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l社吧 关注:4贴子:544

【我的视角】最近去了趟德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因为工作关系出差去了趟德国,坐汉莎的飞机先到法兰克福,然后乘车去科隆。十几年前我在一家五星级酒店里工作,有位chef的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德国人,穿着雪白的而且永远保持雪白的制服,脚上是双形状古怪的鞋,当时少见多怪,后来才知道那是荷兰木屐。我们干活很懒散,领班不在时就更懒散,有天,他突然出现在我们面前,对我们说:“你们要像德国人一样干活!” 


1楼2006-01-02 14:46回复
    这句话给我印象之深,因为chef说完话转身之际,我的同伴都撇嘴表示出不屑,还有同伴说这是德国人看不起我们。所以我至今对当时在场的每个人的表情都历历在目。怎么才能像一个德国人一样干活呢?当时根本不明白


    2楼2006-01-02 14:47
    回复
      2025-09-04 01:38: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后来,大概12年前,我接触到国际贸易,我的第一个客户是位德国老人。他的贸易量不大,之所以我们还和他保持贸易关系,是因为他从来不压价,给他报什么价格他就付款,而且永远预付。这么好的客户哪里找


      3楼2006-01-02 14:47
      回复
        我们的货物繁杂,小小的一个订单,哪怕只有万把美元,也会有几十个货号。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电脑,所有合同订单都是用手动打字机敲出来的,难免出现个别打字错误。这个德国老人一向温和,每次都会回传真指出我错误之处,但有天也忍不住对我的打字错误发出了抗议声,他所有的传真都是手写的,字体工整,他写道:“请不要再让我为你复核了。”


        4楼2006-01-02 14:47
        回复
          他的话对我是个极大的刺激,因为我多少还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啊。所以,我每次打字都对自己说:“他妈的,别再让别人给你核对这些东西。”这些年下来,竟然养成习惯---非常认真,非常细致。后来我也有了部下,领导着一帮子人,我对新进的员工说起工作的态度,总要拿我上面提到的两件事情说一说,我管这个叫“职业态度”。我知道,这种认真态度在我,并不像德国人似的是一种民族性格,而是后来养成的职业习惯,但是,我还知道,如果我们能在工作中这么认真、细致,其实也很宝贵了。


          5楼2006-01-02 14:48
          回复
            还说到上面那个老商人,他的货物我们都是空运过去的,原先都是走法国航空,在巴黎转机,但是经过N次寻找货物的痛苦经历之后,比如,50箱货先运到了法兰克福11箱,然后满世界找另外39箱,从法兰克福找到巴黎,再从巴黎找到法兰克福。这种状况,让老人痛下决心,绝不再订法航班机。从此,我们只订汉莎的航班,老人的公司在汉堡,他的货物都经过法兰克福转机,为此他特别写传真给我,说这个法兰克福是美茵河的法兰克福,所以要在转机地点后面写上括号和大写的M,表示这是美茵河的法兰克福。


            6楼2006-01-02 14:48
            回复
              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我对德国人和德国有了良好的印象。国内的人多对美国印象深刻,大量的留学、移民文章、书籍都涉及北美,在我,因为工作关系,和北美之间无任何联系,倒是与欧洲客户来往密切,所以说起国外经验,仅限在欧洲。但我之前从没去过德国,法国啊意大利啊什么的,倒是去的。说起对他们的第一眼印象,倒是蛮好玩。


              7楼2006-01-02 14:48
              回复
                对巴黎望到的第一眼,古色古香的房子,高大的房间,心里感觉,这是我前世见过的地方,就是觉得非常熟悉,好像很早前哪里见过。对米兰望到的第一眼,火车站巨大的阿玛尼广告,奢华;对那些门洞里的美丽花园,却感觉陌生而疏离。对科隆望到的第一眼,那些层高很低的公寓房子,朴实简单,竟然让我感觉今生今世的无从诉说的亲切。


                8楼2006-01-02 14:48
                回复
                  2025-09-04 01:32: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前阵子读到一本书,该书讲采访德国二战老兵的。书里有几件事让我印象深刻:1)国防军的军人证登记参战事项非常详尽,而且二战后不清算国防军的战争罪过,国防军服兵役的纪录算做工龄;2)迫害犹太人的集中营里,为犹太人建立的一排排整齐的抽水马桶(有照片);3)军队没有接到命令,绝不投降,即使被打败,也决不溃散。 

                  这大概反映了德国人的几个特点:注重严肃认真的统计、记录工作;注重干净、整洁;一丝不苟执行命令。 

                  知道我看了《辛德勒名单》后有什么感慨?即使德国人要杀光犹太人,他们依旧为犹太人列出了详尽的花名册。


                  9楼2006-01-02 14:49
                  回复
                    虽然我很小,但对于德国的渴望丝毫不亚于别人 
                    自己常幻想,在德国下飞机的那一刻 
                    天是这里所没有的蓝,阳光COVER了整个飞机场 
                    不在一周围的一切,感觉一切的豆薯属于 拟议个人 
                    走国医个下破,成者一量不很先进 的工交车 边来到 自己将要要句度的大学 
                    心理有说部出 的激动 
                    甚至 觉得 现在的电点弟弟都毫无意义所以不要让任何人着住了自己的双眼 
                    怒路 
                    相反的国人学习 
                    不久 的将来 
                    一切I LOVE YOU GERMANY 
                    首先自己要重视细节 
                    其次祖师的效率 和 轻重 一定药粉清楚 
                    不要让任何饿人蓝住了自己的DREAM 
                    卧室最帮的 
                    GERMANY I AM COMING!


                    10楼2006-01-02 14:49
                    回复
                      真实觉得现在的自己对依稀饿很武官紧要的东西却先的那么在意 
                      无意瓤子机浪费了很多的心思 
                      一切都滚到以便区把 
                      牙碜我区后 
                      人生 将会有巨大 的装边 
                      知觉告诉 我那装边讲师金 天动地的 当然市好多饿咯 
                      现在啊为了将来 打击吗 COME ON~


                      11楼2006-01-02 14:50
                      回复
                        当然,我开始写这组帖子的时候就知道,从我们和我们周围人的工作形态、生存形态写起,很容易就写到我们社会的政治形态。非常遗憾,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建立在意识形态基础之上,而不是马克思原本所说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基础与民生密切相关,休戚与共,如果抛离民本与民生,所谓意识形态不过是少数人的意志而已。 

                        在远离民本与民生的高度上奢谈公有理想,最后结果必然破而不立---所有与文化相关的习俗、习惯都被破掉了,那么,我们民族的立身之本在哪里呢?


                        12楼2006-01-02 14:50
                        回复
                          我想一切的根源在制度上,中国人和德国人智商情商差别不会特别大,差在制度管理上,中国需要改革的体制太多了.中国没有技术创新体制,永远不会成为强国!


                          13楼2006-01-02 14:50
                          回复
                            民族复兴从表象看,是经济崛起,但归根结底是文化与道德的复兴。如果没有我们传统文化、道德的复兴与复立. 
                            这句话说的真棒!


                            14楼2006-01-02 14:51
                            回复
                              2025-09-04 01:26: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在德国听到一个词“选帝侯”,望文生义吧,虽然当时不知道确切含义,但一个选字,足以让我知道,德国旧时封建制度与中国的相比,其实要宽松得多。读德玲的书,她描述她跟了做法国公使的父亲回国后,在慈禧身边伺候,她告诉慈禧,英国皇室每周都向报纸透露下周日程,他们的行动日程举国皆知。慈禧闻听非常震惊:皇室行动凭什么要告诉草民呢? 

                              一种政治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我在上面帖子里提到过“继承性”,继承性的基础就是一贯的文化传统,一贯的风俗习惯,一贯的环境条件。在中国的旧时代,连老婆老公都不能自己选自己找,还能选什么?


                              15楼2006-01-02 14: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