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初刻,谢晩琬盛装已毕。
两位嬷嬷命大开中门,随后会同一众宫娥自门口至正座阶下井然跪候。
最前方,荇儿与晓涟搀扶谢晩琬侧立座旁。
卯时二刻,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双手捧定圣旨为首,8位执礼院秉礼太监各自捧定吉物为辅,迈着端正的步伐,三步一停的走上正座。
总管太监南面站定,高举圣旨,先颂圣号,再呼圣旨下。
谢晩琬立即被扶着跪下,带领众人躬身而拜。衣饰沉重繁复,一举一动都十分艰难,还要时刻保持仪态,心里的紧张令人呼吸艰难。
跪伏于地片刻后,便听到上方传来:“谢氏晚琬听旨!”
“谢晩琬恭领圣训!”
谢晩琬按照嬷嬷教导过的规矩再拜之后,恭敬回道。细听之下,声音带着难掩的干涩和颤抖。
两个贴身宫娥赶忙扶起谢晩琬,越众而出,待面相圣旨后,再度盈盈而跪,俯身下拜。
这时,太监总管才正式开始宣读圣旨。
殿中的气氛随即如老太监的音调一样变得庄严起来。
谢晩琬在紧张之余忍不住吐槽:古代的圣旨就非得写成这样吗?对皇帝歌功颂德一大段,对迎娶新人的品行夸赞一大段,各种吉祥话又一大段,语句晦涩难懂也罢了,篇幅还长的离谱,完全不考虑领旨的人会不会累死。
谢晩琬身上细汗都出来了,老太监却还在不紧不慢的继续读着。
为了保持身躯纹丝不动,她只能崩起全部的神经坚持,感觉整个人都僵了。
为缓解身心的不快,在意识里将该死的皇帝和该死的封建社会骂了千万遍。
可除了暗骂,她是真不敢表现出丁点的不满,也不敢出半分的差错。毕竟自宫门开启的那一刻,她的所有言行举止都会被执礼院的姑姑记录下来,以备“秋后算账”。
冗长的圣旨终于结束了。其实通篇下来有用的就一句“于上春佳日,以皇后礼酌减半分迎入圣泉宫,七日后举行册封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