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百度)斯林在中国科技史上的贡献( 天文历算)
穆(百度)斯林在中国天文历算方面的贡献,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开始了。
/
据中国史书记载,唐代曾有一种《九执历》,与中国的传统历法不同。《新唐书》记述 说:“《九执历》度法六十,周天三百六十度,无余分。”而中国的传统历法则以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到了明代,“回(百度)回科推验西域九执历法”,在此基础上推出更为精确的《回(百度)回历》,故清代《历代职官表》明确指出:《九执历》是中国“回(百度)回星学”之始。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1633-1721)也指出:以三百六十度为天周“实本回(百度)回”,唐之《九执历》正是回(百度)回历法之权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九执历》是唐代来华的穆(百度)斯林对中国天文历学的最初贡献。
北宋初年,曾一度沿用五代时后周显德三年(956)王朴修撰的《钦天历》。《宋史》卷68《宋律•历志》记载:“建隆二年(961)五月,以其推验稍疏,乃诏司天少监王处讷等创造历法。四年(963)四月,新法成,赐号《应天历》。”
主持修订新历时,是司天少监王处讷;而《应天历》的真正修撰者,则是来自西域鲁穆的穆(百度)斯林马依泽。马依泽是今安徽安庆市南关城内回民马氏的始祖,其阿拉伯名讯已不可考。据《怀宁马氏宗谱》载,马依泽精通历学,“建隆二年应召入中国,修天文。越二年,书成,由王处讷上之。诏曰:可,授公钦天监正,袭侯爵。”
将《宗谱》与《宋史》的上述内容两相对照,我们发现完全吻合。可知《宋史》所谓“王处讷等”的“等”字,指的正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怀宁马氏始祖马依泽。马依泽自西域入华修历,是继唐代穆(百度)斯林之后又一位穆(百度)斯林对中国天文历学的重大贡献。
唐宋时期,穆(百度)斯林不仅带来了“西域历术”,而且带来了新鲜的天文学知识和术语。到北宋埋藏,这些知识和术语已为中国天文工作者所接受并加以运用。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曾公亮、丁度、杨惟德等人奉敕编撰了一部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在这部著作中,编撰者选用白羊、金牛等黄道十二宫名,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十二中气相联系,以之作为六壬占卜吉凶的依据,“推步占验,行之军中”,为军事服务。
/
黄道十二宫,是阿拉伯历法的专门用语,指黄道两侧的十二个星座。按照这些星座在星空中分布的特征,古代阿拉伯的天文天文学者分别将其命名为白羊、金牛、双子(又作“阴阳”)、巨蟹、狮子(又作“天狮”)、室女(又作“双女”)、天秤、天蝎、人马、磨羯(又作“磨蝎”或“摩羯”)、宝瓶、双鱼。白羊至室女为南六宫,天秤至双鱼为北六宫。阿拉伯的太阳历故此又称宫分历,宫度起于白羊,以春分为岁首,依太阳行十二宫一周为十二个月。
白羊、金牛十二宫,相当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十二次:降娄(戌宫)、大梁(酉宫)、实沈(申宫)、鹑首(未宫)、鹑火(午宫)、鹑尾(己宫)、寿星(辰宫)、大火(卯宫)、析木(寅宫)、星纪(丑宫)、玄枵(子宫)、{女取}訾(亥宫)。清代学者江永(1681-1762)说:“中国则有星纪、鹑首等名,西国则有磨羯、巨蟹等名,皆以星象定之,古今不变者也。”
然而《武经总要》的编撰者,没有选用中国传统的降娄、大梁等十二次名,却偏偏选用了阿拉伯历法的白羊、金牛等十二宫名,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那些编撰者中是否有穆(百度)斯林天文学者,我们不得而知;但穆(百度)斯林的天文知识与术语对当时中国文化已产生一定的影响,则是毫无疑问的。当代回族学者马以愚(1900-1961)说:“今之历家,犹沿回(百度)回历白羊十二宫名。”若从《武经总要》算起,回(百度)回历白羊十二宫名的沿用已有940余年的历史了。
穆(百度)斯林在中国天文历算方面的贡献,早在唐宋时期就已开始了。
/
据中国史书记载,唐代曾有一种《九执历》,与中国的传统历法不同。《新唐书》记述 说:“《九执历》度法六十,周天三百六十度,无余分。”而中国的传统历法则以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到了明代,“回(百度)回科推验西域九执历法”,在此基础上推出更为精确的《回(百度)回历》,故清代《历代职官表》明确指出:《九执历》是中国“回(百度)回星学”之始。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1633-1721)也指出:以三百六十度为天周“实本回(百度)回”,唐之《九执历》正是回(百度)回历法之权舆。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九执历》是唐代来华的穆(百度)斯林对中国天文历学的最初贡献。
北宋初年,曾一度沿用五代时后周显德三年(956)王朴修撰的《钦天历》。《宋史》卷68《宋律•历志》记载:“建隆二年(961)五月,以其推验稍疏,乃诏司天少监王处讷等创造历法。四年(963)四月,新法成,赐号《应天历》。”
主持修订新历时,是司天少监王处讷;而《应天历》的真正修撰者,则是来自西域鲁穆的穆(百度)斯林马依泽。马依泽是今安徽安庆市南关城内回民马氏的始祖,其阿拉伯名讯已不可考。据《怀宁马氏宗谱》载,马依泽精通历学,“建隆二年应召入中国,修天文。越二年,书成,由王处讷上之。诏曰:可,授公钦天监正,袭侯爵。”
将《宗谱》与《宋史》的上述内容两相对照,我们发现完全吻合。可知《宋史》所谓“王处讷等”的“等”字,指的正是那位名不见经传的怀宁马氏始祖马依泽。马依泽自西域入华修历,是继唐代穆(百度)斯林之后又一位穆(百度)斯林对中国天文历学的重大贡献。
唐宋时期,穆(百度)斯林不仅带来了“西域历术”,而且带来了新鲜的天文学知识和术语。到北宋埋藏,这些知识和术语已为中国天文工作者所接受并加以运用。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曾公亮、丁度、杨惟德等人奉敕编撰了一部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在这部著作中,编撰者选用白羊、金牛等黄道十二宫名,与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十二中气相联系,以之作为六壬占卜吉凶的依据,“推步占验,行之军中”,为军事服务。
/
黄道十二宫,是阿拉伯历法的专门用语,指黄道两侧的十二个星座。按照这些星座在星空中分布的特征,古代阿拉伯的天文天文学者分别将其命名为白羊、金牛、双子(又作“阴阳”)、巨蟹、狮子(又作“天狮”)、室女(又作“双女”)、天秤、天蝎、人马、磨羯(又作“磨蝎”或“摩羯”)、宝瓶、双鱼。白羊至室女为南六宫,天秤至双鱼为北六宫。阿拉伯的太阳历故此又称宫分历,宫度起于白羊,以春分为岁首,依太阳行十二宫一周为十二个月。
白羊、金牛十二宫,相当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十二次:降娄(戌宫)、大梁(酉宫)、实沈(申宫)、鹑首(未宫)、鹑火(午宫)、鹑尾(己宫)、寿星(辰宫)、大火(卯宫)、析木(寅宫)、星纪(丑宫)、玄枵(子宫)、{女取}訾(亥宫)。清代学者江永(1681-1762)说:“中国则有星纪、鹑首等名,西国则有磨羯、巨蟹等名,皆以星象定之,古今不变者也。”
然而《武经总要》的编撰者,没有选用中国传统的降娄、大梁等十二次名,却偏偏选用了阿拉伯历法的白羊、金牛等十二宫名,这是很耐人寻味的。那些编撰者中是否有穆(百度)斯林天文学者,我们不得而知;但穆(百度)斯林的天文知识与术语对当时中国文化已产生一定的影响,则是毫无疑问的。当代回族学者马以愚(1900-1961)说:“今之历家,犹沿回(百度)回历白羊十二宫名。”若从《武经总要》算起,回(百度)回历白羊十二宫名的沿用已有940余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