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公天降
新历407年,正当诸侯们因为两山之乱的结束而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来自东北的一条消息再一次点燃了北方的战火。
新历392年,侯道贤之子侯尔勒,在其父残部的支持下,以十三副盔甲起兵。其父为红江诸侯作战多年,但是却依然得不到重视,并且被人视为蛮夷,这让年幼的侯尔勒明白他们蛮夷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红江人视为自己人的。既然不能被接受,那么久武力夺取吧。幕府现在内乱严重,正是我羌卑族崛起的大好时机。
他先是趁着红江各路诸侯忙着参与两山之乱之际,花费了六年的时间统一了羌卑族。
新历398年,侯尔勒花费重金贿赂郑春通的近侍,以极其献媚之词表示自己愿意“为公鹰犬,护公藩篱,保公无忧”。当时趁幕府内斗而蠢蠢欲动的边境蛮族并不止侯尔勒一家,正式这些异族的牵制让郑春通无力南下京畿支援北军。
就这样在郑春通的支持下,侯尔勒开始向其他蛮族发起了攻击,减轻了郑春通所面临的边防压力。
眼见边防压力已无,而侯尔勒依旧恭顺有加。新历400年,郑春通终于领兵南下参与到了京畿的乱战之中,在郑春通南下之前侯尔勒还亲自前往郑氏居城并送上大量的财帛。见此郑春通不由得和近侍感叹道:“有侯氏在此,东北无忧也。”
而受到了侯尔勒重金贿赂的近侍点头称是。
在郑春通大军南下之后,侯尔勒部下中有人劝他可以趁机郑氏国内空虚,攻打郑氏已成就霸业。侯尔勒当场勃然大怒,当场命令随身甲士将其拿下斩首,最后由于左右劝阻只得将斩首改为鞭三十,夺其官爵。这个消息通过内应传到郑春通手里,无疑让郑春通感到满意,放松了对侯尔勒的戒备。
但是郑春通不知道的是,侯尔勒随后私下接见了这名部下,表示他并非不愿趁机成就霸业,只是奈何实力差距太大,不是时候,所以现在只能委屈一下你了。
第二日这名部下被人发现自缢身亡,在侯尔勒的部下中谣传他是以此表达对于侯尔勒的不满,表示侯尔勒并不配获得他的忠心。自从南木时于大西切腹自尽之后,红江武士都已切腹自尽作为为君主尽忠的最高荣誉,周围不少蛮族也受此影响。
新历407年,已经平定了大部分边境蛮族的侯尔勒开始准备起兵。他先是以庆贺新年为名将精锐甲士千人伪装成运送贡品的队伍前往郑氏居城,然后在郑氏留守诸臣在新年宴席上喝的酩酊大醉之际,派人在城内各处放火。趁着城中大火,羌卑族的武士伪装成前来救火的郑氏武士混入了内城,一举擒获了郑氏诸臣。
至此侯尔勒开始了他在红江的征伐。
A侯公天降(军事-2)B东北大乱(分权-2)
同年,于京畿听闻居城落于侯尔勒之手的郑春通大受打击,至此一病不起。
A竖子(分权-1)B尔敢?(文化-1)
新历411年侯公大军平定东北。
分权≥35
东北诸侯奋力抵抗,给予侯军造成了大量的伤亡。(战争优势+1)
分权<35
虽然有部分东北诸侯奋力抵抗,但是无事于补。(战争优势-1)
新历413年,侯公大军南下进攻京畿。
军事>55
虽然两山之乱已经结束,不少诸侯已经领军回国。但是在京畿附近幕府依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军队,击退了侯公的第一次试探性进攻。(战争优势+1)
军事≤55
因为两山之乱已经结束,不少诸侯都已经领军回国。使得幕府在京畿附近并无大军,无法抵抗侯军的进攻,所幸这只是试探而已,侯军在掠夺了大量财帛后就返回了东北。可恶啊。(分权-2商业-2,战争优势-1)
新历417年因郝宗胜病故,郝氏内乱。
宗教<24
郝氏诸子率大军回国争夺家主之后,以郝家为主的南军正式瓦解(军事-2,战争优势-1)
宗教≥24
虽然郝氏诸子率大军回国争夺家主之位,但是还是有不少南军诸侯屯军京畿。
新历418年,田政元率军北伐侯尔勒,双方在凌阳大战。
科技<26
北伐大军相对于侯军并没有什么装备优势,所以侯军依靠着蛮族士兵强悍的战斗力对北伐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军事-2战争优势-1)
科技≥26
北伐大军依靠着远程投石车取得了战场的优势,但是侯军的士兵并不畏惧伤亡,很快就冲锋到了投石阵地的死角。(战争优势+1)
最终,侯军击败了诸侯联军。
新历422年,侯军再次南下,这可不是之前的试探,侯尔勒准备借着之前所获得的胜利一举灭亡幕府。田政元以山下尚的名义,号召各地诸侯起兵上洛。
蒙家好感>7,山下家好感>5,官僚好感>5(三家好感皆过判定,战争优势+1)
兴国蒙氏响应幕府号召,派兵支援幕府(军事+2)
寿春公方响应幕府号召,派兵支援幕府(军事+2)
各地的诸侯响应幕府号召,派兵支援幕府(军事+2)
蒙家好感≤5,山下家好感≤5,官僚好感≤5(任意一家不过判定,战争优势-1)
兴国蒙氏专注于江南混战,没有响应幕府的号召(分权-2)
寿春公方专注于江南混战,没有响应幕府的号召。(分权-2)
各地的诸侯专注于自己的势力扩张,没有响应幕府的号召。
新历424年,经过两年的激战,侯军
战争优势为零或负
侯公击溃了幕府最后的抵抗,攻陷了京畿山下尚和天子被侯公处斩,并趁机宣布自己加冕为帝,定国号为侯。并自称侯国公,当然侯尔勒的子嗣们为其定的庙号为“侯国勇烈国公太祖武定皇帝”,本着简单好记,我们依然将其称为侯公,由于缺乏一个相对集权的中央调度者,诸侯们只得各自为战,最后被侯尔勒率军击败。(侯公威武GG)
战争优势为正
侯公并不能击溃幕府最终的抵抗,最后不得不撤军北返。在北返之前,侯尔勒再一次遥望京畿城头,并发誓他一定会回来的,但是很可惜的是这是他最后一次遥望京畿。
北返之后的侯尔勒加冕为帝,定国号为侯。并自称侯国公,当然侯尔勒的子嗣们为其定的庙号为“侯国勇烈国公太祖武定皇帝”,本着简单好记,我们依然将其称为侯公。
A天佑红江(文化+2)B天佑幕府(分权+2)C天佑海朝(宗教+5)
很快,随着其他对于侯尔勒不满的蛮族兴兵造反,侯尔勒只能忙于领兵平叛,再也无力南下了。(谢玄:没有谢安什么事,那我为什么要出场和侯尔勒他爹唱对台戏?)
但是同时幕府大军也在和对抗侯军的对抗中受到了极大的伤亡,公方的权威由此开始一蹶不振,幕府政出管领。(山下幕府武德充沛,吴氏幕府费拉不堪)
新历430年,山下尚逝世,田政元拥立山下澄成为新任的幕府公方。从此红江进入了短暂的田氏管领摄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