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发达国家市场超声设备布局起步早,市场已基本饱和,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存量更新,增速已逐步放缓。新兴市场如中国等仍在增量市场爬坡期,一方面受到人口老龄化、疾病意识提升所带来的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超声技术与其他医学影像融合、应用场景技术革新开发出新的市场需求。

全球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
GPS 三巨头产品性能卓越,长期占据全球超声主要市场份额。近年来,GE 和飞利浦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而西门子由于公司经营等多方面的原因持续走弱, 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先后被日本超声企业东芝和日立超过。国产企业以迈瑞和开立为优秀企业代表,已经跻身世界超声市场前十行列,迈瑞和开立分别位列第六和第十。

2015 年全球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竞争格局
国内市场:中低端为主,收入上量态势初现
迈瑞和开立早年都以海外市场作为突破,经过多年发展,品牌在海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迈瑞和开立的海外市场销售仍然占据约 50%,但占比已逐年下降。中国拥有14 亿人口,并随着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变化和医疗需求的快速增加,超声市场前景高于海外,成为群雄逐鹿的金砖市场。迈瑞和开立在近几年都推出了高端超声产品, 着重进攻由海外巨头把手的高端超声领域。
市场对于超声收入增速预期存在低估。根据 IHS 数据,2016 年,国内超声诊断设备市场收入达到 80 亿人民币,预计到 2019 年,市场收入将达到 90 亿人民币, 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5.7%。一方面,2015 年之后,迈瑞、开立等高端超声产品不断向市场涌现,并逐步收获市场认可,国产品牌以更优秀的性价比带动高端超声占比。另一方面,政府在 2015 年之后重点落地实施基层医疗建设并鼓励国产化率,基于 2014 年数据所做的市场预测,应具有潜在低估。

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收入
低端超声销售为主,整体市场收入上量不显著。从市场收入来看,增速相较国际市场并不突出,主要原因是国内超声销售仍然以低端、中低端超声为主。进口高端超声价格约在 200-300 万,国产中高端超声在 60-120 万之间,国产中低端超声单价约在 10-30 万之间。中低端产品因性价比优势带来销量的显著上涨态势,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快,销售额上量滞缓。

从销量角度看,迈瑞已首当其冲。国产品牌迈瑞和开立以 18%和 12%的市场份额分别排第一和第三。国产品牌的崛起、进口替代政策的推行,使得外资品牌退守高端产品阵地,中低端市场已失去竞争力。国产品牌在进口替代初期,都从中低端市场开始突破,以性价比取胜,获得较高的销量市场份额

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按收入市场份额
从销售额的角度看,GPS 依据把握霸主地位,总体市场份额超过 60%。国产品牌迈瑞、开立和汕超分别以 10%、7%和 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第五和第七位。从技术角度来看,美系在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领域较为擅长,而日系在模拟电子技术、分立器件和光学等领域强大,随着超声从模拟转向数字的时候,日系品牌逐渐没落,欧美系强大起来了,因此 GE 和飞利浦以优越的性能占据大市场份额。随着日系品牌和西门子的没落,2-3 年有望出现 GE、飞利浦、迈瑞和开立占据大部分市场的局面。
彩超销量快速提升,更迭黑白超时代。彩超相比于黑白超拥有更高的图像精确度和更丰富的信息显示,加上国产彩超崛起,带来了性价比上的显著提升,彩超已经逐步取代目前黑白超的市场。根据中国装备协会《2012-2015 年中国彩超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8-2015 年我国彩超销量从 0.81 万台增加到 1.91 万台,年复合增速达到 23.9%,预计到 2015 年达到 2.3 万台。根据迈瑞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 年迈瑞彩超总销量为 17,494 台,其中国内销售占比 50%左右,则根据迈瑞 18%的市场销售量份额测算,2017 年全国彩超销量已经超过 4 万台。随着国产彩超的推进、临床需求的增加及超声设备更新换代的要求,预计未来我国彩超销量市场年均增长率可以维持在 10%以上。

中国彩超市场销量

中国彩超与黑白超市场份额
专科超声和中低端彩超需求引领高增长。据Ipsos 的数据显示,2016 年和 2017 年中国超声销量分别达到 11.55 亿美元和 13.78 亿美元,销售台数分别达到 3.1 万和3.6 万台,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一方面,专科超声购置需求正在逐步加强,妇产彩超从销售额和销售量两方面都增长迅速,2016-2017 年增速高达 39%和 38%,领衔超声市场增量。而心脏超声方面的需求也日渐提升,销售额与销售量增长达到14%和 18%。 在美国,约有 40%的超声应用于专科领域,随着彩超技术在各个专科科室应用的深入和拓展,医生超声技术水平的提升,专科彩超的需求还将逐步放大,发展趋势向美国等发达国家靠拢。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家分级诊疗及政府基层采购,我们看到中低端彩超亦增长迅速,而黑白超的市场份额则逐步萎缩。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体系建立逐步完善,基层医疗需求将随之释放。超声设备作为医疗机构的常规配备设备,将最显著地受益于基层发展,发展提速。
专科和高端彩超占比提升,“量价齐升”姿态初显。从 Ipsos 数据来看,2016 年到 2017 年,超声销量总体增速为 14.3%,而超声收入增速达到 19.3%,专科和高端超声的需求和市场占比提升,带动了整体超声收入金额“量价齐升”,行业和龙头企业彩超增速均在 2016 年起超越 2013-2015 年水平。从龙头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到
“量价齐升”正蓄势待发,超声龙头迈瑞医疗在 2016-2017 彩超收入增速为28.66%,开立医疗在 2016-2017 年与 2018 上半年的彩超收入增速分别为 41.81%和 28.49%。

中国超声年度签单金额(百万美元)

中国超声年度签单台数(台)
龙头效应初显,市场走势集中化。国家医疗费用控费主旋律不变,国产设备以优异的性价比逐步挤占进口品牌份额。从彩超销量的迅猛增长上可以看出,在走量的设备上,性价比产生了显著的竞争优势。而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国产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国产优秀产品遴选对医疗机构采购的指导性意义,规模较小、创新型的企业, 发展前景较不乐观,资源和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因此,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超声市场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扬起高速上涨姿态。在竞争方面,龙头效应将愈发显著。一方面,龙头企业已经获得了品牌、成本、规模效应等有利条件,在中低端市场有能力“以价换量”,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形成技术和口碑壁垒,中小企业难以瓜分蛋糕。

广州仁成医疗
发展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方便诊断病情,超声的应用也离不开超声工作站。它方便了医院,医生和患者,可以快速查询检查结果,方便阅片、档案查看、保存、归档,提高了病例查询、统计、管理功能对病人而言,能够快速获取检查信息,实现图像、视频可视化,增强与医生的沟通,检查结果数据共享,方便转诊时档案的查阅。广州仁成医疗更是凭借着十多年的医疗设备维修经验脱颖而出,通过和医院的合作清楚地和医生了解各种需求。开发的影像工作站能够很好地为医院,医生和患者服务,集病人登记、图像采集、诊断编辑、报告打印、图像后处理、病例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以快速获取检查信息,实现图像、视频可视化,增强与医生的沟通,检查结果数据共享,方便了转诊时档案的查阅。现在仁成影像工作站诚招全国代理经销商,并且提供24小时售后服务.

全球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规模及预测
GPS 三巨头产品性能卓越,长期占据全球超声主要市场份额。近年来,GE 和飞利浦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而西门子由于公司经营等多方面的原因持续走弱, 市场占有率逐步下降,先后被日本超声企业东芝和日立超过。国产企业以迈瑞和开立为优秀企业代表,已经跻身世界超声市场前十行列,迈瑞和开立分别位列第六和第十。

2015 年全球医用超声诊断设备竞争格局
国内市场:中低端为主,收入上量态势初现
迈瑞和开立早年都以海外市场作为突破,经过多年发展,品牌在海外受到了广泛的认可。迈瑞和开立的海外市场销售仍然占据约 50%,但占比已逐年下降。中国拥有14 亿人口,并随着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变化和医疗需求的快速增加,超声市场前景高于海外,成为群雄逐鹿的金砖市场。迈瑞和开立在近几年都推出了高端超声产品, 着重进攻由海外巨头把手的高端超声领域。
市场对于超声收入增速预期存在低估。根据 IHS 数据,2016 年,国内超声诊断设备市场收入达到 80 亿人民币,预计到 2019 年,市场收入将达到 90 亿人民币, 2014-2019 年复合增长率为 5.7%。一方面,2015 年之后,迈瑞、开立等高端超声产品不断向市场涌现,并逐步收获市场认可,国产品牌以更优秀的性价比带动高端超声占比。另一方面,政府在 2015 年之后重点落地实施基层医疗建设并鼓励国产化率,基于 2014 年数据所做的市场预测,应具有潜在低估。

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市场收入
低端超声销售为主,整体市场收入上量不显著。从市场收入来看,增速相较国际市场并不突出,主要原因是国内超声销售仍然以低端、中低端超声为主。进口高端超声价格约在 200-300 万,国产中高端超声在 60-120 万之间,国产中低端超声单价约在 10-30 万之间。中低端产品因性价比优势带来销量的显著上涨态势,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快,销售额上量滞缓。

从销量角度看,迈瑞已首当其冲。国产品牌迈瑞和开立以 18%和 12%的市场份额分别排第一和第三。国产品牌的崛起、进口替代政策的推行,使得外资品牌退守高端产品阵地,中低端市场已失去竞争力。国产品牌在进口替代初期,都从中低端市场开始突破,以性价比取胜,获得较高的销量市场份额

中国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按收入市场份额
从销售额的角度看,GPS 依据把握霸主地位,总体市场份额超过 60%。国产品牌迈瑞、开立和汕超分别以 10%、7%和 2%的市场份额位列第四、第五和第七位。从技术角度来看,美系在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领域较为擅长,而日系在模拟电子技术、分立器件和光学等领域强大,随着超声从模拟转向数字的时候,日系品牌逐渐没落,欧美系强大起来了,因此 GE 和飞利浦以优越的性能占据大市场份额。随着日系品牌和西门子的没落,2-3 年有望出现 GE、飞利浦、迈瑞和开立占据大部分市场的局面。
彩超销量快速提升,更迭黑白超时代。彩超相比于黑白超拥有更高的图像精确度和更丰富的信息显示,加上国产彩超崛起,带来了性价比上的显著提升,彩超已经逐步取代目前黑白超的市场。根据中国装备协会《2012-2015 年中国彩超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08-2015 年我国彩超销量从 0.81 万台增加到 1.91 万台,年复合增速达到 23.9%,预计到 2015 年达到 2.3 万台。根据迈瑞招股说明书显示,2017 年迈瑞彩超总销量为 17,494 台,其中国内销售占比 50%左右,则根据迈瑞 18%的市场销售量份额测算,2017 年全国彩超销量已经超过 4 万台。随着国产彩超的推进、临床需求的增加及超声设备更新换代的要求,预计未来我国彩超销量市场年均增长率可以维持在 10%以上。

中国彩超市场销量

中国彩超与黑白超市场份额
专科超声和中低端彩超需求引领高增长。据Ipsos 的数据显示,2016 年和 2017 年中国超声销量分别达到 11.55 亿美元和 13.78 亿美元,销售台数分别达到 3.1 万和3.6 万台,呈现较快增长态势。一方面,专科超声购置需求正在逐步加强,妇产彩超从销售额和销售量两方面都增长迅速,2016-2017 年增速高达 39%和 38%,领衔超声市场增量。而心脏超声方面的需求也日渐提升,销售额与销售量增长达到14%和 18%。 在美国,约有 40%的超声应用于专科领域,随着彩超技术在各个专科科室应用的深入和拓展,医生超声技术水平的提升,专科彩超的需求还将逐步放大,发展趋势向美国等发达国家靠拢。另一方面,受益于国家分级诊疗及政府基层采购,我们看到中低端彩超亦增长迅速,而黑白超的市场份额则逐步萎缩。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体系建立逐步完善,基层医疗需求将随之释放。超声设备作为医疗机构的常规配备设备,将最显著地受益于基层发展,发展提速。
专科和高端彩超占比提升,“量价齐升”姿态初显。从 Ipsos 数据来看,2016 年到 2017 年,超声销量总体增速为 14.3%,而超声收入增速达到 19.3%,专科和高端超声的需求和市场占比提升,带动了整体超声收入金额“量价齐升”,行业和龙头企业彩超增速均在 2016 年起超越 2013-2015 年水平。从龙头的表现我们也可以看到
“量价齐升”正蓄势待发,超声龙头迈瑞医疗在 2016-2017 彩超收入增速为28.66%,开立医疗在 2016-2017 年与 2018 上半年的彩超收入增速分别为 41.81%和 28.49%。

中国超声年度签单金额(百万美元)

中国超声年度签单台数(台)
龙头效应初显,市场走势集中化。国家医疗费用控费主旋律不变,国产设备以优异的性价比逐步挤占进口品牌份额。从彩超销量的迅猛增长上可以看出,在走量的设备上,性价比产生了显著的竞争优势。而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国产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国产优秀产品遴选对医疗机构采购的指导性意义,规模较小、创新型的企业, 发展前景较不乐观,资源和市场向头部企业集中。
因此,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超声市场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扬起高速上涨姿态。在竞争方面,龙头效应将愈发显著。一方面,龙头企业已经获得了品牌、成本、规模效应等有利条件,在中低端市场有能力“以价换量”,另一方面,高端市场形成技术和口碑壁垒,中小企业难以瓜分蛋糕。

广州仁成医疗
发展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方便诊断病情,超声的应用也离不开超声工作站。它方便了医院,医生和患者,可以快速查询检查结果,方便阅片、档案查看、保存、归档,提高了病例查询、统计、管理功能对病人而言,能够快速获取检查信息,实现图像、视频可视化,增强与医生的沟通,检查结果数据共享,方便转诊时档案的查阅。广州仁成医疗更是凭借着十多年的医疗设备维修经验脱颖而出,通过和医院的合作清楚地和医生了解各种需求。开发的影像工作站能够很好地为医院,医生和患者服务,集病人登记、图像采集、诊断编辑、报告打印、图像后处理、病例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与一体的软件系统。可以快速获取检查信息,实现图像、视频可视化,增强与医生的沟通,检查结果数据共享,方便了转诊时档案的查阅。现在仁成影像工作站诚招全国代理经销商,并且提供24小时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