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我没能进入复试。
我妈歇斯底里的朝我怒吼着,我平视着她,心里默念我是败军之将,我活该。是啊,谁让我脱产在家一年半,却连续两年没能考上计算机。失败者有个特点,就是别人可以把你的任何行为和你的失败联系在一起。“肯定是你平时思想偏激,犯了政治错误!”“肯定是你平时复习不注重知识点的细节!”“肯定是你闭门造车!”我每次面对这些诘难,所能做的只有沉默,胸中像是一团烈火燃起又熄灭,我明明没有在答卷上犯政治错误,我明明也在研究成功者的学习经验,我明明也在抠王道每一章的细节,可是,这引人讥笑的分数使我将所有的辩解变成沉默。
我妈的朋友的女儿,考清华912考了400多分,这种时刻亲朋好友的来电是少不了的,我妈一边表达着对朋友的祝贺,一边向我投来失望的眼神。我这个失败者害她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我有罪。
下一个向我攻击的箭头是我妈去年要找教计算机的大学老师给我辅导,我当时拒绝了。尽管上大学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给她强调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不同,她依然执拗的相信,我的惨败来源于缺乏老师的指导、授课。事实上,我去年搞完三轮已经是11月28日,距离考研只有27天的间隔时间,这27天找个老师指点一番,就是我考高分的催化剂?不知道,我这个失败者说什么都是错的。
在今天,在刚才,新的一轮攻势杀了过来。我妈拿起我最近在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让我写里面的编译语言大题,要找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帮我看看问题。很遗憾,我不会写这些题目,它们对现在的我来说还太难了。“四次握手结束的标记是什么?”“如何理解资源子网的概念和组成?”“为什么使用虚拟dom会比直接操作dom好?”我实在写不出,坦诚的告诉了我妈。我妈顿时瞪圆了眼睛,大喊:“你每天都在看些什么?快一个月了,一问三不知!”我试图和她解释,我第一轮还没有看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教材实在太晦涩,云里雾里的长句子铺天盖地。“你为什么不动笔!你为什么不抄重点!”我试图让她明白,这本书有四十多万字,以抄代记效率太低,怕是一两个月也进展不了多少。“你既然不懂,为什么不去问我给你找的计算机学院老师!”哦,天呐,我怎么去问别人?我一遍课本都还没读完,这种课本真的有人能读一遍就把脉络结构复述个七七八八?我怎么去问那位老师?我是计划六月去拜访那位老师,将这一阶段的困惑向他请教,可是,你要求我每读一章,就去问那个老师,我怎么问?难道一张嘴“老师,能不能给我讲下《计算机组成原理》?”
落入今天这种困境,其实我在2016年被调剂录取后就有所预见,所以我也不能算是特别无辜。至今记得16年录取后在知乎上看到说土木工程专业不好的惶恐;记得我妈带我去西南建设公司找到某科室的办公室,现场的科员讲出了我们专业的现状;记得初入大学,学院院长打压转专业同学时,心底里的那份无助与不甘。
我在大学期间一直不是个成绩好的人,六年来,几乎每天,我都会在想自己的专业,在想如果当初坚持自己的专业选择会是怎样。我没有勇气像他们那样退学复读,因为我畏惧和我母亲一起生活,我对自己的未来还有那么一丝憧憬,万一我在这个专业毕业后混得不错呢?
四年,我就像间接故意一样,没有给自己主动的学习什么谋生的技能,按照学院的安排,上课,考试,年复一年,得过且过。
毕业找工作时,17年看到的所有预言都成真了,等待着我的,除了工地,只有销售岗和工厂车间。纵然再不情愿,也要面对现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个专业,我不愿就这样接受这一切。我工作了一个月就辞职了,回到了那个令我畏惧的家。本质上说,我不认为那里是我家,唯一曾经让我有家的感觉的,是大学四年的寝室。
一年半的努力,等待我的却是两次失败,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曾经那么擅长考试的我,在一个有大纲的考试面前,输了两次。
我妈歇斯底里的朝我怒吼着,我平视着她,心里默念我是败军之将,我活该。是啊,谁让我脱产在家一年半,却连续两年没能考上计算机。失败者有个特点,就是别人可以把你的任何行为和你的失败联系在一起。“肯定是你平时思想偏激,犯了政治错误!”“肯定是你平时复习不注重知识点的细节!”“肯定是你闭门造车!”我每次面对这些诘难,所能做的只有沉默,胸中像是一团烈火燃起又熄灭,我明明没有在答卷上犯政治错误,我明明也在研究成功者的学习经验,我明明也在抠王道每一章的细节,可是,这引人讥笑的分数使我将所有的辩解变成沉默。
我妈的朋友的女儿,考清华912考了400多分,这种时刻亲朋好友的来电是少不了的,我妈一边表达着对朋友的祝贺,一边向我投来失望的眼神。我这个失败者害她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我有罪。
下一个向我攻击的箭头是我妈去年要找教计算机的大学老师给我辅导,我当时拒绝了。尽管上大学这几年我一直在努力给她强调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不同,她依然执拗的相信,我的惨败来源于缺乏老师的指导、授课。事实上,我去年搞完三轮已经是11月28日,距离考研只有27天的间隔时间,这27天找个老师指点一番,就是我考高分的催化剂?不知道,我这个失败者说什么都是错的。
在今天,在刚才,新的一轮攻势杀了过来。我妈拿起我最近在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让我写里面的编译语言大题,要找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帮我看看问题。很遗憾,我不会写这些题目,它们对现在的我来说还太难了。“四次握手结束的标记是什么?”“如何理解资源子网的概念和组成?”“为什么使用虚拟dom会比直接操作dom好?”我实在写不出,坦诚的告诉了我妈。我妈顿时瞪圆了眼睛,大喊:“你每天都在看些什么?快一个月了,一问三不知!”我试图和她解释,我第一轮还没有看完,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教材实在太晦涩,云里雾里的长句子铺天盖地。“你为什么不动笔!你为什么不抄重点!”我试图让她明白,这本书有四十多万字,以抄代记效率太低,怕是一两个月也进展不了多少。“你既然不懂,为什么不去问我给你找的计算机学院老师!”哦,天呐,我怎么去问别人?我一遍课本都还没读完,这种课本真的有人能读一遍就把脉络结构复述个七七八八?我怎么去问那位老师?我是计划六月去拜访那位老师,将这一阶段的困惑向他请教,可是,你要求我每读一章,就去问那个老师,我怎么问?难道一张嘴“老师,能不能给我讲下《计算机组成原理》?”
落入今天这种困境,其实我在2016年被调剂录取后就有所预见,所以我也不能算是特别无辜。至今记得16年录取后在知乎上看到说土木工程专业不好的惶恐;记得我妈带我去西南建设公司找到某科室的办公室,现场的科员讲出了我们专业的现状;记得初入大学,学院院长打压转专业同学时,心底里的那份无助与不甘。
我在大学期间一直不是个成绩好的人,六年来,几乎每天,我都会在想自己的专业,在想如果当初坚持自己的专业选择会是怎样。我没有勇气像他们那样退学复读,因为我畏惧和我母亲一起生活,我对自己的未来还有那么一丝憧憬,万一我在这个专业毕业后混得不错呢?
四年,我就像间接故意一样,没有给自己主动的学习什么谋生的技能,按照学院的安排,上课,考试,年复一年,得过且过。
毕业找工作时,17年看到的所有预言都成真了,等待着我的,除了工地,只有销售岗和工厂车间。纵然再不情愿,也要面对现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个专业,我不愿就这样接受这一切。我工作了一个月就辞职了,回到了那个令我畏惧的家。本质上说,我不认为那里是我家,唯一曾经让我有家的感觉的,是大学四年的寝室。
一年半的努力,等待我的却是两次失败,我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曾经那么擅长考试的我,在一个有大纲的考试面前,输了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