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给合伙人交作业,好久没来贴吧。这两天交的作业是
“清代瓷器谱•纹饰谱•戏曲小说人物”,内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 m。说起这老姜头可是名气不小,在中国神话人物中进前十没有问题。民间有许多关于他老人家歇后语,如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姜子牙封神各归其位(自己没份)、姜太公说书-神聊、姜子牙开酒馆-鬼不上门、姜太公抱孙子-老的老小的小。
戏说之前还是先正说吧。姜子牙,生卒年不详。姜姓,吕氏,名望,又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是周灭商的重要筹谋者。后世对其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接下来就听煮酒戏说一二。网络语言有矮穷矬,老姜到底是不是矮与矬,已经没人知道了,可他穷却是不争的事实。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说他“盖尝穷困”,这穷还不是十年八载的,而是大半辈子。俗话说穷则思变,说白了就是穷-折/腾。老姜先后卖过面、卖过鱼、卖过笊篱,结果是越卖越穷。没办法转行开酒馆、开饭店,结果是闹了个自己吃。《韩诗外传》说老姜都是土埋半截子的人了,“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又干起了卖饮料的买卖。他那饮料也没什么独家秘方,也就是前门大碗茶的档次,摆摊的地点也不是旅游打卡地,还是没挣到钱。继续折/腾,“年七十屠于朝歌”,这回到首都卖牛羊肉去。想想就好可怜哟!古稀之人天天抡刀剁排骨、剔肉,没点儿体力还真坚持不下去。乡下的土老帽进京也没人脉,不知被城-管掀了多少回肉案子、罚了多少款,被场霸讹了多少肉、交了多少保护费。干还是不干?老姜真的是好纠结。
关于老姜是继续干还是转行,有两个版本。《史记•齐太公世家》说他“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老人变-坏这词儿大概就是从老姜这出来的。年纪大体力活干不动了,就玩起了智力游戏,故作高深弄个直钩在渭水河钓鱼。名为钓鱼,实为钓人。也不知钓了多久,一条好大的“鱼”终于咬钩了。司马迁说文王在渭水边看见不按套路出牌的老头,一顿攀谈让老头给忽悠住了,激动的心跳个不停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大意是我爷爷说会有高人帮助我们,没想到就是您呀!我爷爷盼望您好久好久哟,我就称您为爷爷望吧。
第二个版本是成书早于《史记》的《韩诗外传》:“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老姜没转行钓鱼,而是卖了二十年肉,终于遇见了文王这个大主顾。真是有志者事竟成,不能不给他个大大的赞。可《韩诗外传》就这一句话,太没有细节了,煮酒怀疑可信度不高。但这说法却流传很久很久了,难怪在更早的《天问》中,屈原就问过“师望在肆昌何识?”也就是说一个市场卖肉的咋勾搭上西伯昌的,二人太不搭界了。有做梦的就有圆梦的,汉王逸《楚辞·天问》解释说:“吕望鼓刀在列肆,文王亲往问之,吕望对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国。’文王喜,载与俱归也。”周文王早听说市场有个九十岁的卖-肉老头,这天处理完公务就想起来看看。只见老姜正在案子上忙活儿,说不上是在拿精肉或肥肉,还是寸金软骨给人加工臊子。文王很怜悯地问他:“诺大年纪还当屠夫,真是好辛苦。”谁知老姜答非所问:“下等屠夫,手忙脚乱屠的也就是上脑、眼肉、黄瓜条。中等屠夫,手触肩倚脚踩膝顶,屠的是艺术,庖丁解牛是也。上等屠夫如老夫,屠的虽然是牛,可内含治国之术。”文王一听,哇!太哲学了!这可是治国理政的大贤呀!就把老姜领家去了。
“清代瓷器谱•纹饰谱•戏曲小说人物”,内中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 m。说起这老姜头可是名气不小,在中国神话人物中进前十没有问题。民间有许多关于他老人家歇后语,如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姜子牙封神各归其位(自己没份)、姜太公说书-神聊、姜子牙开酒馆-鬼不上门、姜太公抱孙子-老的老小的小。
戏说之前还是先正说吧。姜子牙,生卒年不详。姜姓,吕氏,名望,又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是周灭商的重要筹谋者。后世对其推崇备至,历代皇帝和文史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唐肃宗时期追封武成王,设立武庙祭祀。宋真宗时期追谥昭烈。
接下来就听煮酒戏说一二。网络语言有矮穷矬,老姜到底是不是矮与矬,已经没人知道了,可他穷却是不争的事实。司马迁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说他“盖尝穷困”,这穷还不是十年八载的,而是大半辈子。俗话说穷则思变,说白了就是穷-折/腾。老姜先后卖过面、卖过鱼、卖过笊篱,结果是越卖越穷。没办法转行开酒馆、开饭店,结果是闹了个自己吃。《韩诗外传》说老姜都是土埋半截子的人了,“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又干起了卖饮料的买卖。他那饮料也没什么独家秘方,也就是前门大碗茶的档次,摆摊的地点也不是旅游打卡地,还是没挣到钱。继续折/腾,“年七十屠于朝歌”,这回到首都卖牛羊肉去。想想就好可怜哟!古稀之人天天抡刀剁排骨、剔肉,没点儿体力还真坚持不下去。乡下的土老帽进京也没人脉,不知被城-管掀了多少回肉案子、罚了多少款,被场霸讹了多少肉、交了多少保护费。干还是不干?老姜真的是好纠结。
关于老姜是继续干还是转行,有两个版本。《史记•齐太公世家》说他“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老人变-坏这词儿大概就是从老姜这出来的。年纪大体力活干不动了,就玩起了智力游戏,故作高深弄个直钩在渭水河钓鱼。名为钓鱼,实为钓人。也不知钓了多久,一条好大的“鱼”终于咬钩了。司马迁说文王在渭水边看见不按套路出牌的老头,一顿攀谈让老头给忽悠住了,激动的心跳个不停说:“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大意是我爷爷说会有高人帮助我们,没想到就是您呀!我爷爷盼望您好久好久哟,我就称您为爷爷望吧。
第二个版本是成书早于《史记》的《韩诗外传》:“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老姜没转行钓鱼,而是卖了二十年肉,终于遇见了文王这个大主顾。真是有志者事竟成,不能不给他个大大的赞。可《韩诗外传》就这一句话,太没有细节了,煮酒怀疑可信度不高。但这说法却流传很久很久了,难怪在更早的《天问》中,屈原就问过“师望在肆昌何识?”也就是说一个市场卖肉的咋勾搭上西伯昌的,二人太不搭界了。有做梦的就有圆梦的,汉王逸《楚辞·天问》解释说:“吕望鼓刀在列肆,文王亲往问之,吕望对曰:‘下屠屠牛,上屠屠国。’文王喜,载与俱归也。”周文王早听说市场有个九十岁的卖-肉老头,这天处理完公务就想起来看看。只见老姜正在案子上忙活儿,说不上是在拿精肉或肥肉,还是寸金软骨给人加工臊子。文王很怜悯地问他:“诺大年纪还当屠夫,真是好辛苦。”谁知老姜答非所问:“下等屠夫,手忙脚乱屠的也就是上脑、眼肉、黄瓜条。中等屠夫,手触肩倚脚踩膝顶,屠的是艺术,庖丁解牛是也。上等屠夫如老夫,屠的虽然是牛,可内含治国之术。”文王一听,哇!太哲学了!这可是治国理政的大贤呀!就把老姜领家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