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群吧 关注:2,077贴子:95,143
  • 0回复贴,共1

限电限产、美元和东林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停电这个词已经很多年没有听到,而且这一直是基建保障能力的一个有力佐证。相对于海峡对面动不动就大面积停电的窘境,我们还经常用这个事儿来吃瓜。
但最近开始,事情变得不同,各地限电限产,还出现居民用电短缺的情况,这在过去五年似乎完全不可想象,在国力日益强盛的大背景下更显得离谱。
电为什么没有了?当然是电厂没有生产出足够的电,但为什么没能生产出来,这背后的事情就很复杂。
01
碳中和下的火电
首先要知道的是,发电方式有很多种。有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核电等。
其中火力发电占到了绝对的大头,大约70%。而火电的重要燃烧来源,是煤炭。
可以说,火电天然就和当前的碳中和主路线就存在先天矛盾,燃烧煤炭,就要增加碳排放。更要命的是,最近的煤炭价格走势是这样的:
电价已经多少年没涨过了?民电现在还在一度五毛钱徘徊,馆长小时候就差不多这个价格。
其实电厂的利润很薄,这种重资产的行业,又背负民生,挣得都是很少的辛苦钱,一度电的利润用分来计算,稍微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一点,这点利润空间就被侵吞掉,变成发一度电亏一度。
确实扛不住。
近日,上面直接指出青海、宁夏、广西等地区上半年能耗强度同比还在上升的情况。16号,《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下发,再度加强管理力度。
重压之下,大量企业开始被限电限产,商品库存量开始下降。
23号开始,东北多地发布限电通知,沈北新区和浑南新区部分区域限制供电,信号灯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出行。部分地级市和农村开始出现民电断电现象。
表面上看起来,这件事的原因是这样的:
1、环保诉求,烧煤不环保。
2、煤价上涨,电厂发电亏本。
3、电厂两边受排挤,减少产能导致电荒。
但这事儿没这么简单。
02
美元小商品体系
限电限产,受到重创的典型代表是江南皮革厂们。
没有电,就不能爆产能,没有产能,库存就少,库存少了,就没有能力和同行们内卷。
逻辑推导完了,下面展开说。
首先从疫情以来,大洋彼岸已经放了多少水?绿纸印到天上。推动着国际各路大宗商品原材料都飞了仙。
美元之所以强,其实就是锁定了锚定标的。一个是石油,另一个是中国小商品。
过去村里的山姆大叔手里有200块钱过来买你制作的小玩具,你10元一件卖给他。后来随着时间推移,造玩具的塑料涨了价,山姆大叔还告诉你口袋里的钱变成500了,这500不是挣出来的,是印刷出来的,你还卖他10元一件?
当然要涨价。上游涨价叠加货币贬值,这必须加钱!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所在。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已经用现实证明了,只有在中国,才能爆出稳定的产能。什么越南、韩日、印度都完全没法提供一个稳定的连续输出环境。
8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25.6%。
2021年,1-8月份,同比出口增长33.7%。
没有中国制造,那边已经吃不上肯德基了,厕纸也快用完了。
这正是我们有着极强的议价能力的好时期,而且这种时期可遇不可求。
但站在全局的最优解,不一定是个体的最优解。东南小资产阶级们在这会想的还是通过爆产能,摊薄成本,形成价格内卷,多占一份市场,把同行们给卷死。
你卖11,我卖10.5,他卖10块。好了,和之前一个样,一顿报价操作老外都懵了。
一边享受着国内超低的电价和付出了巨大努力带来的全面防疫成果,一边搞低端制造排污染,脑子里就想着给洋老爷们多供给点东西,来年留个好印象。看看那边寒冬来袭的时候,有这么便宜的电用吗?
限时生产,单位时间能生产出来的东西少了,逼迫企业转型。高效生产,走产业升级路线,从高耗能变成高科技。
把印绿纸带来的通胀压力踢回去,让对面感受感受没有中国制造的痛苦,到底是谁更痛。
03
东林的独走
明朝的灭亡,是被穷死的,但白花花的银子藏于江南财团宅院中。
从明朝中期,江南的大部分士绅家族对于赋税都存在拖欠情况,最开始甚至还缴纳一半,到后面,甚至都不缴纳了。
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是不会抗税的。但是对于士绅来说,他们的亲友都在场面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时东南一个清流派,名叫东林。他们在经济领域的主要主张是:反对贵族大地主的矿监盐税使的掠夺,要求有限度的定额的税收政策,要求乡村与城市平均负担纳税量。
从经济方面的一系列主张看,东林人更接近于江南财团的代言人。
抗金要钱,做大明王朝的转移支付要钱。但什么抗金,收复北方,跟我江南士绅何干?
于是朝堂之上要加税,东南的士绅就要独走,把上面的征税问题转移到群众就业的民生问题上去。这一套操作行云流水。
时代在变,科技在变,人心没有变。
部分人组织的任务不愿意担,用冠冕堂皇的措辞来转移矛盾,和背后的人一起,你断我的生产,影响财路,就把矛盾扩大化。
这朝堂之上,怕是新东林人,也学会了独走。
感谢阅读,如果喜欢点个赞和在看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9-28 18:5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