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吧 关注:229,016贴子:3,839,349
  • 8回复贴,共1

你认识这个姓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佀氏乃是华夏八大古姓之一,被专家称为国姓和人口极少的稀姓。
此姓渊源甚久,由姒姓演变而来。邦国之元神禹是佀氏始祖,为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也,公元前约二一0三年出生在帝丘,自昔大禹佐陶唐而治天下,平水土导河洛,治水到荥阳洎水河(古名泤水河),大禹认为“泤”音有意义,又思人皆母所生,故将“泤”字去“水”换“女”,取“姒”字为已姓,《史记·禹本记》有记载,禹字文命,即姒文命。因治水之功显赫,舜后天下诸侯皆朝拜大禹为帝。公元前二0七0年禹登帝位建都阳城(今登封),五帝相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阳),后迁斟灌(山东观城),传祚四百余年。商汤及周武文王时都念大禹治水有功,不忍失禹之祀,仍封禹裔为东楼公于杞。春秋末期,越国一任帝姒勾践(夏朝六任帝少康之后裔)到七任帝姒无疆(公元前四九七——三三0年)立国一百六十五年,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大禹之脉兴盛,恨突遇楚祸。公元前四四五年楚惠王侵吞杞国,公元前三三三(一说三三四,一说三百零六)楚威王侵吞越国,并下令追杀截剿姒氏,而其幸存者亦畏避楚祸而潜逃隐居,不敢自付神禹之后。公元前三三二年,禹裔五十五代孙行遂将“姒”字女旁易为“亻”,易“以”为“耜”的右半部,变为“佀”,形虽异而音同,“姒”姓一大部分演变为“佀”姓。无奈楚祸日甚,公元前三三一年禹裔五十九代孙洗,带佀氏大部逃陕西朝邑,由帝王之裔流为庶民,秦火忽炽焚书坑儒,佀氏文字大部又失,汉高祖崇儒重道,六十四代孙传好学深思,极为搜剔,掇拾残篇断简之余而次复,大禹相传之脉不绝,至唐黄巢之变及朱温兵争战伐,八十三代孙昌返迁故里大名府清丰县乜庄。公元一三三三年,禹裔一0四代孙得甫奉诏迁鲁地兖州府郓城凤凰岭起村名佀家楼,得甫侄伯福随胞叔迁去并同葬一茔,又追封文林郎,元末明初得道长子佀刚移居前街,刚墓在村东南角。公元一四六六年,禹裔一0七代孙佀钟登大名成化二年赐进士,授浙江道监擦御史至户部尚书并复修家谱。故自始祖以来,虽曰灭于楚,坏于秦,失于梁,数千百年之支脉不无可虑者,然继起有人,宗次世系,焕然罗列,祖考遗脉,炳若日星,天不欲绝禹祀。佀氏后裔发扬了大禹的传统美德,坚苦奋斗拼搏创业亦从政,从教,从耕,从商,从医,从艺等。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非凡的业绩,古有佀家楼户部尚书佀钟乜庄的一亩三进士,今有处厅部级干部,还有专家学者,企业家,教授,名医都是国家的栋梁。
   佀姓现有两大聚集地山东郓城县和河南清丰县,菏泽市牡丹区,江苏丰县大沙河镇,沛县。河南省濮阳县文留镇东邢屯。安徽,浙江,台湾也皆有分布。山东省郓城县佀楼村的佀家祠堂,被列为山东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


1楼2010-03-29 18:50回复
    • 116.227.187.*
    还真不认识
    长知识了。


    2楼2010-03-29 19:27
    回复
      2025-08-11 20:31: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次听说,呵呵!


      3楼2010-03-29 21:54
      回复
        • 221.174.234.*
        没什么   还有丑 操的呢


        4楼2010-03-31 20:42
        回复
          从姒姓演变来的姓很多啊~ 俺的姓也是从姒演变来的


          5楼2010-03-31 22:06
          回复
            5楼姓什么啊?


            6楼2010-03-31 22:47
            回复
              我有一学生姓这个姓氏!


              IP属地:江苏8楼2010-04-13 21:26
              回复
                • 218.8.19.*
                我的姓!


                9楼2010-05-07 20:20
                回复
                  2025-08-11 20:25: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124.114.69.*
                  我妈的家的姓氏,我也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相信的解释,谢谢了


                  10楼2010-06-01 1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