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吧 关注:32,162贴子:477,888
  • 15回复贴,共1

求问李嗣源、李绍荣(元行钦)是真反还是诬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大神,小弟想了解一下926年李嗣源在魏州被张破败抓,被赵在礼放的时候是不是真的要反,是否真的要反,事后嫁祸李绍荣。或者说如果是,李嗣源是不是一直有这种两手准备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9-12 23:15回复
    谢谢🙏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9-12 23:16
    回复
      2025-08-07 02:3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壬戌,李嗣源至鄴都,营于城西南;甲子,嗣源下令军中,诘旦攻城。是夜,从马直军士张破败作乱,帅众大噪,杀都将,焚营舍。诘旦,乱兵逼中军,嗣源帅亲军拒战,不能敌,乱兵益炽。嗣源叱而问之曰:“尔曹欲何为?”对曰:“将士从主上十年,百战以得天下。今主上弃恩任威,贝州戍卒思归,主上不赦,云‘克城之后,当尽坑魏博之军’;近从马直数卒喧竞,遽欲尽诛其众。我辈初无叛心,但畏死耳。今众议欲与城中合势击退诸道之军,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为军民之主。”嗣源泣谕之,不从。嗣源曰:“尔不用吾言,任尔所为,我自归京师。”乱兵拔白刃环之,曰:“此辈虎狼也,不识尊卑,令公去欲何之!”因拥嗣源及李绍真等入城,城中不受外兵,皇甫晖逆击张破败,斩之,外兵皆溃。赵在礼帅诸校迎拜嗣源,泣谢曰:“将士辈负令公,敢不惟命是听!”嗣源诡说在礼曰:“凡举大事,须藉兵力,今外兵流散无所归,我为公出收之。”在礼乃听嗣源、绍真俱出城,宿魏县,散兵稍有至者。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9-13 10:50
      回复
        李嗣源之为乱兵所逼也,李绍荣有众万人,营于城南,嗣源遣牙将张虔钊、高行周等七人相继召之,欲与共诛乱者。绍荣疑嗣源之诈,留使者,闭壁不应。及嗣源入鄴都,遂引兵去。嗣源在魏县,众不满百,又无兵仗;李绍真所将镇兵五千,闻嗣源得出,相帅归之,由是嗣兵稍振。嗣源泣谓诸将曰:“吾明日当归籓,上章待罪,听主上所裁。”李绍真及中门使安重诲曰:“此策非宜。公为元帅,不幸为凶人所劫;李绍荣不战而退,归朝必以公藉口。公若归籓,则为据地邀君,适足以实谗慝之言耳。不若星行诣阙,面见天子,庶可自明。”嗣源曰:“善!”丁卯,自魏县南趣相州,遇马坊使康福,得马数千匹,始能成军。福,蔚州人也。
          平卢节度使符习将本军攻鄴都,闻李嗣源军溃,引兵归。至淄州,监军使杨希望遣兵逆击之,习惧,复引兵而西。青州指挥使王公俨攻希望,杀之,因据其城。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9-13 10:50
        回复
          租庸使以仓储不足,颇朘刻军粮,军士流言益甚。宰相惧,帅百官上表言:“今租庸已竭,内库有馀,诸军室家不能相保,傥不赈救,惧有离心。俟过凶年,其财复集。”上即欲从之,刘后曰:“吾夫妇君临万国,虽藉武功,亦由天命。命既在天,人如我何!”宰相又于便殿论之,后属耳于屏风后,须臾,出妆具及三银盆、皇幼子三人于外曰:“人言宫中蓄积多,四方贡献随以给赐,所馀止此耳,请鬻以赡军!”宰相惶惧而退。李绍荣自鄴都退保卫州,奏李嗣源已叛,与贼合。嗣源遣使上章自理,一日数辈。嗣源长子从审为金枪指挥使,帝谓从审曰:“吾深知尔父忠厚,尔往谕朕意,勿使自疑。”从审至卫州,绍荣囚,欲杀之。从审曰:“公等既不亮吾父,吾亦不能至父所,请复还宿卫。”乃释之。帝怜从审,赐名继璟,待之如子。是后嗣源所奏,皆为绍荣所遏,不得通,嗣源由是疑惧。石敬瑭曰:“夫事成于果决而败于犹豫,安有上将与叛卒入贼城,而他日得保无恙乎!大梁,天下之要会也,愿假三百骑先往取之;若幸而得之,公宜引大军亟进,如此始可自全。”突骑都指挥使康义诚曰:“主上无道,军民怨怒,公从众则生,守节必死。”嗣源乃令安重诲移檄会兵。义诚,代北胡人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9-13 10:51
          回复
             时齐州防御使李绍虔、泰宁节度使李绍钦、贝州刺史李绍英屯瓦桥,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屯奉化军,嗣源皆遣使召之。绍英,瑕丘人,本姓房,名知温;审通,金全之侄也。嗣源家在真定,虞候将王建立先杀其监军,由是获全。建立,辽州人也。李从珂自横水将所部兵由盂县趣镇州,与王建立军合,倍道从嗣源。嗣源以李绍荣在卫州,谋自白皋济河,分三百骑使石敬瑭将之前驱,李从珂为殿,于是军势大盛。嗣源从子从璋自镇州引军而南,过邢州,邢人奉为留后。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9-13 10:52
            收起回复
               乙亥,帝发洛阳;丁丑,次汜水;戊寅,遣李绍荣将骑兵循河而东。李嗣源亲党从帝者多亡去;或劝李继璟宜早自脱,继璟终无行意。帝屡遣继璟诣嗣源,继璟固辞,愿死于帝前以明赤诚。帝闻嗣源在黎阳,强遣继璟渡河召之,道遇李绍荣,绍荣杀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9-13 10:52
              回复
                明宗是不是历史上少有的不识字的皇帝?


                IP属地:加拿大8楼2021-09-14 06:03
                收起回复
                  2025-08-07 02:32: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也研究了一段时间李存勖,李嗣源,我觉得李嗣源有野心的可能性稍微大一点。有说法邺都兵变是李嗣源策划的,李嗣源逃出邺都后,魏博镇很多地方都有军事哗变,并且纷纷响应、归附李嗣源。但是真实历史怎么样,也不清楚。史书一直说李嗣源一直忍辱负重,对后唐忠心耿耿要,从没有反心。关键是元行钦一顿骚操作,先是写信自述被元行钦阻挠,然后庄宗派李嗣源儿子抚慰李嗣源,也被他抓起来,最后还杀了。搞不懂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9-15 19:36
                  收起回复
                    好多看不到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1-09-15 20:03
                    回复
                      那会不会李存勖在923灭梁以后到926年这段时间所做的让伶人参政,宠信宦官,让百姓受苦等等等有编纂的成分?我是觉得923灭梁前后的转变太大了,之前的评价基本都是好,到了923灭梁以后评价都是差差差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1-09-17 00:29
                      回复
                        李存勖在位的后唐朝廷政出多门,刘皇后的教令与李存勖的敕令具有同等效力,刘皇后为人极为贪鄙,李存勖又在关键时候支支吾吾,听凭女人干政。地方旱涝成灾,他却游猎无度。重用伶优引来武将集体不满,庄宗听信伶优谗言,残杀很多大臣,导致天下离心离德。前方将士卖妻儿度日,他却置若罔闻,舍不得拿钱出来安抚士兵。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9-17 16:13
                        回复
                          他这样处处作死,这时候只要有一根导火索,各地就会群起响应推翻李存勖。李嗣源领军回汴州,很多地方军人首领积极响应,李存勖派去镇压的部队都倒戈,归附李嗣源。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9-17 16: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