩开了块空地,种起西瓜来。一年两年,种的西瓜大又甜,这孩子就成了种西瓜的好手。
这天,柳女来到土儿的西瓜地,吃了土儿比蜜还要甜的西瓜,想到土儿为种瓜不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不由就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从此,就经常来帮土儿给西瓜浇水拔草,两人在一块日久生情,好上了。
时间长了,被巡逻虾兵蟹将看出了意思,就跑进宫里悄悄告诉了龙君。龙君大怒,并命令虾兵蟹将把女儿抓回来看守好,不准走出龙宫一步。柳女哪里肯依,天天瞅机会就想去见心上人。
中秋节的夜晚,柳女乘龙君和虾兵蟹将们在饮酒作乐时机,跑出龙宫,来到土儿的瓜棚里,二人见面久久相拥,泣不成声。
柳女说:“哥哥,这儿不宜久留,我们快逃吧,逃得远远的。”
土儿望着瓜棚外的苦心经营的西瓜,看着痴情的柳女,点头答应,收拾东西准备私奔。
正在这时,河水翻起惊涛骇浪,龙君带领虾将蟹将,捉拿女儿来了。看到这阵势,聪慧的柳女吓坏了,灵机一动化做了一颗大树,用树皮裹住土儿,把根深深扎在地下,满以为这样就能瞒过龙君,搭救土儿的性命。
谁料被龙君识破,一把抓住大树想连根拔起,怎么也拔不动。大怒,抽出宝剑,把树剁成了无数小节节。
当村民赶来时,龙君带着虾兵蟹将走了,柳女和土儿不见了。大家怀着悲痛的心情,就把这一节节的树枝埋在河岸上,那树枝一进土里就生根发芽,长成了大树。后来乡亲们把这树叫柳树。
一直到现在,柳树枝一插进土里,马上就生出根来,村民说这是柳女和土儿的心分不开了。为什么河塘边的柳树,长得那么婀娜多姿柔情似水呢?因为它就是柳女。树枝拼命似的下垂,她要为她的心上人土儿遮风挡雨呢。
“多情最是河边柳, 偏惹离人万般愁。”自古以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尽情赞美着风情万种的杨柳。流传下来的咏柳作品不胜枚举。“柳”和“留”谐音,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
待到春暖花开、桃红柳绿之时,约上三两好友,回家乡一同去河畔塘边,看看那千种风姿,万种风情,洋溢着无限生机的杨柳。那许许多多柔软嫩绿的柳枝,爱抚着你的脸颊,不错,如多情的姑娘温暖的玉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