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妙手古法八段锦吧 关注:1,142贴子:11,921

何为“背后七颠百病消”?谈谈我的浅见为什么“背后七颠百病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何为“背后七颠百病消”?谈谈我的浅见
为什么“背后七颠百病消”是七颠?而不是八颠九颠呢?“七”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寓意呢?为什么简简单单的颠一颠就能够消除百病呢?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下面我试着从易经的角度和中医正骨学的知识来试着阐述一下,本人学识浅薄,此文只作为大八同修交流之用,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足之处,敬请各位同修指正,共同来丰满大八的文化内涵。
山雷颐卦:震下艮上,山下有雷之象。雷电震于山下,万物皆动其根菱,发其萌芽,为发动之象。又艮止而震动,即上止而下动,乃颔颐潜修之义。
震:为雷、为足、为动、为起,为动力激发静态之肇始,为阳气初动,生机始现之契机,为生物之萌芽,形成、壮盛、复兴、长青、开始之原动力。
艮:为山、为背、为静、为止。其数为七,为火、为阳。艮乃静止,阳气升华至极点而后静,此乃动极之静。
万物出乎震而止于艮,艮,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终而复始之卦,万物于此成就其终而又发其始。
震与艮,一动一静,一生一息,一下一上,一内一外,动而后有静,静而后有动,动静往复循环,生生不息。
背后七颠百病消,背与艮相应,其数为七,故要七颠或者以七的倍数来颠。“七”这个数字很妙,在《易经》中意味着“改变”。天下万事万物逢“七”就是另一个开始,也就是说事物的发展状态到了时间为“七”的时空点时,必然发生状态的变化。修炼的目的,本身就是一个后天返回先天的过程,故七颠也寄托了我们一种美好的期待。
阴生于阳,阳生于阴。阴极生阳,震来受符,一阳初动,所谓力从地起,精从足生。
双足为震,为动、为起、为雷,雷者,一线生机也,一阳初动,一线生机就是靠这个提踵顿足。
提踵顿足产生的震动之力往上走就是背,背者,为艮。与足之震爻合成上艮下震之山雷颐卦,外实内虚,雷动于山中,震荡不已,生机无限。练法上讲究一个空和松,如此,提踵顿足产生的震动之力才能更好的震荡你的脊柱、脊髓、五脏六腑以及筋骨皮肉,打通全身微循环,春光灿烂,生机勃勃,百花齐放。
有同修问我身体怎样才能放空放松?举个例子,寺院里面敲大钟,木杵一震,大钟悠然而响,余音缭绕,震荡不已。这个就是空和松,练功的时候观想一下这个象,把它练进你的功夫了。身体空松了,如此才能通透,震荡之力才能更好的遍及全身。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颠一颠就能消除百病呢?首先要明白这一式到底锻炼的是什么?简单来说,最核心的就是两个字“洗髓”!
人是脊椎动物,人的整个身体都靠这根脊柱来支撑,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靠与脊柱有着密切连带关系的神经系统来指挥的。作为神经系统中枢重要组成部分的脊髓,从头到尾贯穿于脊柱正中的椎管内。因此,人体的神经系统与脊柱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每一个脊柱骨和神经都对应着人体相应的部位和功能,与身体的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脊柱骨上哪一块骨头要是出来了问题,譬如骨头错位、长骨刺、椎间盘突出,或者脊柱周围韧带、肌肉损伤,都会影响到脊髓,进而影响到神经系统,引起相应的疾病。如颈椎病,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血压不正常,甚至呕吐等;胸椎不正常可引起心脏病、动脉硬化、肺炎、胃病;腰椎不正常可引起下肢麻木、腹泻、肝病、贫血等。颈七,胸十二,腰五,每一节脊椎所对应的疾病大约有108种。由此可见,脊椎健康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背后七颠就是依靠提踵顿足产生的这股子震荡之力来震动我们的脊柱脊髓以及头部髓海,和附着在里面的五脏六腑,外面周围的神经、肌肉。理顺筋骨皮肉和经络,打通微循环来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下面说说提踵顿足,震者,为足,为起,为动。起,就是提踵,动,就是顿足产生的震荡之力。
腿上有六条经脉,三条阳经,三条阴经,阳经在前后和侧面,阴经在大腿内侧,三阴三阳最后于五趾相联系。
练法上是脚踏太极,足分阴阳,虚实转换,五趾轮转。先练阳经再练阴经,脚分虚实,足跟启动,重心由足跟转换到脚掌外缘,再转换到小趾二趾、三趾、四趾和大拇指,启动三阳经气,然后提踵,大趾用力,大腿阴面肌肉用力,调动三阴经经气,到此,三阳三阴之经气全部调动起来,然后,全身放松,自由落体,依靠自身体重下落、顿足,经气再由这股反作用力传导输送到全身骨骼、脏腑、气血、肌肉、发肤,震荡濡养全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21 14:05回复
    最后一张图其实还不够精确,因为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大脚趾是肝胆脾胃四经交汇的地方,也是五趾最终要的地方,找不到更精确的图表,只能这样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8-21 15:47
    回复
      2025-08-10 09:3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8-21 16:04
      回复
        收藏学习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8-21 17:43
        收起回复
          高手!接下来讲讲第六式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8-21 21:49
          收起回复
            谢谢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8-26 15:12
            回复
              写得太好了,很多疑惑都解开了,感谢师兄的分享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26 22:26
              回复
                感谢师兄一直以来的无私付出,受益匪浅!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1-09-30 08:22
                回复
                  2025-08-10 09:30: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师兄有时间能不能把一到八势的重心讲解下,上次在群看到你说的三势重心豁然开朗。明白了练习时上下不连贯的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0-10 09:10
                  回复
                    受益匪浅!谢谢师兄讲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0-10 10:36
                    回复
                      受益受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0-10 10:49
                      回复
                        感谢师兄分享,受益匪浅……大爱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1-10-10 13:50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10-10 21:12
                          回复
                            特别喜欢大钟的意象!妙不可言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1-10-13 08:15
                            回复
                              2025-08-10 09:24: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感谢分享,收藏学习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1-10-15 1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