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它的体裁;请记住它的时间。
狐狸的故事
那是个春寒料峭的早晨。老伴慌里慌张的告诉我,说是柴房里有“动静”,她的脸色蜡黄,由于害怕,嘴唇仍在发抖。我赶紧起身,跑到柴房。
我家坐落在村子的最北边,后面,远处丘陵绵亘起伏,那是大自然内力作用的结果;近处是凹凸不平的盐碱地,那是“大跃进”外力作用的结晶。盐碱地里臭蒿、棘黎、荆棘蓬蓬勃勃,就是不长庄稼,长期荒芜闲置。柴房就在盐碱地边沿。说是柴房,其实就是用几根木头搭建、四周糊以泥浆、能遮风避雨、存放柴草杂物的地方。
柴房里情况依旧:杂乱无章地存放着麦秸、玉米秆、谷草一类的柴禾,只是靠近屋角的地方有动物走动留下的印记,印记的尽头通往柴草中间一个圆圆的深洞。
我蹲下身向里面看,黑洞中隐隐露出两支暗绿色阴森的眼睛,并清晰地听到里面传出幼崽轻微的哼唧声。我赶紧起身离开了这个地方。
这是狐狸,开山的炮声、拖拉机的轰鸣声和人喊马嘶声把它逼到了靠近人类生存的地方,寒冷又使它们把产房建在了少有人去的我的柴房里。
我告诉老伴:别惊动它们,它们不会伤害人类;更别告诉别人,别人会伤害它们――它们也是生命。为了不让老伴害怕,从此后的柴草都是我小心翼翼地去拿放。同狐狸有过多次接触和邂逅,但我从不打扰它们,更不恫吓它们,我对它们的毫无敌意和真诚感染着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得到了它们的认同。在我拿柴草的时候,它们对我的存在熟视无睹,进屋后径直走向自己的窝。我甚至可以坐在窝边,一边抽烟,一边观察还没睁开眼睛、没长毛的、粉红色小狐狸撅起细细的小尾巴叼住奶头吃奶。这是狐狸一家最幸福的时刻。它悠闲的横躺着,任儿女在它的身上来回穿梭、抢占合适的方位;不时抬起头,深情地亲吻靠近它的儿女。
此后的日子,我仔细观察了这家狐狸。
这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和它们的五只幼崽。
爸爸是个紫红的、大个子狐狸,肌肉强健,充满活力,我叫它狐狐;妈妈是个温柔的、橙黄色的狐狸,我叫它狸狸。它们共同捕猎、寻找食物,承担着喂养小狐狸的职责。
白天,它们都安静地呆在窝里。晚上,两只狐狸共同外出,搜寻着一切能吃的食物,大到野兔,小到田鼠、野鼠,甚至昆虫、蠕虫都是它们的美味。早春的三月,还不是草肥牛羊壮的季节,但无论如何,半夜时分两只狐狸都要搭伴回来一次。狐狐站在盐碱地的高处,两只眼睛警惕地观望着静静的四周,两耳高耸,仔细倾听辨别着各种轻微的声音,早春的寒风吹过,它一动不动,父亲的职责使它成了一个傲岸、警惕的哨兵。不时回过头来深情地看一眼它的家。家里,有它们的孩子,妻子正在哺育它们。寂静的夜晚,有时可以隐约听到幼崽欢快的叫声。不一会儿,狸狸就匆匆地走出家,和丈夫一起,消失在黑黑的夜色之中。
两周后,小狐狸们睁开了眼睛,不安分的性格催促它们踉踉跄跄到处乱爬,它们可以用嗅觉、触觉和视觉来感知这个全新的世界了。
不久,两只狐狸开始共同狩猎,再后来,连白天都能看到它们匆匆来去的身影,嘴里叼着野兔、野鼠、田鼠、小鸟,甚至青蛙、小蛇。
时光静静的流淌着,转眼,地里的麦苗长到膝盖高,夏天的脚步近了,幼崽长大了,妈妈带它们出窝了。
那是个有着皎洁月光的夜晚,狸狸身后多出了五只小毛球――它们深红色的外衣上披覆着白色的、长长的乳毛,探头探脑,带着惊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充满好奇地走进了这个未知、严峻的世界,它们还不知道生活的危险和生存的艰辛,在它们眼里,外面的世界真好。
狸狸走在它们的前面,不时停下来,警惕地倾听一下四周,然后,回头看看在它身后嬉戏打闹的儿女,眼神里充盈着慈爱和满足。狐狐站在极远处,双耳朝天、四脚着地,冷峻地打量周围的变化。
小狐狸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它们的安乐窝已不能羁绊它们的野性,当狐狐和狸狸外出觅食时,一只小狐狸朦朦懂懂地爬出了保护它们的洞,爬出了柴房,在它感到危险,呼唤妈妈乞求帮助的哀鸣声中,被一只箭一般俯冲下来的游枭紧紧抓住,消失在清晨静谧的曦光中。当狐狐和狸狸焦急地寻找儿女的时候,它们的叫声引来三只狗。狸狸迅速带领小狐狸钻进了附近的荆棘;狐狐勇敢地站在原地,尾巴和鬃毛高高竖起,昂着头。它没有逃走,为了妻子和儿女,他要独自勇敢地迎战三只狗。三只狗嗥叫着,互相鼓舞着冲向狐狐。盐碱地里升腾起一团黄色的尘土,尘土中传出尖厉的叫声和撕咬声,几秒钟,只有几秒钟!三只狗夹着尾巴,弓着腰哀鸣着急速跑开了,身后留下一滴滴鲜红的血。“狗仗人势”的确不假,没有了主人的支持和怂恿,它们就连战胜一只小小的狐狸的能耐都没有,只有夹尾巴哀号逃跑的余地。尘帐落下,狐狐高傲地站在原地,脸上和身上被撕开了多处伤疤,血肉模糊,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汩汩流出。但,它没有倒下,依然双耳朝天、四脚着地站立着。它的身后,火红的朝阳正冉冉升起。随着犬吠的远去,它踉跄了几下,倒在战场上。
狐狸的故事
那是个春寒料峭的早晨。老伴慌里慌张的告诉我,说是柴房里有“动静”,她的脸色蜡黄,由于害怕,嘴唇仍在发抖。我赶紧起身,跑到柴房。
我家坐落在村子的最北边,后面,远处丘陵绵亘起伏,那是大自然内力作用的结果;近处是凹凸不平的盐碱地,那是“大跃进”外力作用的结晶。盐碱地里臭蒿、棘黎、荆棘蓬蓬勃勃,就是不长庄稼,长期荒芜闲置。柴房就在盐碱地边沿。说是柴房,其实就是用几根木头搭建、四周糊以泥浆、能遮风避雨、存放柴草杂物的地方。
柴房里情况依旧:杂乱无章地存放着麦秸、玉米秆、谷草一类的柴禾,只是靠近屋角的地方有动物走动留下的印记,印记的尽头通往柴草中间一个圆圆的深洞。
我蹲下身向里面看,黑洞中隐隐露出两支暗绿色阴森的眼睛,并清晰地听到里面传出幼崽轻微的哼唧声。我赶紧起身离开了这个地方。
这是狐狸,开山的炮声、拖拉机的轰鸣声和人喊马嘶声把它逼到了靠近人类生存的地方,寒冷又使它们把产房建在了少有人去的我的柴房里。
我告诉老伴:别惊动它们,它们不会伤害人类;更别告诉别人,别人会伤害它们――它们也是生命。为了不让老伴害怕,从此后的柴草都是我小心翼翼地去拿放。同狐狸有过多次接触和邂逅,但我从不打扰它们,更不恫吓它们,我对它们的毫无敌意和真诚感染着它们,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得到了它们的认同。在我拿柴草的时候,它们对我的存在熟视无睹,进屋后径直走向自己的窝。我甚至可以坐在窝边,一边抽烟,一边观察还没睁开眼睛、没长毛的、粉红色小狐狸撅起细细的小尾巴叼住奶头吃奶。这是狐狸一家最幸福的时刻。它悠闲的横躺着,任儿女在它的身上来回穿梭、抢占合适的方位;不时抬起头,深情地亲吻靠近它的儿女。
此后的日子,我仔细观察了这家狐狸。
这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有爸爸、妈妈和它们的五只幼崽。
爸爸是个紫红的、大个子狐狸,肌肉强健,充满活力,我叫它狐狐;妈妈是个温柔的、橙黄色的狐狸,我叫它狸狸。它们共同捕猎、寻找食物,承担着喂养小狐狸的职责。
白天,它们都安静地呆在窝里。晚上,两只狐狸共同外出,搜寻着一切能吃的食物,大到野兔,小到田鼠、野鼠,甚至昆虫、蠕虫都是它们的美味。早春的三月,还不是草肥牛羊壮的季节,但无论如何,半夜时分两只狐狸都要搭伴回来一次。狐狐站在盐碱地的高处,两只眼睛警惕地观望着静静的四周,两耳高耸,仔细倾听辨别着各种轻微的声音,早春的寒风吹过,它一动不动,父亲的职责使它成了一个傲岸、警惕的哨兵。不时回过头来深情地看一眼它的家。家里,有它们的孩子,妻子正在哺育它们。寂静的夜晚,有时可以隐约听到幼崽欢快的叫声。不一会儿,狸狸就匆匆地走出家,和丈夫一起,消失在黑黑的夜色之中。
两周后,小狐狸们睁开了眼睛,不安分的性格催促它们踉踉跄跄到处乱爬,它们可以用嗅觉、触觉和视觉来感知这个全新的世界了。
不久,两只狐狸开始共同狩猎,再后来,连白天都能看到它们匆匆来去的身影,嘴里叼着野兔、野鼠、田鼠、小鸟,甚至青蛙、小蛇。
时光静静的流淌着,转眼,地里的麦苗长到膝盖高,夏天的脚步近了,幼崽长大了,妈妈带它们出窝了。
那是个有着皎洁月光的夜晚,狸狸身后多出了五只小毛球――它们深红色的外衣上披覆着白色的、长长的乳毛,探头探脑,带着惊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陌生的一切,充满好奇地走进了这个未知、严峻的世界,它们还不知道生活的危险和生存的艰辛,在它们眼里,外面的世界真好。
狸狸走在它们的前面,不时停下来,警惕地倾听一下四周,然后,回头看看在它身后嬉戏打闹的儿女,眼神里充盈着慈爱和满足。狐狐站在极远处,双耳朝天、四脚着地,冷峻地打量周围的变化。
小狐狸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它们的安乐窝已不能羁绊它们的野性,当狐狐和狸狸外出觅食时,一只小狐狸朦朦懂懂地爬出了保护它们的洞,爬出了柴房,在它感到危险,呼唤妈妈乞求帮助的哀鸣声中,被一只箭一般俯冲下来的游枭紧紧抓住,消失在清晨静谧的曦光中。当狐狐和狸狸焦急地寻找儿女的时候,它们的叫声引来三只狗。狸狸迅速带领小狐狸钻进了附近的荆棘;狐狐勇敢地站在原地,尾巴和鬃毛高高竖起,昂着头。它没有逃走,为了妻子和儿女,他要独自勇敢地迎战三只狗。三只狗嗥叫着,互相鼓舞着冲向狐狐。盐碱地里升腾起一团黄色的尘土,尘土中传出尖厉的叫声和撕咬声,几秒钟,只有几秒钟!三只狗夹着尾巴,弓着腰哀鸣着急速跑开了,身后留下一滴滴鲜红的血。“狗仗人势”的确不假,没有了主人的支持和怂恿,它们就连战胜一只小小的狐狸的能耐都没有,只有夹尾巴哀号逃跑的余地。尘帐落下,狐狐高傲地站在原地,脸上和身上被撕开了多处伤疤,血肉模糊,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汩汩流出。但,它没有倒下,依然双耳朝天、四脚着地站立着。它的身后,火红的朝阳正冉冉升起。随着犬吠的远去,它踉跄了几下,倒在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