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
来到相声吧,学到了很多术语,比如“尺寸”,比如“死纲死口”。其实我对这两个名词并不甚了解,听贴吧的发言,死纲死口其实就是像马季先生评价马三立先生讲的:虽然是口语化的东西,但是说一千遍,每个标点符号都不会错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有人说“尺寸”就是节奏,就是度,那么这两个词其实是相似的了。
老是有人评价天津老演员说:尺寸极好,死纲死口。如果我对这两个词理解的不错的话,是这样理解的:尺寸是相对的,好的相声演员,都要经历一个从规矩,到不规矩,再到规矩的过程,这就是哲学中的所谓“否定之否定”。第一个规矩,是“肯定”阶段,其实就是照学教科书,简单的就是背书,聪明的就学某个大家,很多演员就是这个阶段,其实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自己的理解,有人学得像,效果不错,但是不能说他自己好,只能说学大家学得好;第二个阶段就是由“肯定”走向了“否定”,是要有自己的东西加进去,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个时期可能每次说同一个段子说的都不一样,都会改动,都有自己的变化;第三个阶段是走向了“否定之否定”,自己的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说到了很高的层次,这个段子完全稳固下来,就可以达到“死纲死口”,就可以讲究“尺寸”了,这时,这个段子就可以几乎完全固定下来,这时再去演,只要根据现场稍稍现挂就行了,很多时候连这种现挂都不需要。
所以我想,年轻演员洒狗血不行;但是过于讲究尺寸,也没什么好处,必须反复演、反复改,才行,这个时期是没有资格讲什么尺寸的。像郭德纲,总有人说他多好多好,我承认“我字系列丨”确实不错,但就算是“我字系列”的段子,也从来没有达到过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讲究尺寸的阶段。
我们相声吧里很多人老是说,天津老演员讲究尺寸,特别是马派演员的尺寸,他们到底经过了这三个阶段了没有?换句话说,他们到底是自己充分理解了段子,再去演的,还是只是复制了师傅的演法,这三个阶段由师傅替他们经历了?我认为,不懂得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盲目的说什么“尺寸”,什么“死纲死口”,是不对的。
来到相声吧,学到了很多术语,比如“尺寸”,比如“死纲死口”。其实我对这两个名词并不甚了解,听贴吧的发言,死纲死口其实就是像马季先生评价马三立先生讲的:虽然是口语化的东西,但是说一千遍,每个标点符号都不会错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有人说“尺寸”就是节奏,就是度,那么这两个词其实是相似的了。
老是有人评价天津老演员说:尺寸极好,死纲死口。如果我对这两个词理解的不错的话,是这样理解的:尺寸是相对的,好的相声演员,都要经历一个从规矩,到不规矩,再到规矩的过程,这就是哲学中的所谓“否定之否定”。第一个规矩,是“肯定”阶段,其实就是照学教科书,简单的就是背书,聪明的就学某个大家,很多演员就是这个阶段,其实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自己的理解,有人学得像,效果不错,但是不能说他自己好,只能说学大家学得好;第二个阶段就是由“肯定”走向了“否定”,是要有自己的东西加进去,成为自己的东西,这个时期可能每次说同一个段子说的都不一样,都会改动,都有自己的变化;第三个阶段是走向了“否定之否定”,自己的理解到了一定的程度,或者说到了很高的层次,这个段子完全稳固下来,就可以达到“死纲死口”,就可以讲究“尺寸”了,这时,这个段子就可以几乎完全固定下来,这时再去演,只要根据现场稍稍现挂就行了,很多时候连这种现挂都不需要。
所以我想,年轻演员洒狗血不行;但是过于讲究尺寸,也没什么好处,必须反复演、反复改,才行,这个时期是没有资格讲什么尺寸的。像郭德纲,总有人说他多好多好,我承认“我字系列丨”确实不错,但就算是“我字系列”的段子,也从来没有达到过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讲究尺寸的阶段。
我们相声吧里很多人老是说,天津老演员讲究尺寸,特别是马派演员的尺寸,他们到底经过了这三个阶段了没有?换句话说,他们到底是自己充分理解了段子,再去演的,还是只是复制了师傅的演法,这三个阶段由师傅替他们经历了?我认为,不懂得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盲目的说什么“尺寸”,什么“死纲死口”,是不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