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左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留下了许多“伤疤”,回忆起来,不知是什么滋味。下面就说几个当年的故事
“京韵大鼓”
一个文艺爱好者特别喜欢唱京韵大鼓,经常是自己编词,张口就唱。一天,单位学习毛主席著作,休息时,组织者要求文艺骨干唱革命歌曲,这名文艺爱好者是“积极分子”,当然要大力表现。他就用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词唱京韵大鼓。唱第一句“钟山风雨起(那个)苍黄”,就赢得了一片掌声。他心情非常激动,接着就唱第二句。“百万雄师(怎么能)过(得去那个)大江”。唱词刚落音,下面就喊起了口号:“打倒XXX”,“打倒反革命分子XXX”。这位先生一下子就懵了,就这样一句唱词,声音变了,由赞许的掌声变成了批判的口号;身份变了,由“学毛著积极分子”变成了“反革命分子”。
表“忠”心
一个冬日,大家围着火炉学习毛主席著作。大家纷纷向“老人家”表忠心,多数都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些“假大空”的套话。其中的一个老兄很有“创意”,拿钳子夹着早已准备好的用白铁片子剪的“忠”字,放在了炉膛里烧,烧红了之后,当着众人的面解开棉袄,露出肚皮,用钳子将烧红的“忠”字“帖”到了胸上,大家都看呆了,为这种英雄壮举惊叹。一些人立刻围上来,好奇地看烙字的痕迹,这时,一个“革命”群众发现了“新大陆”,立刻举起了拳头,带头喊起了打倒这位老兄的口号。原来,老兄由于激动,急于表达忠心,没有看准字的倒正,把烧红的“忠”不仅“帖”反了,还“帖”倒了。遭来“横祸”是自然的了,一点也不“冤枉”。
“骑驴找驴”
一位老兄是乐天派,平时喜欢开玩笑,也愿意说一些歇后语和俗语,在村子里也算一位有点文化的人。有一天到“合社”(供销社)买“老人家”挥手的石膏塑像。“营业员”里外屋的找,也没有找到。这时这位老兄发现了“问题”,大笑起来,指着“营业员”的胳膊说,“zhu xi xiang ”在你“噶鸡窝”夹着呢。说到这还没有什么大毛病,关键是老兄的幽默“嗑”“葬送”了他,他接着说的话是“你这不是‘骑驴找驴’吗!”
“京韵大鼓”
一个文艺爱好者特别喜欢唱京韵大鼓,经常是自己编词,张口就唱。一天,单位学习毛主席著作,休息时,组织者要求文艺骨干唱革命歌曲,这名文艺爱好者是“积极分子”,当然要大力表现。他就用毛主席诗词《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词唱京韵大鼓。唱第一句“钟山风雨起(那个)苍黄”,就赢得了一片掌声。他心情非常激动,接着就唱第二句。“百万雄师(怎么能)过(得去那个)大江”。唱词刚落音,下面就喊起了口号:“打倒XXX”,“打倒反革命分子XXX”。这位先生一下子就懵了,就这样一句唱词,声音变了,由赞许的掌声变成了批判的口号;身份变了,由“学毛著积极分子”变成了“反革命分子”。
表“忠”心
一个冬日,大家围着火炉学习毛主席著作。大家纷纷向“老人家”表忠心,多数都是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些“假大空”的套话。其中的一个老兄很有“创意”,拿钳子夹着早已准备好的用白铁片子剪的“忠”字,放在了炉膛里烧,烧红了之后,当着众人的面解开棉袄,露出肚皮,用钳子将烧红的“忠”字“帖”到了胸上,大家都看呆了,为这种英雄壮举惊叹。一些人立刻围上来,好奇地看烙字的痕迹,这时,一个“革命”群众发现了“新大陆”,立刻举起了拳头,带头喊起了打倒这位老兄的口号。原来,老兄由于激动,急于表达忠心,没有看准字的倒正,把烧红的“忠”不仅“帖”反了,还“帖”倒了。遭来“横祸”是自然的了,一点也不“冤枉”。
“骑驴找驴”
一位老兄是乐天派,平时喜欢开玩笑,也愿意说一些歇后语和俗语,在村子里也算一位有点文化的人。有一天到“合社”(供销社)买“老人家”挥手的石膏塑像。“营业员”里外屋的找,也没有找到。这时这位老兄发现了“问题”,大笑起来,指着“营业员”的胳膊说,“zhu xi xiang ”在你“噶鸡窝”夹着呢。说到这还没有什么大毛病,关键是老兄的幽默“嗑”“葬送”了他,他接着说的话是“你这不是‘骑驴找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