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滔滔
她是苏轼的粉丝们津津乐道的“太后粉”,她的一生无论是爱情还是执政生涯都极具传奇性,然而她只在《清平乐》与《苏东坡》中串了一个戏份不重的场。
高滔滔是宋仁宗曹皇后的外甥女,自幼被养在宫中。仁宗没有儿子,便收宗室子赵宗全为养子。高滔滔和赵宗全青梅竹马,生出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等高滔滔长大后,曹后却想着把她送给仁宗当嫔妃来为自己争宠。所幸仁宗知道她与赵宗全情投意合,没有接受她作妃嫔,而是将她指婚给了赵宗全。
仁宗死后,赵宗全登基,是为英宗。高滔滔成为了皇后,她性格刚烈,因为曹后差点把她送给仁宗一直没与曹后和好。她追求爱情的完整,即使丈夫是皇帝也坚持不给丈夫纳妾,甚至放下狠话:“我嫁的不是皇帝,而是十三团练。”(十三是英宗的家族排行,团练是他曾经的官职)英宗便也纵容着她的放肆。直到英宗病重,高后才妥协纳了两个妾来冲喜。可以说,她过着将近一夫一妻的生活了。
英宗在位不到四年便去世了,而后是高后的儿子神宗即位。在神宗年间,发生了惊天动地的王安石变法。
高后在政治上是站在司马光苏轼这一边的。等到神宗去世,即位的小皇帝哲宗年幼,高滔滔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成为了实际上的国家第一领导人。她立即召回了司马光和苏轼。她对苏轼可谓是用人不疑。朝中许多人嫉妒苏轼的才华,给高后上奏章诋毁苏轼,她都将这些奏章置之不理。
不过另一面,高后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她性格强势,她的儿子神宗又性格叛逆,她与儿子的关系并不好。而她迁怒于王安石,认为王安石是挑动她儿子叛逆行为的祸首。(另一个她讨厌王安石的原因是,王安石老是不洗澡,身上味太冲



)。
她和孙子哲宗一定程度上也延续了这样的悲剧。她垂帘听政时,大臣都向她奏事而不向哲宗奏事,她还严格控制哲宗的生活,挑起了哲宗小皇帝的叛逆之心。以致哲宗恢复变法后,竟想废高后为庶人。
高后的故事,既可以拍成大女主玛丽苏,也可以透过她的视角拍北宋政局的风云变动。
史书评价高后为“女中尧舜”,但也有人说,高后是慈禧那样祸国殃民的老妖婆。
然而,慈禧尚且有影视剧解剖她矛盾的心理甚至为她洗白,高后的影视形象却极其稀缺。没有一部大女主剧,连以女配身份出场的影视剧都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