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想子吧 关注:246贴子:36,395
  • 8回复贴,共1

我的文学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学与著作家——我的文学观

题记: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不入任何宗教,不入任何党派,在我感来,才配称得上一个纯粹的文字信徒:保证心灵的绝对自由、自主和中立格局。

著作家必须以情理为自己的心灵发声,而不是任何一种所属。他的心灵归属只能是文学本身:统筹百家,万宗归情。他要大气魄力吸收各宗教各文化归流的精华为文学所用,但不为任何一种归属发声,只能为情理推演,最终呈现那种“情理客观”的生境世界。

文学不是个人垄断性独创,而是承流。它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是承前启后的流体流波……找到前人的接口,对接相通,继续他们的工作…~…这个才是文学工作者的姿态。

宗教、政治、经济等,皆在文学的解构之内,是可以被文学打乱的“原材料”。宗教是不允许任何质疑的——硬性的“信条”,政治是政治家和政客的一群“谎言”,经济是利益关系“利益至上”的大忽悠“生意经”……这些东西当然入不了文学。但是,并非全是毫无用处的“废品”,而是可“回收”供文学——吹糠见米:提炼、生华的“原材料”。在教规的背后,有它的人性敬畏;在政治“谎言”的背后,有社会运作的规律;在经济的功利背后,有人性贪恋的基本表征。

文学不为谁服务:不为宗教服务,不为党派服务,更不为经济服务……文学只是学问本身,是探索人类文明的一门学问。他关爱人类精神生活,建构人的内秩序——身心灵的和谐之美。文学是情理客观事件,非人的主观世界。文学,必须高于宗教、政治和经济等,否则就不是。

——2021.5.28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29 08:17回复
    文明的两岸:文学在左,科学在右。左岸文学——内生境,右岸科学——外生境。著作家或文学家追求的是“客观”,而不是主观。客观是运算或推演的结果,这和个人垄断性的主观感受不是一个层次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看得更远,视野不断开阔,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停地更新……如此,你将成为巨人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人又将踩在你的肩膀上,看向更悠远的世界,去更远的远方,去经验更加深刻雄伟的古往今来的人生境界……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5-29 08:49
    回复
      2025-10-25 07:42:5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以上模式,其实就是上个世纪一对中国乡下父子/父女看电影的基本模式:骑马马肩——父亲用手扶着儿子/女儿的手坐在或站在自己的肩膀上,越过前面的人头看到银屏画面……

      在两性关系中,一旦爱情发生,互补宇宙瞬间撑开,循序扩展,星光灿烂,妙趣横生…~…反之,黑暗降临,如临深渊,所见面目憎恶……无缝衔接,即美。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29 09:05
      回复
        文学之路,对于生命于生活的锤爆原本就是极限残酷的,本质上同质科学。只是远离文学的人,看见那种花火一样的景观,误以为它的“浪漫”种种!

        要想在文学中成就一番作为,绝不亚于科学的撕心和伤身!只有置身其间,才能深味我这番言辞!

        科学是脑细胞死亡频率高,文学不仅如此,还包括心的泣血。文学——生产关系;科学——生产力。

        要进入文学,第一步:舍弃功名利禄;第二步:舍弃舒适的人生;第三步:舍弃生命——献身;然后往下…~…坠落!

        文学没有献身精神,绝无可能。科学有国家和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因为人们更容易看见那种“红利”。而文学家,绝无可能,一切都全凭自己的死撑和不倒不退缩的意志力去自我生成,甚至大概率还会遭遇不明“强力”。结论古人已经深有体会: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2021.6.6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6-06 23:29
        收起回复
          文学vs科学vs经济vs政治,一直在博弈……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6-06 23:52
          收起回复